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獨立:孩子學不會獨立是教育的災難

獨立:孩子學不會獨立是教育的災難

2024-10-11 11:49:49 作者: 馬利琴

  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離開家,獨自去面對生活中的風雨。依賴性強的孩子如同溫室的花朵,弱不禁風,根本無法經受生活的考驗。因此,愛孩子,就要放手給孩子闖蕩的機會,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成長為一棵不懼風雨的參天大樹!

  

  在參加中韓少年探險夏令營時,我問一個12歲的北京男孩:「為什麼野炊時中國孩子不如韓國孩子會幹活?」

  男孩回答得非常乾脆:「父母不讓干唄!為了能進好學校,我爸讓我住在姥姥家裡。我姥姥有三不准——刀不准動,電不准動,火不准動。我長這麼大,連家炊都做不了,哪裡還會做野炊啊?其實,不是我不想干,而是不知道從哪裡下手,在家裡從來沒幹過。」

  日常生活中,打著所謂「愛」的幌子,拒絕孩子參與家庭事務,他們的動手能力得不到鍛鍊,這樣的孩子,如何要求他獨立起來?

  生活上獨立的孩子幾乎什麼事情都會做,每次遇到問題什麼事情都難不倒他,自信心就會越來越強,自然會很容易成功;而獨立能力差的孩子,什麼事都不會做,遇到困難也無法順利解決,更嚴重的還會產生自卑心理,致使學習和工作處處不如意。可見,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並非是一件小事情,不僅妨礙自信心的樹立,從長遠看,還關係到他未來的生活。

  思陽今年12歲,她不但會唱歌,還會作曲、吹長笛;洗衣、做飯、收拾家務也樣樣精通,是媽媽的小幫手。早上父母還沒起床,她就已經做好了早點;晚上父母下班後,她已經做好了晚餐。儘管只是簡單的西紅柿炒蛋、麻辣豆腐、宮保雞丁……卻也被她做得色香味俱全。

  大家都非常羨慕思陽的媽媽,其實思陽現在的獨立來自媽媽當初的「狠心」。從上幼兒園開始,媽媽鍛鍊思陽自己洗襪子;從5歲開始,她就負責倒家裡的垃圾,每天上學順便提著一塑膠袋垃圾,帶到樓下的垃圾桶。6歲時,每周都會跟媽媽一起大掃除;10歲時自己上下學,一個人背著書包奔走於學校、古箏老師和作曲老師家。為了讓女兒能夠練習做飯,媽媽曾有幾天故意晚回家。

  父母對孩子真正的愛,是捨得,而不是溺愛。只知憐惜孩子,不捨得讓孩子做任何事情,是對孩子的害。捨得是一種教育智慧,今天讓孩子吃點苦,是為了明天讓孩子得到更多的甜。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痛苦磨鍊的,這些經歷別人不能替代,父母必須「狠」下心來,讓孩子去摸爬滾打。

  捨不得讓孩子受這份罪,這樣的愛是不理性的,最終傷害的還是孩子。打著愛的旗號,把孩子保護起來,就會剝奪孩子獨自面對社會的機會。真正的愛,不是讓孩子吃好喝好,而是鼓勵孩子自己到外面的大風大浪中去拼搏,鼓勵孩子獨立起來。

  有個男孩在自己的作文中這樣寫道: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針對中國父母對孩子照料過度的現象,說了這樣一句話:「做母親的最好只有一隻手。」這句話說的很有哲理!

  父母都愛自己的子女,但也要把握一個「度」。對孩子的愛缺乏理智,只要是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都無條件答應、無原則遷就,甚至把孩子的缺點也當成優點來看,是一種不恰當的愛——溺愛。對孩子嬌生慣養,捧著怕摔了,含著怕化了,凡事不讓孩子自己動手,看起來好像是疼愛孩子,其實是在害他。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