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克里米亞

2024-10-11 12:43:59 作者: 唐島漁夫

  一頓豐盛的大餐擺在眼前,俄國人首先就坐不住了。

  但其他幾位食客都不是吃素的。

  首先看當時的英國。

  請記住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英國當時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是漢諾瓦王朝的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正是所謂的「日不落帝國」巔峰時代。這個時代在跨度上僅次於當年的伊莉莎白女王時代,因此也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

  當時英國人的最高利益,就是保證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土在名義上保持完整,以撐到英國人的勢力徹底消化掉埃及甚至敘利亞。同時,英國人也絕對不允許歐洲大陸出現一個大陸強權,而沙皇俄國此前在1848年革命期間的表現,已經引起了英國人的警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沙皇俄國持續擴張,同時在波羅的海以及黑海方向上獲得出海口,將會挑戰英國人的海上絕對霸權。這件事情,更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當時的法國,正處於拿破崙三世的法蘭西第二帝國治下。拿破崙三世雖然沒有拿破崙的軍事手段,但這個人的腦子還是夠用的。拿破崙三世的最高目標,就是要撕裂當年為了對付法國而形成的所謂「四國同盟」,讓法國徹底脫離維也納體系的掌控。法國人雖然在東南歐的利益不多,但他對英國人許以埃及的絕對控制權,對奧地利以天主教的名義大談宗教友誼。一來二去,「四國同盟」已經出現了很大的隔閡。

  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這位維多利亞女王,其實就是對中國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Opium War)的罪魁禍首。而這位拿破崙三世,則夥同維多利亞一起,發動了對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

  冤有頭,債有主,讓我們記住這兩個人的名字。

  其實從鴉片戰爭這件事情上,我們也可以看出,英法當時對全球的勢力範圍劃分,已經到了一個十分瘋狂的地步。這兩家鴉片販子聯手,來阻止沙皇俄國在黑海方向上的海洋崛起,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英法的態度既然已經明確。

  四國同盟的其他兩個號稱沙皇俄國「死黨」的朋友呢?

  普魯士其實並不太關心這場即將發生的大戰。

  因為普魯士和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的陸地並不相連,而且此時此刻的普魯士正在忙於德意志諸邦的整合問題。早在公元1834年,民族主義覺醒的德意志諸邦,就聯手成立了德意志關稅同盟(Deutscher Zollverein)。值得注意的是,這個關稅同盟刻意排除了奧地利,是以普魯士為共主準備成立統一德意志的前期工作成果之一。當時1848年革命結束之後,群情激憤的德意志諸邦,就曾經擁戴當時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Frederick William IV)稱帝,只不過腓特烈·威廉四世沒有答應而已。

  再看奧地利方面。

  奧地利帝國確實已經到了夕陽西下的時候,1848年革命期間,奧地利境內狼煙四起,雖然最後成功平叛,但所付出的代價就是請來了外國僱傭兵,沙皇俄國。所以在當時,奧地利與俄國人走得算是比較近的,並且正因為如此,還招來了普魯士的嫉妒。然而1848年革命之後,外交專家梅特涅下台,奧地利在大戰將來的氛圍中,表現出了一種沒有立場的搖擺感。

  所有當事國家之中,有一個國家是比較特別的。這個國家是撒丁王國。撒丁王國在前文已經出現過幾次。這個王國的統治者,來自義大利西北部的薩伏伊公國。以薩伏伊公國為基本班底,18世紀上半葉成立了皮埃蒙特-薩丁尼亞王國(Piedmont-Sardinia),定都都靈。而在拿破崙戰爭之後,這個撒丁王國更是再接再厲合併了熱那亞共和國。撒丁王國的最大訴求就是能夠有一統義大利的機會,拿破崙三世站出來支持撒丁王國。南方的兩西西里當時屬于波旁王朝,北方的威尼斯共和國則在維也納體系內被合併到了奧地利。撒丁王國的參戰是個大噱頭,可惜的是,當時奧地利對此也沒有做出任何正向反制。

  五大國各有盤算,局勢就這樣一點點來到了開戰的邊緣。

  新瓶裝舊酒,大戰的起因又是跟宗教扯上了瓜葛。

  聖城耶路撒冷以及耶穌出生地伯利恆(Bethlehem),一直都擁有豁免權以及相關特權。然而,在基督教世界究竟應該由誰來行使「聖地保護權」(sovereign authority)的問題上,奧斯曼帝國政府一直在法國與俄國之間搖擺不定。拿破崙三世要求天主教主導,而沙皇俄國要求東正教主導,最終這件事情激怒了沙皇俄國。

  俄國人解決問題,向來沒有虛與委蛇、曲線救國之類的別的選擇。談不攏,那就打。

  1853年2月,沙皇俄國對奧斯曼政府提出了相當苛刻的要求,在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俄國人武裝進入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兩個公國。

  戰爭爆發了。

  由於此後的主戰場集中在克里米亞半島一帶,因此被稱為「克里米亞戰爭」(Crimean War)。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