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登條約》

2024-10-11 12:35:05 作者: 唐島漁夫

  虔誠者路易是個性格十分寬厚,學識十分淵博,對上帝十分虔誠的人,但這樣的人,放在查理曼大帝之後,多少有點不合時宜。中國人的老話,百無一用是書生,放在歐洲也是一樣。

  虔誠者路易所繼承的查理曼帝國,怎麼看都算是言過其實,靠著查理曼本人的武功赫赫才勉強保持了還算遼闊的版圖,又靠著查理曼本人在那個時代罕見的高壽,熬死了虔誠者路易的四個兄弟,這才保證了虔誠者路易能夠獨自享有一個勉強被稱為「帝國」的政權。這個帝國,在查理曼生前並沒有十分完備的治國方略,而在查理曼死後,也沒有一套實用的傳承體系。

  所謂的封建采邑制度,雖然早在鐵錘查理時代就已經有了初步確立,但這樣的分封,還帶著十分原始的野蠻人部落習慣——把帝國的一切,包括土地、資源、人口,都當成一家一姓的私產予以切割。即便是已經被後世美化成天降大神的查理曼大帝本人,也並沒有參透一個王朝長盛不衰的密碼,依然把平分自己的帝國給兒子們,當成保持絕對公平與帝國和平的金科玉律。這樣的封建進程,與其說是順應潮流,倒不如說是懶得動腦。

  到了虔誠者路易當家的時候,帝國已經難以維繫。

  請記住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查理曼的帝位雖然被路易所繼承,但這樣的皇冠並不值錢。當「羅馬人皇帝」這個頭銜,由一種權力與威嚴的象徵,最終墮落成了一種光榮稱號的時候,所謂的查理曼帝國也就等於是一世而亡,不復存在了。

  虔誠者路易應該是比自己的老爹查理曼腦子更加清醒的明白人,他希望能夠在自己身後依然保留一個統一的帝國。於是他仿照同時代的東羅馬帝國,在自己尚且能夠主持大局的情況下,立自己的長子洛泰爾(Lothair)為副皇帝。他希望能在自己百年之後,由洛泰爾繼續保有這個所謂「羅馬人的皇帝」的頭銜,並且把如今的帝國版圖保持完整。

  然而,虔誠者路易的個人能力,完全不足以撐起他超越他的時代的施政綱領。

  實際上,加洛林王朝的王位爭奪,自虔誠者路易接班的那一天開始,就沒有消停過。並且因為兒子們對新的接班制度的不滿,導致路易本人下野一次,復辟一次,苦撐著這個還算統一的王國,一直到了公元840年。這一年,六十二歲的路易撒手人寰,去見加洛林家族的古聖先賢去了。

  先王屍骨未寒,路易的三個兒子馬上展開了新的內戰。

  內戰持續了兩年,三方都沒有撈到什麼好處。

  於是在公元843年,先王法定意義上的接班人——長子洛泰爾,召集充當造反派角色的兩個弟弟——日耳曼人路易(Ludwig II der Deutsche)和禿頭查理(Charles II,the Bald),在今天法國東北部的凡爾登(Verdun)簽訂條約,三個人宣布停戰,並三分帝國。這個條約,後來就被稱為《凡爾登條約》(Treaty of Verdun)。

  按照這個條約的約定,洛泰爾依然在名義上承襲了虔誠者路易留下來的加洛林王朝帝號,但實際上只分得了原來法蘭克王國的中部領土,包括今天的洛林(Lorraine)、普羅旺斯(Provence)和義大利北部。從地緣板塊上來講,就是西起斯海爾德河(Scheldt)、默茲河(Mosa)、索恩河(Saone)和羅訥河(Rhone),東到萊茵河,北抵北海,南面囊括義大利北部的原屬於法蘭克王國中間的長條形的一部分。這個大長條雖然在地緣上十分複雜,在戰略位置上也十分糟糕,但因為大長條同時包括了查理曼舊都亞琛,以及原羅馬故都,在三兄弟之中,也算是有個正統的名分。

  那麼洛泰爾的地盤以西,就分給了禿頭查理,而洛泰爾的地盤以東,則屬於日耳曼人路易。這樣一來,三兄弟的領地,就分別被稱為中法蘭克王國,西法蘭克王國,以及東法蘭克王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還都號稱法蘭克王國,三兄弟也是如假包換的骨肉至親,但《凡爾登條約》卻並非用一種語言寫成的。

