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戰爭
2024-10-11 12:43:43
作者: 唐島漁夫
國內政局趨穩,但經濟上的壓力依然存在。不過好在法國人的革命熱情被及時轉移到了對反法聯盟的戰爭中去了。
1794年,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下屬的尼德蘭地區(1)被法國兼併。緊接著,法國人一路向北,充分調動了荷蘭下層老百姓的革命激情。1795年,法國人推翻荷蘭現政府,建立了法國當時在歐洲的第一個附庸國——巴達維亞共和國(Batavian Republic)。天性浪漫的法國人,在為荷蘭新國家選擇名字的時候顯然也是煞費苦心。這個巴達維(Batavi)源自荷蘭上古日耳曼部落名稱,既尊重了荷蘭老百姓的心理感受,又給了他們英雄主義的慰藉。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事實上,巴達維亞共和國的建立,對已經淪為歐洲二流的荷蘭來說反倒是一件好事。用法國人的鐵犁,重新滌盪了荷蘭各階層。法國人放手發動群眾,贏得了當時最廣泛意義上的荷蘭人的支持。
巴達維亞共和國,為法國人後來持續對外輸出革命(Exporting the Revolution)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
從巴達維亞共和國開始,法國人在此後逐漸蠶食周邊瑞士與義大利的國土,建立起了一系列附庸國。為了免於流俗,法國的文人騷客們又開動腦筋,為這些附庸國們起了一個統一的充滿脂粉氣的名字——姊妹共和國(sister republic)。
回頭再看法國國內,群眾革命告一段落,軍事政變又接踵而至。
1795年10月,法國共和曆葡月。
國民公會中的希望能夠恢復君主制的保王黨人(royalist)發動政變,對熱月黨政權採取暴力進攻,史稱「葡月暴動」(13 Vend é miaire)。而法國軍人則一邊倒地支持熱月黨,軍方當時派出了年僅二十六歲的炮兵指揮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拿破崙抬出了大炮對準保王黨人,毫不留情地轟擊之下,保王黨人一千四百多人被轟死,葡月暴動徹底失敗。
保王黨人被轟走了,國民公會隨即解散,督政府(The Directory)成立。
督政府的成立,也標誌著革命的領導權,徹底由激進派交到溫和派手中。
督政府已然成立,保王黨的葡月暴動告一段落,那麼在這次暴動鎮壓中湧現出的青年突擊手拿破崙,又是何方神聖呢?
拿破崙並不是法國人,而是科西嘉人(Corsica)。
確切地說,拿破崙是一名科西嘉獨立分子。
拿破崙祖上來自義大利托斯卡納地區,後來移民到科西嘉。他出生於公元1769年,而在之前的很多年中,科西嘉島先是屬於四大海上共和國之一的比薩共和國,後來又隸屬於熱那亞共和國。那麼在熱那亞的統治之下,科西嘉人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獨立運動,熱那亞人眼看搞不定這幫子科西嘉分裂主義勢力,索性做了個順水人情,把科西嘉島賣給了法國人。於是在公元1768年,法國人正式接管了科西嘉,這一年僅僅是在拿破崙出生的前一年。
因此,在拿破崙的青少年時代,獨立還是科西嘉社會的主旋律。
拿破崙的家庭算是小康水準,因此他得以在年僅九歲的時候就來到了法國本土進入一所宗教學校學習,同年他就拿到了獎學金從而得以轉校到布里埃納軍校(military academy at Brienne-le-Chateau)。緊接著在十五歲這年,拿破崙被法國巴黎軍官學校(the école Militaire in Paris)錄取,主攻炮兵學。
雖然天資很好,學習成績優異,但拿破崙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他的母語並非法語,而是義大利語與科西嘉語。由於接觸法語時間較晚,因此他無法像其他同學一樣說一口歐洲中世紀優雅而高貴的流利法語。所有這一切加在一起,讓兒時的拿破崙受盡了同學們的嘲笑,這樣的成長環境,非常大地影響了拿破崙成年之後的種種人生選擇。
他的第一個選擇,就是趁法國大革命的機會,回鄉繼續鬧獨立。
然而,當時的法國全國都處於大革命的狂熱氣氛之中,小小的科西嘉島自然也被波及,而且除了傳統的保王黨與共和派之中,還有地方特色鮮明的獨立分子。拿破崙在當時也是狂熱的獨立分子之一,但是他在政治上傾向於雅各賓派。而在思想深處則十分贊成伏爾泰的一些思想學說。整個島上政治氛圍亂鬨鬨,而且在科獨分子的政治高壓之下,拿破崙無法與科獨的最高首腦達成政見上的一致。為了避免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1793年,拿破崙全家舉家逃往法國本土。
從此,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因為1793年這一年太關鍵了。
這一年的年初路易十六被處死,反法同盟群毆法國,到了年中就是馬拉之死,雅各賓派專政。也是在同一年,拿破崙在對戰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土倫戰役」(Siege of Toulon)中表現出色,被擢升為準將(brigadier general)。
緊接著,就是我們前文所說的,鎮壓葡月暴動,拿破崙又是搶了頭功。於是在政變之後,拿破崙被破格提拔為內務指揮官(Commander of the Interior)以及義大利的軍事指揮權(command of the Army of Italy)。
