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美學三書(套裝共3冊)> 中國藝術的貢獻及其趨向

中國藝術的貢獻及其趨向

2024-10-11 12:08:25 作者: 吳冠中,傅抱石,徐悲鴻

  中國藝術對世界的貢獻,我們自己倒似乎不大在意,而在歐洲各邦以及日本的學者卻對之異常關切,深為讚美。其最簡單的原因是中國藝術的發展早於歐洲一千多年,當中國藝術已經達到成熟圓滿的時期,歐洲的藝術還是萌芽襁褓之際。但僅有悠久的歷史也不一定有光輝的成就,又好在中國地大物博,天賦甚厚,西有嵯峨接天的雪山,東臨浩渺無涯的滄海,有荒涼悲壯的大漠長河,有綺麗清幽的名湖深谷,更有許多奇花異草、珍禽怪獸——藝術家浸沉於這樣的自然環境,故其所產生的作品,不限於人群自我,而以宇宙萬物為題材,大氣磅礴、和諧生動,成為十足的自然主義者,和歐洲文明的源泉古希臘的藝術,恰好是一個顯明的對比:希臘藝術完全在表現人的活動,不及於「物」的情態。這種傾向的影響在西方既深且久,所以歐洲至今仍少花鳥畫家,而多人像畫家。

  中國藝術在漢代已經達到很高的水準,且漢代藝術可算是中國本位的藝術,其作品正所謂大塊文章,風格宏偉,作法簡樸。最近在四川出土的漢代石刻畫,其中有一幅是一個人以樹枝戲猴,姿態極其自然生動,具有極大的藝術價值,確是一件傑作,可見當時的中國藝術已能充分發揮自然主義的精神。不過從後漢到唐代,有六百餘年,中國藝術受了印度的影響,尤其是佛像畫,大多感染了印度的作風,已看不出漢畫的精神。這時的題材也較偏重於理想的宗教畫和人物的故事畫,甚少對自然的興感。直到大詩人王維出世,才建立了新的中國畫派,作法以水墨為主,倡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成為後世文人畫的鼻祖,也完全擺脫了印度作風的束縛。

  也許我們不免艷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光輝燦爛,可是他們直到十七世紀還極少頭等的畫家,也沒有真正的山水畫。而中國在第八世紀就產生了王維。王維的真跡現在已成為絕響,但他的繼起者如范寬、荊浩、關仝、郭熙、米芾諸人,現在還留有遺蹟,如故宮所藏范寬的一幅山水,所寫山景,較之實在的山頭不過縮小數十倍,倘沒有如椽的大筆,雄偉的魄力,豈能作此偉大畫幅!又如米芾的畫,煙雲幻變,點染自然,無須勾描輪廓,不啻法國近代印象主義的作品。而米芾生在十一世紀,即已有此創見,早於歐洲印象派的產生達幾百年,也可以算得奇蹟了。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

  中國自然主義的繪畫,從質和量來看,都可以占世界的第一把交椅,這把交椅差不多一直維持到十九世紀,歐洲才產生了幾位偉大的風景畫家,能夠把風雨晴晦、朝霧晚霞表現得非常完美。過去中國所能做到的,他們已能用另一種面目來完成;而我們自己,倒反而貪戀著前人的成就,逐漸消失了對自然的興感和清新獨創的精神!

