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拉比亞

2024-10-11 12:43:56 作者: 唐島漁夫

  所謂的「東方問題」,是一個極具外交辭令迷惑性的詞彙。我們用最直白的方式來解讀「東方問題」,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好似一場饕餮大餐,歐洲列強英、奧、普、俄、法,好似一群貪得無厭的食客。食客們都做好了享用大餐的準備,但是由於具體如何操作還存在爭議,因此就成了「東方問題」。但是,面對如此誘人的一頓大餐,總有坐不住的食客。其中有一個食客,早在開餐之前他就已經開始偷偷地往嘴裡塞餐前開胃菜了。

  對,這個食客就是沙皇俄國。

  當時的沙皇俄國,幾乎已經消化完畢了整個黑海北岸,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克里米亞地區。沙皇俄國再往前走,跟當年蒙古人的「長子西征」就沒有任何區別了。往北,是沖向一望無際的波德平原,而這個計劃,顯然隨著18世紀末瓜分波蘭的完成已經實現了;一路向南,則是走喀爾巴阡山南麓,沿著多瑙河順流而上,也就是平蹚「多瑙河走廊」。

  我們看當時的多瑙河走廊。

  首先俄羅斯要遇到的第一個國家叫作「摩爾達維亞公國」。摩爾達維亞公國我們之前提到過,之前巔峰期的波蘭,曾經通過控制這個國家將自己的勢力範圍發展到了黑海沿岸。摩爾達維亞公國原本是占據了西起東喀爾巴阡山,東到德涅斯特河的這一大片地區。說到德涅斯特河我們其實也不陌生(1),當年傳說中的西哥特人就生活在德涅斯特河以西,而東哥特人則生活在德涅斯特河以東。

  沿著多瑙河走廊繼續往前走,摩爾達維亞公國背後的國家叫作瓦拉幾亞公國(Principality of Wallachia)。顧名思義,這個瓦拉幾亞公國就占據著喀爾巴阡山脈以南多瑙河以北的瓦拉幾亞平原這片地區。

  行文至此,我們也發現了,其實摩爾達維亞公國與瓦拉幾亞公國,以及北邊的那個接近等邊三角形的特蘭西瓦尼亞公國,三個國家算在一起,大概就相當於羅馬帝國時期的達契亞(2)。

  經過瓦拉幾亞公國再往西,就到了多瑙河沿岸的明珠——貝爾格勒,也就是當時奧斯曼土耳其境內呈現半獨立狀態的塞爾維亞公國(Principality of Serbia)。

  

  我們站在沙皇俄國的角度看當時的擴張態勢,北路已經暫時告一段落。而南路如果按照當年蒙古人的足跡繼續走下去,就要依次吞併奧斯曼土耳其境內的這幾個小公國——摩爾達維亞公國、瓦拉幾亞公國、塞爾維亞公國。

  實際上,吃相難看,慾壑難填的沙皇俄國確實也早早就這樣做了。幾個世紀的俄土戰爭,讓沙皇俄國的國境線不斷向前推進。到公元1812年之後,俄國人的邊界已經跨過到達了德涅斯特河,到達了更加接近東喀爾巴阡山山腳的普魯特河(Prut River)一線。為方便管理,俄國人還給西起普魯特河,東到德涅斯特河的這一占領區,改用了比薩拉比亞(Basarabia)的稱呼。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