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意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2024-10-13 15:32:24
作者: 王建軍
大抵《中庸》工夫只是「誠身」,「誠身」之極,便是「至誠」。《大學》工夫只是「誠意」,「誠意」之極,便是「至善」。工夫總是一般。
王陽明認為,《中庸》大體上講的就是「誠身」,「誠身」的最高境界就是「至誠」;《大學》大體上講的就是「誠意」,「誠意」的最高境界就是「至善」。看起來好似不同,其實它們所講的心靈修養的道理都是一樣的,都是在告誡人們為人要有誠意。誠意包括悲天憫人、誠己信人等發自內心一切善的情懷。
孟子曾說:「存其心,養其性。」意思是保存赤子之心,修養善良之性。我們生來就有一顆赤子之心,不沾俗塵,不染污土,而仁愛是需要培養出來的性情。為他人奉獻善心,為社會造福祉,他人和社會必定會以善回報你。
古代的藥鋪里常常掛著這樣一副對聯:「但求世上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這其中就包含著對生命的一種關懷,自己雖然是良醫,卻祈求別人不生病,其中蘊含著至高至善的道德品質。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世間天地萬物數不勝數,其中最能打動人的莫過於一顆寬厚無私、善良的心。
山東濰縣以前是個多災多難的地方,經常發生水災、旱災。鄭板橋在當地任縣令七年,就有五年發生災情。他剛到任那一年,濰縣發生水災,十室九空,餓殍滿地,其景象慘不忍睹。鄭板橋據實上報,請求朝廷開倉賑災,可朝廷遲遲不准。在危急時刻,鄭板橋毅然開倉放糧,他說:「不能等了,救命要緊。朝廷若有怪罪,就懲辦我一個人好了。」這樣災民很快得救了。
鄭板橋秉承儒家心繫天下蒼生的精神,心念百姓疾苦。他深知「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古訓,做任何事,首先想到的都是百姓。他招民工修整水淹後的道路城池,採取以工代賑的辦法救濟災區壯男;同時責令大戶在城鄉施粥救濟老弱饑民,不准商人囤積居奇;他自己帶頭捐出官俸,並刻下「恨不得填滿普天飢債」的圖章。他開倉放糧時有秋後還糧的借條,到秋糧收穫時,災民歉收,他當眾將借條燒掉,勸人們放心,努力生產,來年交足田賦。由於他的這些舉措,無數災民解決了生存之危。
為了老百姓,他得罪了一些富戶,特別是在整頓鹽務時,更是觸動了富商大賈的私利。濰縣瀕臨萊州灣,盛產海鹽。長期以來,官商勾結、欺行霸市、哄抬鹽價、賤進貴賣、缺斤少兩、以次充好。鄭板橋針對這些弊端嚴令禁止,因此,一些富人對他造謠毀謗,匿名上告。1752年,濰縣又遇大災,鄭板橋申報朝廷賑災,上司怒其多次冒犯,又加上聽信讒言,不但不准,反而罷了他的官,削職為民。
離開濰縣時,百姓傾城相送。鄭板橋為官十餘年,並無私藏,只是雇三頭毛驢,一頭自騎,兩頭分馱圖書行李,由一個差丁引路,淒涼地向老家走去。臨別他為當地人民畫竹題詩:「烏紗擲去不為官,囊囊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枝,秋風江上作漁竿。」
鄭板橋為官,不以自己晉升為目的,而是心繫百姓,盡全力為民謀福,這種寬厚無私的精神是為官的最高境界。
孔子在《論語·顏淵》中也說過:「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意思是說,審理訴訟案件,我同別人一樣能做好,但內心總是希望這些事情不再發生啊!孔子希望通過教化來提升人們的修養,減少案件的發生,這是以天下人為念的崇高博大的情懷。
達到誠意的最高境界,要求將福祉惠澤芸芸眾生,人只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花草鳥獸作為世界的一分子,也應受到福祉的惠澤。孔子曾說「子釣而不綱,弋而不射」,意思是說孔子釣魚,但不用繩網捕魚;孔子射鳥,但不射棲宿巢中的鳥。在孔子的眼裡,一草一木皆生命,豈有不愛惜的道理。王陽明對於心外存在可以使人淵博、使人明智的知識這一點並不否認,可是他更加強調,如果在人內心沒有善的動機,即使得到再多,也只是表面現象而已。
確實,在這天地間,即使只是一隻毫不起眼的小螞蟻,也是造物主的恩賜,它的生命與我們人類的生命並沒有本質區別,也應該享有生命的尊嚴。對生命的關懷並非人性的道德完善,也並非居高臨下的施捨,而是發自內心對生命的尊重和深切的關懷。很多時候,我們在關懷其他生命的同時,也是對我們自身的關懷與尊重,這才是對自己、對生活最高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