2024-10-11 14:01:55 作者: (德)叔本華

  我們埋怨自己生活在黑暗之中,我們根本不了解存在的一般性質;尤其不了解我們的自我與其他存在的關係。不但我們的生命短促,而且我們的知識也完全限於這短暫的生命,我們既不能知道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之前的情形,也無法知道自己離開這個世界之後的情形,所以我們的意識好像是那道照亮黑夜的閃光,可短暫的生命卻像魔鬼一樣惡毒地不讓我們獲得進一步的知識,我們只能陷於困苦失望之中而無法獲得快樂。

  可是,這種埋怨並不合理,因為它產生於由錯誤前提所帶來的錯覺,即認為所有事物都來自一種思維能力,因而在它成為現實的東西以前都以觀念方式存在。根據這個前提,我們認為一切事物既然都是來自於知識領域,一定都可以受到知識的影響,都可以加以解釋,都可以藉助知識而完全了解。但是,事實的真相恐怕是:所有我們埋怨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是任何人都不知道的,這確實無法想像。

  因為,一切知識所在、一切知識所屬的觀念只是存在的外在一面,是次要的東西,就是說,它們並非為保全事物本身所必需的東西,也不是為了保全宇宙整體所必需的,只是為保全個別重物所必需的。因此,整個事物的存在只是進入了知識領域的表面,因而只達到有限的程度,只形成動物意識中描述的背景。

  意志的目標是主要因素,所占據的地位也最重要。因此,透過這個表面就產生了整個時空世界、觀念世界,這個時空世界、觀念世界在知識領域之外,它根本不具有這種存在。既然知識的存在只是為了保全每一種個別的動物,那麼它的整個結構,它的一切形式如時間、空間等都只能用來滿足這種個體的目的。而這些只需要關於個別現象之間關係的基本了解,根本不需要關於事物基本性質和整個宇宙基本性質的知識。

  康德曾經表示過,多少困擾著每個人的形上學問題不可能有任何直接的解決方法,也根本不可能有任何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法。造成這種情形的緣由是這樣的:它們的根源在我們理智的形式中,在時間、空間和因果關係中,而這個理智只用來把種種刺激指示給個人意志,將欲望的目標指示給個人意志,也是將掌握這些目標的方法指示給個人意志。

  但是,如果濫用理智來認識事物的本體及其整體和內在結構,一切可能事物的鄰接、連續和相互依賴形式就會產生形上學的問題,諸如起源和目的問題,世界的開始和終結問題,個人的起始和終結問題,由死亡帶來的個人自我的消逝問題,或儘管死亡而個人自我仍舊存在的問題,意志自由問題等。

  如果我們以為這些形式有過變動,對事物的意識卻仍然存在,這些問題就是不存在的虛假問題,談不上解不解決。如果它們完全消失,表達它們的語言就不再有任何意義。因為它們完全來自於這些形式,其目的不是了解世界和存在,只是為了了解我們自己。

  整個這種看問題的方式給我們帶來對康德理論的一種解釋和客觀證明,證明理性的各種形式只能加以內在的運用,不能超越地運用,即只能用在經驗範圍以內,不能用在經驗範圍之外,康德本人只是從主觀的觀點證明這個看法。

  因為我們可以不用這種方式表示,我們可以說:理智是形而下的,不是形而上的,也就是說,由於它與意志的客觀化有關,因而始於意志,所以它的存在只受意志支配。不過,這種支配只涉及自然中的事物,不涉及自然以外和超自然的事物。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顯然,動物只具有發現和覓取食物的智慧;動物的智力高低取決於這個目標。在人類身上,也沒有不同;只是人類自保的更大困難以及需求的無限增大使人類必須具備更多的智慧。只有當這種智慧由於反常情形而過量時,才出現一種不被役使的豐富智慧,這種智慧變得相當多時,便稱為天才。這種智慧首先成為客觀的,甚至在某種程度以內還可以繼續變為形而上的,或至少力求變為形而上的。

  因為其客觀結果是:自然這個一切事物的總體現在都變成了智慧的題材、問題的發源地。依這種智慧看來,自然開始自覺為一種既存在而又不能存在或可能為另一種存在的東西。可是,在普通人看來,在只具有一般智慧的人看來,自然沒有明顯的自覺,就像磨坊主聽不見磨坊的聲音或製造香料者聞不到香味一樣。對具有一般智慧的人來說,自然只是一種理所當然的東西。

  人只有在比較明晰的某些時刻才會知覺到自然,因而幾乎一見就怕,可是這種感覺很快就消失。即使這種平常人成千上萬地聯合在一起,然而他們在哲學方面所能成就的也很容易想像。可是,如果理智是形而上的,如果理智的淵源和能力是形而上的,就可以促進哲學發展,尤其是它的力量組合在一起時,還可以促進所有其他學科發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