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抱怨看成商機
2024-10-11 13:05:42
作者: 王國軍
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的春風剛剛吹起,江蘇常熟縣白茆公社山涇村二大隊的一個名叫高德康的年輕人,因不甘貧窮,帶領11位農民成立了縫紉機組,做一些「來料加工」式的活計。憑著執著不服輸的精神和良好的信譽,他的事業越做越大,客戶也越來越多。
5年之後,他開始為上海飛達廠貼牌生產服裝。那個時候,市場上還是皮夾克領導時尚,然而高德康卻對羽絨服情有獨鍾。經過理智的分析,高德康心中有了一個構想,那就是讓中國的老百姓都穿上又輕又暖又合適的羽絨服!
高德康深知機遇的重要性,在掌握加工製作羽絨服的一整套成熟技術後,他迫不及待地註冊了「波司登」商標,兩年後波司登羽絨服已經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
但沒過多久,高德康便遭遇了一場寒流。全年生產的羽絨服三分之二積壓在倉庫里,銀行催還800萬元貸款更是雪上加霜。怎麼辦?是宣布破產還是繼續苦撐下去?高德康和他的職工們傷透了腦筋。
一次,高德康和手下的幾個副經理去了解市場,在經過一個門面時,大家都被一陣吵鬧的聲音吸引住了,原來裡面在搞反季促銷。高德康看了一下,那裡的商品基本上是以六到七折的價格出售。「這麼賣,多虧啊。」一個副經理忍不住抱怨說。高德康的眼睛突然亮了,他狠狠拍了一下副經理的肩膀說:「沒錯,就是這麼搞。」
大家都愣住了。回去之後,高德康立即召開職工代表大會,提出了他的大膽構想。「但這樣做,我們的利潤就減少了40%。」有員工憂心忡忡地說。「利潤雖然少了,但是我們能把資金收回來,還清貸款,我們就有了拼一拼的機會。」高德康冷靜地說。他馬上聯繫北京的多家商場,提出了反季大甩賣的構想。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內還鮮有商場有類似行為,對於高德康的倡議,大家都非常謹慎,沒有誰願意表態。就在高德康一籌莫展的時候,機會終於來了,北京市百貨大樓(王府井大街店)向他伸出了橄欖枝,高德康毫不猶豫地把倉庫的全部貨物運過去了。短短一個月,高德康就銷售了2.5萬件羽絨服,銷售額達到500萬元,再加上瀋陽中信的300萬元代銷款,高德康如期還清了貸款,波司登也因此迎來了它的春天。1995年波司登首次登上了同行業全國銷售第一的寶座。此後的幾年,高德康順應歷史潮流,推出了高鵝絨綠色環保羽絨服。不斷追求創新,並照顧尋常百姓的需求,成了波司登成功的要素。
本章節來源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
談起成功之道,高德康微笑著說:「其實很簡單,當年那個小門市所搞的反季促銷,是當時很多商家所不願意看到的,但你們看到的是抱怨,我看到的卻是商機。有了看清機遇的眼力,再加上超人的耐力和在困難面前寧折不彎的精神,那麼,還有什麼不能實現,不能完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