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渴望友誼型:離開玩伴的孩子,未來的人際交往存在隱患

渴望友誼型:離開玩伴的孩子,未來的人際交往存在隱患

2024-10-11 11:48:40 作者: 馬利琴

  孩子與大人一樣,都渴望友誼,都渴望和同齡人交往。父母一味地制止,只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孤僻,越來越不會交際,嚴重的還會導致孩子出現各種心理問題。

  米豆今年9歲,正在上小學三年級。

  一天晚上,米豆媽接到兒子班主任打來的電話:「米豆很聰明,一教就會。但是不喜歡和同學玩,上學、放學都是一個人,下課也總是默默地坐在課桌前做作業或者是發呆。雖然他的學習成績非常好,但交際方面顯得比較不合群。」

  米豆放學回家,媽媽問:「你在學校和同學們處得怎麼樣?」

  米豆說:「還行。」

  「有最好的朋友嗎?」

  「沒有,我不喜歡跟他們一起玩。」

  「為什麼?」

  「沒為什麼,反正就是不喜歡。」

  

  聽了兒子的回答,米豆媽做了自我反思。米豆媽的控制欲比較強,在兒子很小時,總擔心他會磕著碰著,便不允許他出去玩,兒子只能眼巴巴地看著窗外的小朋友玩耍打鬧。雖然米豆媽也有些不忍,但為了兒子的安全,她最終還是狠心讓孩子待在家裡。為了彌補兒子,米豆媽給他買了各種玩具,時間久了,他也就不再提出去玩的要求了。

  上幼兒園時,米豆媽就發現米豆總是獨來獨往,不跟小區里同齡孩子玩,起初她覺得孩子還小,稍微大一點就會有所改變。可是,上了小學,米豆的情況非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

  米豆媽的這種教育方式簡直就是關心則亂,心裡原本想的是為了孩子好,卻給孩子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傷害。

  把孩子看得過於脆弱,怕他們到外面會受傷,禁止他們和其他小朋友接觸,這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百害而無一利。事實證明,給孩子太多的限制,只會讓他們變得自閉。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社交心理逐漸強烈,渴望有自己的夥伴。如果孩子與人交往的願望總是不能獲得滿足,就會用其他物體來代替,與人交往的願望就會慢慢淡漠,就會形成這方面的缺失,影響到孩子的心智發展。因此,適當給孩子創造條件,讓他們同齡人多接觸。

  妞妞從小就喜歡交朋友,那時候她最好的朋友是離我們小區不遠的一家小超市老闆的女兒玉環,她和妞妞同歲。他們一家三口不是本地人,幾年前來到這裡開超市,白天賣貨,晚上他們就擠在超市的隔斷里睡覺。

  剛開始,小區里很多孩子都喜歡跟玉環玩,因為玉環性格好,長得也招人喜歡,可是後來有些孩子就不找玉環玩了,說是父母不讓,怕「不衛生」。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太不公平了。我鼓勵妞妞去找玉環玩,兩個孩子一塊玩兒橡皮泥也能玩一下午,玩得很開心。

  玉環是個勤快的孩子,經常會幫媽媽剝蔥洗菜、打水、買飯。耳濡目染中,妞妞也有了明顯的變化。我洗菜時,她主動幫忙,而且還懂得節約用水;吃完飯,還要幫我洗碗……

  如果是你,可能也不贊成自己的孩子跟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玩,擔心受他們影響,自己的孩子成績下滑或者也被帶壞。實際上,這種想法是有失偏頗的。

  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交友觀,父母就要讓他們學會與各式人等交往,只有在跟不同類型的朋友交往中,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朋友,從而知道什麼樣的朋友該交,什麼樣的朋友不能交。換句話說,父母最好不要幫孩子限定交友的人選,相反,要鼓勵他們交朋友,而且跟人交朋友時要慎重。

  自從上小學後,妞妞每次過生日都會邀請自己的好朋友一起來家裡。2016年生日的前一天,我特意問她要不要邀請一些同學來家裡玩。妞妞點點頭,笑眯眯地表示願意。早上一起來,我就去給她訂製了一個大蛋糕,並準備了一些孩子們喜歡吃的零食和水果。

  放學之後,妞妞帶著她的朋友們來家裡,我跟丈夫招呼他們進屋,讓他們隨便玩,然後我們倆就出去散步,把空間全部讓給她們。

  等我們回家時,他們已經玩得很盡興了。雖然家裡稍顯狼藉,可是看妞妞滿臉笑容,我跟丈夫也很開心。妞妞端來兩塊蛋糕,說:「爸爸媽媽,這是專門為你們留的。我的同學都說,你們倆非常好!」

  尊重孩子的朋友,就是在肯定孩子的交友觀。也許,孩子小時還意識不到這個問題,可是他們的潛意識會因為父母的尊重而感到欣慰與滿足。如果因不喜歡孩子的朋友而冷落他們,就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傷害,最後父母不高興,孩子也不高興,得不償失。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