我們不得不說,歷史恰恰就在這個時候選擇了拿破崙。雅各賓派專政之後,熱月黨人負責之下的督政府庸庸碌碌,內政外交一塌糊塗,經濟上也未見起色,法國老百姓厭倦了各種被政客操縱的群眾運動,也無法過上更好的生活。軍人上位,強人政治,成為那個時代的呼喚。我們站在上帝視角來看當時的拿破崙,他未必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但在軍事上堪稱奇才。尤其是對炮兵的使用,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此後的歷史進程,幾乎都在一步步地跟隨拿破崙的戰術推演穩步前進。
1796年,拿破崙到達北義大利,並取得輝煌戰績。第二年,第一次反法同盟被瓦解。
1798年,拿破崙奉命率軍進攻埃及,並拿下了亞歷山大港。隨後,拿破崙又出兵敘利亞。在這片新月沃地上,牽制當地的英國軍隊。只不過,就在同一年,第二次反法同盟組建,這一次的群毆團隊,陣容更加豪華,沙皇俄國也參與其中。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眼看又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當時的法國中央政府,呼籲軍人馬上接手當時的政局。
1799年11月,法國共和曆霧月,拿破崙秘密潛回法國本土,並發動政變。
霧月政變(Coup of 18 Brumaire)之後,拿破崙上台。他被推舉為「第一執政」(first consul),執政府(The Consulate)代替了督政府,成為法國最高權力機構。執政府名義上奉行共和,但實際上已經成為軍人獨裁政府。
執政之後的拿破崙精神抖擻,他親自率軍,仿效當年的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本土。在他的一手扶持之下,眾多姊妹共和國被建立起來。
1802年,第二次反法同盟被瓦解。
1803年,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開打,但就在戰爭的漫天硝煙之中,拿破崙在1804年改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為法蘭西帝國,並且隨即在巴黎聖母院大教堂(Notre Dame)舉行了皇帝加冕儀式,羅馬教皇庇護七世(Pope Pius VII)被迫為拿破崙行加冕禮。1805年,拿破崙再接再厲,又在米蘭被羅馬教廷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只不過,樂極生悲的是,1805年的同一年,在英法特拉法爾加海戰(Battle of Trafalgar)中,法國聯合艦隊全軍覆沒,從此之後拿破崙也再也無力在海洋上同英國人爭奪霸權。
雖然歐洲稱霸,海陸兩個方向上海路已然是被英國人封死。法國人已經出現了疲態,但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點,加冕這樣的沖喜當然是有效的,尤其在這位藐視一切權威的,軍事指揮藝術的天才拿破崙眼中。
1806年,第三次反法同盟被瓦解。
沖喜帶來的快樂感覺一直餘音繞樑,在法蘭西帝國這個唬死人的大幌子庇護之下,拿破崙又在1807年和1809年連續兩次粉碎反法同盟的反撲。
巔峰時期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出現在1811年,當時拿破崙麾下的帝國,儼然已經擁有了一統歐洲之勢。歐洲大陸上能夠與法國人爭雄的,只剩下了沙皇俄國。假以時日,似乎跨海掃平英國對法國人來說似乎也不是什麼難事。
先東還是先西,這個問題同樣擺在了拿破崙的面前。
1812年,拿破崙最終選擇了先一望無際的俄羅斯大平原進發。
其實,當俄羅斯的冬季到來的時候,法軍依然沒有逼降俄國人。拿破崙就應該能夠猜到法俄戰爭(French invasion of Russia)的結局了。俄國人慣用的堅壁清野,在嚴冬到來的時候,顯出無比的威力。當然,這是一場慘絕人寰的大戰。拿破崙五十萬左右的大軍,最終戰死近四十萬;而沙皇俄國一方,四十萬大軍也有二十萬命喪沙場。
只不過,拿破崙的部隊完敗,沙皇俄國則取得慘勝。
此一戰後,實際上拿破崙的一統歐洲的大夢,差不多也醒了大半了。
從軍事上來講,拿破崙確實是一位曠世奇才,但他並非一位能夠看清歷史大勢的政治家。歐洲當時的政局是平衡式外交,任何一個想稱霸歐洲的政權,得到的只有列強群起而攻之的下場。不可否認拿破崙的個人能力,但在政治上,拿破崙更多的是躺在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上。法國十年巨變,君主與貴族們被滌盪乾淨,革命打掃完了屋子讓拿破崙來請客,不料卻搞得更加杯盤狼藉;拿破崙前期軍事上的成功,也更多仰仗了法國大革命鍛鍊出的身經百戰的老兵。而且,這些老兵身上,都還帶著那種來自人性解放的革命狂熱。當老兵中間的精華消耗殆盡,只剩下新兵蛋子上陣,憑藉法國一國之力,不可能同時對戰歐洲的英俄普奧四強。
更何況,英國人的海軍肆虐海疆,早已逼得法國人閉門鎖洲了。
事到如今,拿破崙這位骨子裡不服輸的天降奇才,依然不甘心自己的失敗。
1813年,「萊比錫戰役」(Battle of Leipzig),拿破崙完敗。第六次反法同盟,取得決定性的一戰。
1814年,同盟軍占領巴黎,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
同年,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Louis XVIII)趕回巴黎,波旁王朝復辟。
戰後,拿破崙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El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