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問題
2024-10-11 12:43:53
作者: 唐島漁夫
1848年歐洲革命之後,各國紛紛進行內部整合,法國民族主義抬頭。而在鎮壓革命期間,沙皇俄國表現積極,奮不顧身,火中取栗,儼然成了當時的歐洲國際警察。
這樣一來,四次歐戰所確立的維也納體系,已經名存實亡。
革命告一段落,所謂的「東方問題」(Eastern Question)又一次成為列強關注的焦點。
東方問題,簡而言之就是列強們研究如何瓜分奧斯曼帝國的問題。實際上早在公元1699年,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全面反擊奧斯曼帝國之後,奧斯曼突厥人的外強中乾已經在歐洲人面前無處遁形。此後的一百年中,奧斯曼帝國政治腐敗,軍事失敗,積貧積弱。面對帝國內部各種民族、宗教、派系構成的分裂力量,這個盤踞中東和東南歐幾百年的老大帝國,終於出現了難以掩飾的疲態。
從公元17到19世紀早期,多達八次的俄土戰爭,沙皇俄國持續打擊突厥人,一路把奧斯曼帝國的勢力範圍從黑海北岸驅趕到了黑海南岸。
尤其是在第八次俄土戰爭之前,希臘老百姓在公元1821年發動起義,第二年宣布獨立。歐洲列強們莫衷一是,首先奧地利和普魯士都覺得支持奧斯曼帝國內部民族自決的時機尚不成熟,而沙皇俄國覺得奧斯曼帝國的地盤遲早都是俄國人的,根本輪不到希臘人分一杯羹。而英國人則不希望沙皇俄國或者奧地利這幫鄰國從奧斯曼帝國獲取更多領土。
最後,在英國人的強力支持之下,希臘人居然硬生生地從奧斯曼帝國的肌體上狠狠地咬了一口肥肉下來,在帝國當時的首都伊斯坦堡臥榻之側,重建了早已消失幾百年的「東羅馬」。
沙皇俄國來了占點便宜,希臘來了也要裂土封疆,如此一來,奧斯曼土耳其就到了人盡可夫的地步。各路小強國都想分一杯羹。
所以,既然沙皇俄國在黑海大快朵頤,那英法就要在新月沃地獲取通商轉口貿易之便,所以如果我們把目光重新對準前一節所講的拿破崙進軍埃及,敘利亞等地,並且跟英國人在這片地區大打出手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英法大戰的戰區,其實根本就是奧斯曼帝國的領土。
所以,奧斯曼帝國在北非阿爾及利亞退守利比亞沒幾年,法國人就跟在突厥人屁股後邊揩油。公元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之前,路易十六的另外一個弟弟——波旁王朝國王查理十世(Charles X)率軍占領阿爾及爾(Algiers)。多年以後,法國人以阿爾及利亞為中心,把整個西北非都變成了法國的殖民地。
欺負奧斯曼帝國的,除了歐洲人之外,居然還有非洲人。
公元1831年和公元1839年,連續爆發兩次埃土戰爭(Egyptian-Ottoman War)。氣勢洶洶的埃及軍隊,一路北上敘利亞,甚至一度翻越了托羅斯山脈進入安納托利亞半島,最前鋒已經到達了距離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堡八十公里的地方。然而,列強們及時出現「調停」,奧斯曼帝國最終保有了形式上的完整,埃及人獨立未遂,被列強逼著回到了自己的老家,甚至還被要求裁軍。
英法對埃土戰爭的干涉,其實跟希臘獨立期間奧、普、俄三家所持的立場沒有什麼不同。
所以,奧斯曼帝國雖然老朽,雖然風燭殘年,但它必須硬撐著不能死。至於說它什麼時候死,死後家產怎麼分,要等歐洲列強們之間談出個子丑寅卯來才可以。當然,如果談不成,那就先讓列強們過幾招,分出勝負再談,談完再分贓。而在此期間,不管奧斯曼帝國還是帝國內部那些鬧獨立的,都上一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