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世界

2024-10-11 12:44:37 作者: 唐島漁夫

  柏林會議勝利閉幕,各懷鬼胎的列強們達成了暫時的平衡關係。

  這次會議的意義,堪比當年的維也納會議,是一次並不多見的和平大妥協。

  處理完西亞病夫的問題,列強們就該騰出手來看看如何瓜分世界的問題了。

  19世紀末,列強們對亞洲與非洲的殖民地爭奪掀起了一個又一個高潮。尤其是非洲,一方面非洲距離歐洲近在咫尺,另外一方面由於氣候、疾病以及探險設備工具的先進程度所限,長久以來,歐洲人對非洲的探索遠遠比不上對美洲那麼得心應手。

  尤其是歐洲之外,在北美還誕生了美國這樣一個「新歐洲」成員,經過很短時間的內部整合,這個新興的歐洲之外的列強同樣野心勃勃,同樣對瓜分世界充滿極大興趣。而且關鍵是,美國這個國家繼承了它的老主人英國人的政治精髓,滿口仁義道德而已。當年的「門羅主義」,其實就是為了經濟殖民拉美的理論先導。而到了19世紀後期,更是出現了「泛美主義」(Pan-Americanism)這樣的招魂幡。打著美洲國家獨立自主的名義,實際上依然是把拉美各國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美國人這樣打著民族獨立解放大旗的殖民勾當,幹起來更加具有欺騙性,更加陰險和偽善。

  典型而鮮明的一個例子是非洲的賴比瑞亞(Liberia)。

  18世紀末19世紀初,美國人利用歐洲深陷拿破崙戰爭泥淖的機會,抓緊時間在非洲搶奪殖民地,終於成功地消化了一塊叫作賴比瑞亞的殖民地。而到了後來美國南北戰爭結束,社會上出現了大量自由黑人。於是美國主流白人精英提議,不妨把這幫子黑人送回他們的老家,幫助美國人在非洲賴比瑞亞看家護院的同時,還能夠消耗這部分閒散黑人。換句話說,美國白人把黑人當成多餘人口送回非洲,同時搞一個黑人共和國的實驗,就是賴比瑞亞。因此賴比瑞亞這個名字,在英文中有「自由」「解放」之意,也就不足為奇了。

  是不是頗有點英國人讓流放犯人開發澳大利亞的即視感?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美國人此舉,雖然包藏禍心,完全利己,等於是把美國黑人當成動物一樣送回老家。但是因為美國人的做法確實在客觀上幫助了黑人獨立建國,後來一傳十十傳百,居然成了為美國人貼金的一件事情。而且這個所謂的「賴比瑞亞共和國」,居然成了非洲第一個獨立國家。

  新生的世界強權美國人都能如此,老牌的歐洲列強豈能甘為人後?

  於是英國人從北非的埃及向南拓展,又從南非向北拓展,希望能夠打通非洲大陸的南北陸路交通大動脈;法國人則近水樓台先得月,埋頭西北非洲,消化整個撒哈拉沙漠及周邊;剛剛完成獨立的德國,義大利則能搶一點是一點。其他的相關國家,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時也是竭盡所能在非洲撈好處。

  如此一來,列強們在歐洲之外,最有可能爆發戰爭的地方就是非洲。

  於是在1884年,又是在外交專家俾斯麥的斡旋之下,主流歐洲國家德國、英國、法國、俄國、奧匈帝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瑞典、丹麥、挪威(2)、奧斯曼土耳其,外加上外來戶美國一共十五個國家集中在柏林開會。最終,此次柏林會議結合現實占領與實力分配,達成了對非洲實行殖民地劃分的一般原則。

  非洲就像一塊肥肉一樣,被列強切分了。

  除了非洲,還有亞洲。

  當年的普法戰爭雖然輸的底褲都沒了,但法國人卻在遠東狠撈了一筆。1885年結束的中法戰爭,法國人不勝而勝,懦弱的清政府居然放任當時國力已經十分不堪的法國人全盤占領了越南、寮國、柬埔寨,建立了一個統一的法屬印度支那;而與此同時,拿下了印度的英國則以印度為中心向周圍拓展,向東與法國以泰國為界,平分了中南半島。西北拿下了阿富汗,向西控制伊朗,在中亞同俄國對峙。由印度向南,狡猾的英國人則控制了馬六甲海峽旁邊的馬來半島。

  英法之外,荷蘭依然把著印尼,西班牙依然攥著菲律賓。而新興的日本,則成了亞洲的德國和義大利,把貪婪的目光對準了中國和朝鮮。

  西亞一個土耳其,東亞一個中國,列強們誰都沒法一口吞下去,於是索性就達成默契——誰也不能貪,有便宜一起占。這句話翻譯成西方人的外交辭令,就是「門戶開放,利益均沾」。

  於是,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們徹底瓜分了世界。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屬於強盜們的狂歡,流氓們的盛宴。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