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蛇出洞
2024-10-14 15:23:04
作者: 烽武野
晉厲公是一個有抱負的君主,對外打癱了秦國,解除了肘腋之患;對內積極遏制大貴族勢力,不光讓趙武繼承趙氏族長之位,又提拔了不少效忠自己的年輕官員。
現在晉厲公要打敗稱霸路上的終極大怪——楚國,然後像祖先晉文公那樣,登上天下霸主的寶座。
可是大怪不像過去那麼容易現身了,現在楚國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東南,用來對付新興的吳國。況且楚國離晉國很遠,中間隔著不少小諸侯國,不到萬不得已,楚國才不會腦子短路,大老遠跑來找晉國掐架。
晉厲公思來想去,那只能引蛇出洞,這個誘餌不用去找,滿地都是。那就是中原小國的紛爭。
中原地區是大國爭霸的棋盤,而中原的小國是大國博弈的棋子。可就是棋子也有不安分的,比如鄭國。
鄭國一直在大國夾縫中求生存,然而這屆鄭國領導人是個硬茬,他就是鄭成公。
鄭成公一改往日鄭國軟趴趴的國際形象,徹底硬氣了一把。
公元前577年,麻隧之戰後的第二年,鄭成公率兵攻打許國,並攻入許都,許國被迫割讓領土。
許國是楚國的小弟,看著小弟被鄭國欺負,作為大哥的楚國臉面丟個精光。
公元前576年,楚國攻打鄭國。然而這次楚國出師,有多大臉現多大眼。
就當楚國北進的時候,鄭軍繞道楚軍後方,占領楚國新名。楚軍後路被抄,立馬班師回國。
過去都是楚國把鄭國打得鼻青臉腫,跪地求饒,現在鄭國不知道是基因突變,還是打通了任督二脈,竟然武力大增。鄭國第一次讓南天一霸的楚國,領教被人揍的滋味。
如果說實力暴增的鄭國讓楚國錯愕,那麼更讓楚國感覺到世界變化太快的就是宋國與吳國。
這一年的周曆八月,曾經為第一次弭兵大會穿針引線的宋國發生了內亂。國內兩大派互毆,一派親晉,另一派親楚。結果親晉派取得勝利,原本中立的宋國在晉國不費一兵一卒的情況下倒向了晉國。
爭霸中原的兩大棋子鄭、宋兩國都與楚國對立,楚國在中原的影響蕩然無存。
周曆十一月,讓楚共王寢食難安的事情發生了,楚國在國際社會上竟然被孤立了!
在靠近楚國邊境的鐘離舉行了一次聲勢浩大的反楚大會盟。與會人員如下:吳王壽夢、晉國大夫范燮、齊國大夫高無咎、魯國大夫叔孫僑如、宋國大夫華元、衛國大夫孫林父、鄭國公子?(qiū)。
晉國從邲之戰之後,一直韜光養晦,不與楚國正面決戰。其實晉國一直有著自己的大戰略:打服齊國,打癱秦國,聯絡吳國,團結中原小國。它要編織一張大網,在合適的時機罩在楚國頭上,把楚國悶在地上猛打。
楚共王雖沒他老子楚莊王那麼彪悍,但是求生欲還是很強的,他幹了一件讓楚國歷代先王棺材板都按不住的事——割地給鄭國。
公元前575年的春天,楚共王派遣使者去鄭國,願把汝陰的地割給鄭國,但是這地不是白拿的,鄭國必須與楚國結盟,同時去攻打親晉的宋國。
鄭成公想都不敢想,曾經蠻霸的楚國,竟然割地給自己。從來都是楚國欺負鄭國,沒想到現在楚國主動求和,如果讓鄭國列祖列宗知道,估計他們要在地底下笑醒。
感覺自己的人生達到巔峰的鄭成公,立馬同意與楚國結盟,畢竟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
鄭成公自視為中原霸主,他要恢復一百多年前祖先鄭莊公的榮耀。他拿了楚國的好處,立馬攻打宋國,並將宋軍主力全殲於汋陂。宋國向晉國求救。
鄭成公在中原橫行霸道,殊不知他只是晉厲公眼中的跳樑小丑而已。
有句老話說:「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鄭成公論實力最多算是猴王,他之所以敢在中原小國稱王稱霸,就是因為晉國這隻大老虎一直沒有發威。
晉厲公就是要讓鄭國在中原地區製造動亂,因為只要不太平,大國就有可乘之機。
就在鄭國仗著背後有楚國撐腰,在中原耀武揚威讓小國不安時,晉厲公覺得之前編好的大網可以收網了,然後將楚國這條大魚和鄭國這隻小蝦米一起網上來。
至於如何收網,晉厲公斟酌再三,決定進攻鄭國,引誘楚國出兵與晉國展開大決戰。
隨後晉厲公舉行廷議,提出了自己的戰略構想。
朝堂上的大夫們高呼萬歲,因為戰爭的爆發,對於晉國大夫來說,並不是一件血腥、殘酷的事。他們去打仗,就像現在玩網路遊戲,組團下副本一樣開心。只有獲得赫赫軍功,他們才能快速晉升。
然而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出現了,讓原本沸騰的朝堂瞬間平靜了下來。
范燮提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他的父親范會號稱晉國的最強大腦,做事、想法都有很強的前瞻性。范燮不光繼承了他父親的高智商,而且為人耿直,他就是晉國的良心。
「晉國沒必要為了宋國,去攻打鄭國,不停地出兵作戰,完全沒有必要。」
朝堂上所有的大夫都蒙圈了,第一次聽說這麼奇怪的觀點。一個大國竟然可以不要霸權,不要打仗,不要小弟臣服。
所有人都認為,要麼范燮頭被驢踢了,要麼他就是晉國的叛徒。要不是范燮位列六卿,地位崇高,估計早就被眾人毆死。
然而,范燮的腦袋並沒有短路。他覺得晉國主要精力放在對外,忽視了愈演愈烈的內部危機。至於是什麼危機,由於朝堂上人太多,范燮沒敢說。
作為中軍將的欒書大喊道:「我們不能失去依附我們的諸侯,必須要攻打鄭國,讓鄭國與楚國知道我們的厲害!」
說完,朝堂上的所有人都回去整軍備戰,只丟下范燮一個人站在原地。
一場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