  其中的東法蘭克王國,因為地處萊茵河以東,依然還保留著日耳曼人傳統的古日耳曼語,也就是當時所稱的「條頓語」(Teutonic)。但西法蘭克王國與中法蘭克王國的情況則比較複雜。因為兩個王國所處的地緣板塊,實際上是之前羅馬帝國的舊地。這塊土地最早屬於高盧人,愷撒發動的高盧戰爭,造成了高盧人的大量減少,也讓拉丁語成為高盧地區的官方語言。只是這種拉丁語在民間並非傳統的「古典拉丁語」,而是比較生活化的「通俗拉丁語」。

  西羅馬帝國倒下之後,法蘭克人進入高盧地區,成為這塊土地新的王者。然而,法蘭克人的法蘭克語,卻並不具備拉丁語一樣的先進性。這樣的尷尬,跟早期羅馬人征服希臘地區之後所遇到的困境,幾乎如出一轍。法蘭克語不僅無法取代拉丁語表達很多蠻族聞所未聞的詞彙,甚至這種還比較原始的部落語言,只能在口頭表達,而尚且不能形成成熟的書面文字。

  於是法蘭克語同當地的高盧通俗拉丁語進行了結合,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到了《凡爾登條約》簽訂之前,已經形成了一種新的語言,我們稱之為「羅曼語」(Romance)。

  羅曼語就是今天法語的前身,而條頓語也就是今天德語的雛形。

  《凡爾登條約》的原始文件,從此就成了古法語和古德語有確切文字記錄的最早的古文獻。有了羅曼語和條頓語的分野,使得法蘭克王國的內戰理由更加充分,分裂也更加具備法理依據了。

  《凡爾登條約》之後,三個法蘭克王國之間依然爭鬥不斷,屬於加洛林王朝的家族榮耀,也漸漸遠離了這群不肖子孫。只不過,那個虛無縹緲的「羅馬人的皇帝」帝號,依然還在幾個法蘭克王國中,甚至是分裂之後再次分裂的小邦中,聊勝於無地傳承著。

  名義上的查理曼帝國皇帝,兼中法蘭克王國的國王洛泰爾,他沒有遏制住他身後的王國繼續分裂的政治生態。在洛泰爾死後,他的中法蘭克王國一分為三,長子路易二世(Louis II)分到了義大利,次子分到了普羅旺斯,三子則分到了洛林(洛林的本意就是洛泰爾王國的意思)。如此一來,洛泰爾生前的帝號就由他的長子路易二世來繼承。

  一番又一番的折騰之下,中法蘭克王國也終於折騰完了自己的氣數。三個小王國相繼絕嗣,讓東、西兩個法蘭克王國找到了兼併的機會。公元870年,洛泰爾的兩個弟弟,禿頭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簽訂《墨爾森條約》(Treaty of Mersen),把中法蘭克王國在阿爾卑斯山以北的領土幾乎瓜分殆盡,僅僅給洛泰爾的後人留下了一個義大利王國。

  五年之後的公元875年,路易二世駕崩,他死後留下的帝號,被當時加洛林王朝在世的輩分最大的西法蘭克國王禿頭查理所獲得。

  禿頭查理死後,他的兒子沒好意思再去趟皇帝這個渾水。此後帝位虛懸幾年,到了公元881年,東法蘭克王國的「胖子查理」(Charles III,the Fat,日耳曼人路易的小兒子)重新傳承了帝號。

  自胖子查理之後,這個所謂的皇帝稱號變得愈發不值錢。帝號甚至傳承到了義大利王國的幾個貴族手中,而這些貴族,跟加洛林家族甚至都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其實說白了,到公元9世紀末為止,自查理曼大帝開始的皇朝正統,已經完全沒有存在的意義了。他的子孫後代的無聊與無能,從名字上就可見一斑,什麼禿頭查理、胖子查理、口吃者路易、孩童路易。就法蘭克王國或者加洛林王朝存在的實際而言,最初分裂的三個法蘭克王國,若干年後無論語言、文化、習俗都漸行漸遠,已經完全不具備再次統一的基礎。

  這樣的所謂帝國,既無名也無實,既無表也無里。

  如果說這段時間對後世有什麼更加積極的影響的話,第一是在《凡爾登條約》三分帝國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現代法國、德國、義大利三國的雛形;第二是查理曼大帝開創了一個教皇為「羅馬人的皇帝」加冕的傳統,從此西羅馬帝國得以在名義上死灰復燃,借屍還魂。而在此後的帝號傳承中,後世的諸多政權,也都紛紛仿效查理曼帝國時代,利用羅馬教廷為自己的皇位或者王位進行宗教加持。

  如此一來,羅馬教廷連同教皇所在的教皇國,也就成了歐洲版本的周天子。

  宗教加持的威力,將會在更遠的將來,愈加被歐洲貴族發揚光大。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