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溝裡翻船
2024-10-14 15:25:14
作者: 烽武野
公元前496年,老越王允常死了,他的兒子繼承王位,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踐。
吳王闔閭認為越國正值國喪期間,新王又年輕,正是打擊越國的天賜良機。吳國三軍在滅楚之戰後,經歷了長達九年的休整,戰鬥力可以說達到了巔峰。在他們眼中越軍只是待宰的羔羊。
吳王闔閭親率大軍殺入越國境內,越王勾踐也親率大軍前往阻擊,兩國大軍在槜(zuì)禮(今浙江嘉興一帶)相遇。
當吳國大軍列好陣後,吳王闔閭在自己的軍陣之中遠眺越軍,發現對面的越軍也訓練有素地排好了整齊的步兵方陣,春秋第一場步兵對步兵的大戰即將爆發。
在吳王闔閭過去的印象中,越軍都是缺乏訓練的烏合之眾,只會搞點偷襲,從來不敢正面決戰。今天越軍排兵布陣的表現,活脫脫的就是吳軍的翻版。
是什麼原因使得越軍竟然在短期內快速升級呢?
答案是,越國現在的操盤手是兩個楚國人。
講到這裡只能說楚國在人才選拔機制上太失敗了,楚國是個集體所有制國家,公族牢牢掌握了國家政權,重要職務的人選都是在公族裡選拔。說直接點就是任人唯親。
楚國對人才不重視,而吳越兩國正在大張旗鼓地開展「國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只要你是人才,來了就給安家費、官職。
跑到越國混得風生水起的兩個楚國人,一位叫文種,一位叫范蠡。這兩人是好朋友,而且都具有很高的才能。由於是楚國的低級貴族,想混到楚國上層,那簡直是痴心妄想。
請記住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他們在糾結是去吳國還是越國後,一致選擇去越國。他倆是不願意屈居別人之下的,伍子胥在吳國已經混到了二把手,只有去越國才會有更大的發展。其實吳越兩國的戰爭,就是楚國人的內戰,都是往死里打,要置對方於死地。
文種與范蠡何時進入越國,史書沒有詳細記載。他倆很有可能是在柏舉之戰後,就到了越國。要知道越國敢這么正面對抗吳國的步兵方陣,肯定對吳軍實力有著深入的了解。而文種與范蠡作為越國實力的提升者,對吳軍實力必然很清楚。極有可能,他倆作為楚國低級貴族時參加過楚國抗擊吳國的柏舉之戰,作為戰爭的倖存者,文種與范蠡才有可能對吳軍這麼了解。
文種與范蠡到達越國後,參照吳軍的軍隊情況,對越軍進行了深入的改制,很快,一個吳軍的翻版出現了。
槜禮的戰場上,兩個大步兵軍陣對峙著。越王勾踐屬於脾氣比較急的人,組織了兩支敢死隊,率先向吳軍發起衝鋒。由於吳軍紀律嚴明,很快打退了敢死隊。
據史書記載,為了打敗吳軍,越王勾踐玩起了陰招,他找來了一群犯人,讓他們站成三排,然後拿劍抹了脖子。吳軍看見越軍在陣前玩這種自殺性遊戲,頓時膽戰心驚。
越軍趁吳軍還在驚恐的時候,立即向吳軍發動總攻,吳軍頓時陣形大亂。越國大夫靈姑浮揮戈重傷吳王闔閭,吳軍看到主帥負傷,頓時亂了陣腳。戰鬥最後以越軍大獲全勝而告終。
要知道,吳軍剛打完滅楚之戰後沒幾年,主力尚存,具有作戰經驗的老兵仍在,軍隊的靈魂人物孫武依舊在吳國。吳軍曾以三萬多人,深入在楚國腹地橫掃二十萬楚軍,見過的死人比活人都多。這麼一支鋼鐵雄師,怎麼會因為見到三排死囚自殺,就嚇得膽戰心驚呢?
最合理的解釋是,越王勾踐讓死囚在陣前自殺,應該是子虛烏有。如果越王勾踐要派死囚上前線,應該讓他們戴罪立功,打頭陣,打贏了就可以赦免死罪。死囚為了生存,就會激發出無窮的戰鬥力。
光靠死囚想取勝可能性不大,畢竟他們人太少,最多打亂吳軍陣形。最終能扭轉乾坤的還是要靠越軍本身,越軍經過文種與范蠡的訓練,戰鬥力與吳軍不分上下。
曾經差點滅了南天一霸的吳王闔閭,竟然陰溝裡翻船,栽在了自己看不起的越國手裡。這簡直是闔閭一生最大的諷刺。吳王闔閭身負重傷回國後,沒多久就死了。
闔閭死後,他的兒子夫差正式繼位,身負殺父之仇的他,要讓越國血債血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