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肯「下學」,自然能夠成功
2024-10-11 12:59:27
作者: 王建軍
問上達功夫。
先生曰:「後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謂『上達』未當學,且說『下學』。是分『下學』『上達』為二也。夫目可得見,耳可得聞,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學』也。目不可得見,耳不可得聞,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達』也。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學』也。至於日夜之所息,條達暢茂,乃是『上達』,人安能預其力哉?故凡可用功、可告語者皆『下學』,『上達』只在『下學』里。凡聖人所說,雖極精微,俱是『下學』。學者只從『下學』里用功,自然『上達』去,不必別尋個『上達』的功夫。」
王陽明在向陸澄解釋參悟天理的功夫時說:「後世儒生教人,才涉及精微之處,便說不應當學參悟天理的功夫,只學一些簡單的基礎知識和思想方法,於是將『上達』和『下學』分開了。那眼睛看得見、耳朵聽得到、嘴巴說得出、心裡想得到的,都是『下學』;而那些不能用眼睛看到、耳朵聽到、嘴巴說出、心裡想到的,就是『上達』。比如說樹木的栽種,都是屬於『下學』。至於樹木的生長,就是『上達』,不會被人力干預。所以凡是那些能夠用功學到的、用言語告知的,都只是『下學』,『上達』只存在於『下學』當中。凡是聖人談到的,雖然極其精微,但也只是『下學』而已。學者只需在『下學』的功夫里用功,自然而然就能達到『上達』的功夫,而不必要在別的地方去尋『上達』的功夫。」
其實,說得簡單一點兒,「下學」指的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小事情,「上達」指的是人們良好的修養。在王陽明看來,如果人們能夠認真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盡心盡力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就能因小成大,修成超凡脫俗的個人修養,獲得幸福與成功。
下面是卡菲瑞先生回憶比爾·蓋茨小時候而寫下的文字:
1965年,我在西雅圖景嶺學校圖書館擔任管理員。一天,有同事推薦一個四年級學生來圖書館幫忙,並說這個孩子聰穎好學。不久,一個瘦小的男孩來了,我先給他講了圖書分類法,然後讓他把已歸還圖書館卻放錯了位的圖書放回原處。小男孩問:「像是當偵探嗎?」我回答:「那當然。」接著,男孩不遺餘力地在書架的迷宮中穿來插去,小休時,他已找出了三本放錯地方的圖書。第二天他來得更早,而且更不遺餘力。幹完一天的活兒後,他正式請求我讓他擔任圖書館管理員。又過了兩個星期,他突然邀請我到他家做客。吃晚餐時,孩子母親告訴我,他們要搬到附近一個住宅區居住了。孩子聽說轉校卻擔心起來:「我走了誰來整理那些站錯隊的書呢?」
我一直記掛著這個孩子。結果沒過多久,他又在我的圖書館門口出現了,並欣喜地告訴我,那邊的圖書館不讓學生幫忙,媽媽把他轉回我們這邊來上學,由他爸爸用車接送。「如果爸爸不載我,我就走路來。」其實,我當時心裡就有數,這小傢伙決心如此堅定,又能為人著想,則天下無不可為之事。不過,我可沒想到他會成為資訊時代的天才、微軟電腦公司的創始人,美國巨富 ——比爾·蓋茨。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比爾·蓋茨在對待圖書館工作這樣的小事上,就已經表現出一種超乎同齡人的責任心,難怪他能在資訊時代叱吒風雲。
吉祥上師曾說:「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從簡單的事情做起,不願意做小事的人,很難成就一番大事業。」而生活中,總有人覺得自己可以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那些細瑣小事不應該去理會,而且連替自己開脫的理由也顯得理直氣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但是,這些人似乎忘記了一點,聚沙成塔、積水成淵,很多叱吒風雲的人物,都是從簡單小事開始做起的,而他們與我們所不同的只是面對小事的態度。在他們看來,他們所做的事並非小事,而是修養心性、獲取人生幸福的大事,也就是王陽明所說的「致良知」的人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