  可是中國的花鳥畫,在世界藝術的園地里還是一株特別甜美的果樹,也許因為中國得天獨厚,有堅勁而純潔的梅花、飄逸的蘭草、幽秀的水仙,這些在世界上都要算奇花異卉,為他國所無而又確實能表現中國藝人的獨特品性、中國民族的特殊精神,因此中國產生了許多偉大的花鳥畫家,如宋徽宗、徐熙、黃筌、黃居宷、崔白、趙昌、滕昌祐等,作品均美麗無匹。直到現在全世界還沒有他們的敵手。此外我國的漆器、絲織品、玉器、瓷器等,亦有極大的藝術價值,尤其是玉器,是世界藝術的一朵奇葩。

  在建築雕塑方面,我國深受印度的影響,如唐代的各種洞廟,完全是模仿印度的,其中有些佛像簡直是從印度而來。現在印度的洞廟據統計還有一千多個,單是孟買附近七八世紀時的洞廟還有五十多個。所以在雕刻及寺院建築方面中國沒有什麼特殊的建樹,可是在繪畫方面,中國雖曾受印度的影響,而沒有失掉根本的精神,這種新影響反而使其更加發揚光大。印度在中古時代,雖亦曾受中國的影響,但並沒有繁殖開花。當中國的繪畫已經成熟,達到崇高典雅的時期,印度的繪畫仍停滯在孩提時代。

  我國的繪畫從漢代興起,隋唐以後卻漸漸衰落,這原因是自從王維成為文人畫的偶像以後,許多山水畫家都過分注重繪畫的意境和神韻,而忘記了基本的造型。結果畫中的景物成為不合理的東西,毫無新鮮感覺的東西,卻用氣韻來做護身符,以掩飾其缺點,理論更弄得玄而又玄,連畫家自己也莫名其妙,如此焉得不日趨貧弱!

  到了南宋時期,高宗在杭州建都,太湖附近成為中國繪畫的核心垂七八百年之久。元初文人畫發展到最高峰,但已喪失了莊嚴宏偉的氣象。到董其昌時,由於他多才多藝,收藏又豐,成為當時文人畫的中堅。但他每幅畫都是仿前人,一筆一點,都是仿某某筆——其本意或系謙虛,一面表示師古不敢獨創,一面表示不敢掠人之美。不過此風一開,大家都模仿古人,仿佛不模古就不是高貴的作品,獨創性消失淨盡。尤其是《芥子園畫譜》,害人不淺,要畫山水,譜上有山水,要畫花鳥,譜上有花鳥,要仿某某筆,它有某某筆的樣本,大家都可以依樣畫葫蘆,誰也不要再用自己的觀察能力。結果每況愈下,毫無生氣了!

  繪畫的老師應當不是範本而是實物。畫家應該畫自己最愛好又最熟悉的東西,不能拿別人的眼睛來替代自己的眼睛。在四川,峨眉山極其雄偉,青城山極其幽秀,三峽極其奇肆。四川人應當能表現它們,何必去畫江南平淡的山水;廣西人應當畫陽朔;雲南人應當畫滇池、洱海;福建有三十多人不能環抱的大榕樹,有閩江的清流,閩籍女子有頭上插三把刀的特殊裝束,都是好題材。而林琴南先生卻畫那些八股派的山水,豈不可惜!還有一位甘肅人畫竹子找我看,我告訴他從甘肅走一千里還看不到竹,為什麼要畫和自己那樣疏遠的東西呢?一個人寧願當豆腐店老闆,不要當大銀行的夥計,因為老闆有主張、有自由,才談得上表現,夥計絲毫沒有自由,只是莫名其妙,胡亂受人支配而已。

  所以藝術應當走寫實主義的路,寫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既是騙人又是騙自己。前人的佳作和傳統的遺產,固然應該加以尊敬,加以研究和吸收,但不能一味因襲模仿。假如我們的藝術作品要參加一次國際展覽,只要稍不小心,一定會有千篇一律山水,或者淨是花鳥,或者畫面上全是長袖高髻的美女、道袍扶杖的駝背翁。也許竟完全看不到地大物博的中國、現代力求自強的中國,這豈不是現代中國畫家的恥辱?

  過去我們先人的題材是宇宙萬物,是切身景象,而且有了那樣光輝的成就,我們後世子孫也該走這條路,不要離開現實,不要鑽牛角尖自欺欺人,庶幾可以產生偉大的作品,爭回這世界美術的寶座!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