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智障太子
2024-10-11 12:20:26
作者: 舊時艷陽
太子是國之根本,政權初步穩定之後,立誰做太子的問題就擺在了司馬炎的面前。
古代立太子講究立嫡立長,也就是立正妻生的年齡最大的兒子。司馬炎的皇后叫楊艷,弘農(今河南靈寶市)華陰人。楊家在東漢時曾經出了四世三公,算得上是世家大族。不幸的是,楊艷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好在她舅舅趙俊和舅母對她視如己出。舅母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她長大,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別人養。楊艷被立為皇后之後,感念舅舅舅母的恩德,給趙俊謀了高官,並將趙俊哥哥趙虞的女兒趙粲納入宮中,做了司馬炎的妃子。
楊艷天生麗質,身材修長,皮膚潔白,面容姣好,而且聰明賢惠,擅長書法,對刺繡、編織等女紅非常嫻熟。之前曾經有個相面師傅為她相面,認為她日後肯定會大富大貴。司馬昭聽說楊艷的名頭後,就為當時是世子的司馬炎迎娶了她。司馬炎很是寵愛美艷賢惠的楊艷,夫妻之間相當恩愛。楊艷先後為司馬炎生下了司馬軌、司馬衷、司馬柬三個兒子,和平陽、新豐、陽平三位公主。
司馬軌不幸夭折,司馬衷就成了最年長的兒子,但他不是個智力正常的孩子,從小發育遲緩,智力水平、語言表達能力都比同齡孩子差許多。這讓司馬炎非常擔憂,他把這種擔憂告訴了楊艷。母以子貴,楊艷自然要袒護自己的兒子,她對司馬炎說:「立太子是以年齡論,而不以才能,怎麼可以隨意改換呢?」趙粲也不時地吹枕邊風,替司馬衷說話。在她們的勸說下,司馬炎也漸漸開始覺得孩子還小,通過不間斷的教育也許能迎頭趕上,便打消了之前的念頭。
泰始三年(267)正月,司馬炎封本年九歲的司馬衷為皇太子。司馬炎下詔:「近世以來每當立太子的時候,就會大赦天下,而現在,天下很快就要太平(指滅吳就要完成),應該懲罰惡人,使壞人作惡時不再心存僥倖。這個時候對罪犯一味寬恕,我認為不合適。」於是便沒有頒特赦令。
司馬炎親自為太子司馬衷選擇優秀的老師和隨侍,任命李熹為太子太傅,徵召蜀漢舊臣李密為太子洗馬,加強對太子的教育和引導。太子洗馬可不是給太子洗涮馬匹的,這也是個官名,掌管的是圖書和典籍,負責輔佐太子。
李熹,生卒年不詳,上黨(今山西長治市)人,年輕時因為品行端正、博聞強識,與當時的名人管寧(和華歆割席分坐的那位)一起被曹魏的朝廷徵召,但兩個人都沒有去赴任。司馬懿當政的時候又徵召李熹,他以身體有病為由堅決推辭。郡縣長官為了向上面交差,半強制地把他推上了車,但恰逢他母親病重,於是他又偷偷翻城牆跑回家去了。
司馬師當權時,徵召李熹為他府上的參謀,李熹順利到任。司馬師問他:「過去徵召你你不答應,為什麼我徵召你,你卻答應了呢?」李熹回答道:「過去都是以禮待我,所以我能依照禮節決定進退,他們也不會把我怎麼樣。今天您用法來約束我,我怕坐牢,就過來了。」司馬師被李熹的一番話給說樂了,覺得這個人果然很有才,之後也很器重他,不斷提升他的官職。
順便交代一下,李熹到太子宮任職以後,確實全心全力輔佐司馬衷,但司馬衷資質實在有限,他沒能變得更聰明,也怪不著李熹。李熹為人正直,不畏權貴,做官以來樂善好施,雖然不是一塵不染,但家中也沒有什麼積蓄。去世以後,李熹被朝廷追贈為太保,諡號「成」。
李密(224—287),犍為郡武陽縣(今四川彭山縣)人,性格剛直,常常在大庭廣眾之中指責他人的過失,儘管言辭懇切,也往往讓別人下不來台。他經常說:「我獨來獨往,除了影子外,沒有同伴,然而我無憂無懼,因為我對人一片誠心。」司馬炎徵召他為太子做事時,李密四十四歲。因為祖母年齡太大,需要照顧,他無法赴任,便向朝廷呈遞了史上著名的《陳情表》,大意如下:
臣李密上言:
臣自幼遭受噩運,出生六個月,父親就長眠於地下了,到我四歲的時候,舅舅強迫母親改嫁,只剩下我和奶奶相依為命。直到九歲的時候,我還不會走路,成年之後,沒有叔叔伯伯和兄弟支撐,門庭衰微,福祚淺薄……祖母劉氏早早得了重病,需要常常躺在床上靜養,不能起身。我侍奉湯藥,從來沒有離開過她身邊。
……我是亡國俘虜,卑微低下,受到您的禮遇,怎麼敢故意拖延顯示自己的清高?只是因為祖母老人家已經像日落西山一樣,奄奄一息,隨時會有生命危險。她待我恩重如山,沒有她的教導就沒有我今日;祖母沒有我的奉養,也沒法安度晚年。我和祖母一直相依為命,如今我怎能就這樣急急忙忙去做官,舍她而去?
……懇請陛下成全我的這個心愿,使祖母能夠得養天年。我以後當為國不惜犧牲性命,死了也要結草銜環向陛下報恩。
司馬炎看到奏章感嘆道:「都說讀書人有名節,果不其然啊!」於是成全了李密的一片孝心,此後不再強迫他。
李密的祖母劉氏去世後,他就到洛陽做了太子洗馬,一直做到漢中太守,後來因寫詩表達對自己境遇的不滿,被罷了官,最後在家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