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賣,顧客偏要買
2024-10-11 13:51:07
作者: 厲鋮
相信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你的客戶總是對你所說的每件事都要進行澄清或反駁。你提出一個觀點,他立刻提出一個相反的觀點;或者你插入一段評論,他馬上覺得有必要提出更好或者更令人印象深刻的評價。不用說,遇到這種情形總是令人沮喪,而交流也因此難以深入下去。
在日常會談中,這種情形發生的頻率其實也比你想像的要頻繁得多。哪怕對於一個不大有感情色彩的評價,人們也常常會持反對態度。例如,當你說「聽說周末天氣不錯」時,對方立刻會反問道:「真的嗎?我覺得好像會下雨」,或者說,「太熱」「太冷」「太潮濕了」;還有的人認為現在說這個周末天氣怎麼樣有點「太早了」或「太遲了」。總之,對方似乎總是本能似的以逆反心理對待你的言論。
逆反是表示不同意的一種,它出於人的本能,帶有感情色彩,通常使人以相反的態度做出反應,常見的方式是表達相反的觀點。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在銷售中,我們也常常一開口就遭遇反對的反詰。你可以用一個最簡單的實驗來檢測一下客戶的逆反心理。當你走進客戶的辦公室微笑著詢問:「我選了一個好時間,對嗎?」那麼,他們的回答通常並不愉快,往往會說,「我現在正在忙」。下一次,你試著問一個相反的問題:「我來得不是時候吧?」大多數人會立刻邀請你進去,同時說:「不,正好是手上的事情忙得差不多了。」
逆反是幾乎人人都有的行為反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逆反行為看起來像是一種惡意的牴觸,但從心理學角度說,逆反行為並不是有意識的反應,而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客戶下意識的自我防衛。逆反行為很少因為某人有意反對而發生,它的產生機制是人們需要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存在。大多數的人通過對他人的反對來顯得自己很聰明,希望因此受到尊敬。
在銷售過程中,當客戶發生習慣性的逆反行為時,你不能直接跟客戶說「別這麼做!」而應當認識到,客戶不自覺的逆反心理實際上來源於人們天生對「掏自己口袋」的人抱有謹慎且懷疑的態度。這種謹慎孕育著抵制情緒,越是謹慎的消費者,就越容易產生逆反行為。而銷售員必須尊重客戶的逆反心理,還有更聰明一點的銷售員,懂得在銷售中充分利用消費者的逆反本能,達到促進銷售的目的。
美國商人艾弗森專門經營捲菸。但這位商人運氣不好,幾年來商品一直乏人問津,很快瀕臨破產。萬般無奈之下,艾弗森最後決定改變經營方法。
艾弗森在商店門口畫了一幅大GG:「請不要購買本店生產的捲菸,據估計,這種香菸的尼古丁、焦油含量比其他店的產品高1%。」另用紅色大字標明:「有人曾因吸了此煙而死亡」。這一別具一格的GG立即引起了當地電視台的注意,通過新聞節目的宣傳,這家商店立即聲名鵲起,遠近馳名。一些消費者特地從外地來買這種捲菸,稱「買包試試,看死不死人!」還有些人還認為,抽這種煙能顯示自己的男子漢氣概。
當然,艾弗森的捲菸店因此生意日漸興隆,最終成為擁有5個分廠、14個分店的連鎖商店。
艾弗森正是巧妙地利用了消費者的逆反心理,表面上是自揭家醜,故意道明商品的問題,實際上卻通過激發客戶的好奇心,克服了客戶的逆反心理,讓顧客消除心理防衛,喜歡上他的產品。
「激發好奇心」是克服客戶逆反心理的最佳途徑之一,我們在日常銷售工作中,也可以通過能夠激發人好奇心的話題,使交談的氣氛變得活躍,同時也使客戶更加投入、注意力更集中,從而更主動自願地了解你的產品和服務。
除了激發客戶的好奇心外,我們還有以下三種方式來有效消除客戶的逆反心理。
(1)多提問題少做陳述。交談中的陳述語氣很容易引發逆反作用,因為大多數的陳述通常都有一個明確的觀點立場,很容易被人抓住提出反對意見。你的陳述觀點越明確,就越容易發生逆反作用。相反,提問由於觀點模糊,就更不容易使對方感情激化,從而引起逆反作用。例如,以「這個周末天氣好嗎?」代替「周末天氣不錯」的陳述,既能避免對方逆反性的回答,又通過問題滿足了人們想要參與討論並提供某些信息的心理需求。
(2)信譽減少客戶的牴觸心理。一個銷售員在其客戶心中的信譽越高,客戶的態度會越積極。良好的信譽能使你的客戶與你建立融洽的信任關係,這樣就減少了客戶逆反心理的發生概率,有效展開交流。
(3)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在銷售的過程中,如果我們能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提出諸如「我來得不巧吧?」「打攪你了嗎?」「你的老闆對建議價格有些擔心吧?」之類的問題,對方能感受到你確實是為他著想,也便很容易消除內心的心理防線,願意敞開心扉與你交談——當然,你所問的上述問題,一定也都能夠得到否定的回答。
銷售員在與客戶交流的過程中,很容易遭遇對方的逆反心理。有些銷售員總是試圖採用更主動、更有推動力的言語試圖說服對方,然而卻收效甚微。其實,只要掌握以上幾點,你就可以很容易地消除客戶的心理防衛,最終達成你想要的成交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