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也是學習力

2024-10-13 15:26:21 作者: 周希奇

  騰訊抄襲,騰訊借鑑,騰訊模仿……諸如此類的說法層出不窮,而且認同這種說法的人還不在少數。為此,騰訊老大馬化騰有話要說:「我覺得模仿並不丟人,模仿要是那麼好做,你模仿一個看看?」

  為什麼企鵝是耐寒的?這裡沒有據說,純粹是因為胖。偌大的南極大陸,企鵝不是對著藍天,就是看著冰原,孤獨寂寞卻又篤定堅持。怪不得馬化騰最開始選中了企鵝——低調,忍耐,戰鬥力頑強。騰訊被罵了這麼多年,馬化騰沒有被罵倒,反而更加堅強,甚至喊出了「讓罵聲來得更猛烈些」的口號,被人罵還要給人錢,說建議提得對。被罵慘了之後,在鎂光燈下還要淡定沉著……這種少根筋一般的強大忍耐力真不是一般人能對付的。

  關於模仿,騰訊內部人士有著自己的看法。例如馬化騰認為:「模仿成功有兩個基本的條件,第一是選對模仿的對象,第二是把握模仿的時機。」馬化騰還給這種模式取了一個高大上的名字——「第三者的顛覆型模仿」。原騰訊研究院副院長鄭全戰說:「技術上的成功並不等於商業上的成功。我們不應該重複發明,而是要在其基礎上開發性能更好或者價格更低的東西,或者將現有的發明與其他技術結合起來,創造更加實用的東西。」

  換言之,此種方式無非是要證明一個觀點,任何創新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創新從來不是無中生有。模仿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它也是一個技術活。正因為如此,馬化騰才會溫柔地發個飆:「那麼好抄,你抄一個試試?」

  模仿是需要創新的,馬化騰「抄火」的第一款產品就是OICQ,「抄火」的結果是「超火」。這與馬化騰深諳網民需求是分不開的。OICQ在設計之初就確定要實現通信的便捷,借鑑了ICQ的經驗,考慮用戶的使用習慣與需求。以實用、夠用、反應快為主要出發點,馬化騰和合作夥伴考慮了多種相關協議,使得產品兼具實用性和發展性。馬化騰把自己定位成一名挑剔的用戶,針對相關產品的「缺陷」下功夫,如ICQ只能按照用戶提供的信息尋找好友,而OICQ則可以通過網上查詢直接尋找好友。

  OICQ可以說拉開了騰訊創新運動的大幕。具體來說,騰訊的創新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998至2003年,是學習型創新階段,比如QQ秀,就是學習了韓國Avatar的產品理念。2004到2005年,是整合創新階段,比如QQ遊戲,它把聯眾世界的休閒遊戲模式植入到即時通信產品中。2006年以後,騰訊正式邁入了戰略創新階段。這個階段對創新人才的要求非常高,騰訊已經吸引了一批優秀的網際網路人才。騰訊鼓勵人人提創意、搞創新,公司很多新產品都源於普通研發人員的靈感。事實上,騰訊公司不僅鼓勵員工不斷在方式、方法、內容上尋求更好的技術方案,而且騰訊還有完備的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去不斷激發個人創意,以全面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經營模式創新,推動公司不斷成長。

  本書首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鄭全戰說,研究院經常鼓勵員工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將問題考慮到一個層面,就停止了,認為這個問題就OK了,但實際上如果我們再往前走一步,就會有更大的空間。例如,旋風最開始只是研究院的一個客戶端軟體,日用戶量只有幾百萬。後來轉型做下載組件服務,跟公司其他業務合作,現在單日最高服務用戶超過了1億。」

  面對騰訊「模仿什麼火什麼」的局面,馬化騰也保持著理性的克制。他不盲目跟風,更不會無端創新。他選擇的是學習最佳案例,然後再超越它們。馬化騰的創新理念很早就滲透到了QQ的諸多產品中,比如離線消息、QQ群、QQ表情、移動QQ、QQ秀等。

  產品的創新與技術革新讓馬化騰獲得了龐大的用戶群,為穩固整個騰訊體系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最初站出來批評馬化騰「模仿」的人是新浪網的創始人王志東:「馬化騰是業內有名的抄襲大王,而且他是明目張胆地、公開地抄。」根據王志東的描述,無論是即時通信工具、門戶網站,還是網路遊戲、C2C電子商務網站拍拍網,馬化騰無一例外都是在抄襲既有模式。QQ抄襲了ICQ,門戶網站抄襲了搜狐、新浪,網路遊戲抄襲了網易和盛大,拍拍網抄襲了淘寶和易趣。當然,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馬化騰抄了新浪,而且做得還不比新浪差,這讓王志東相當受不了。

  其實,按照王志東的推理思維,中國當下火的網際網路平台都不能算是原汁原味的本土產品。例如搜狐、新浪等門戶網站是抄襲了美國的雅虎,李彥宏的百度是抄襲了美國的Google,李國慶的當當網是全盤抄襲了美國的亞馬遜……這種例子還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專家委員郭濤曾就這一網際網路「抄襲」的現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很多網際網路核心技術其實都不在中國,包括支付寶、騰訊等等,都是從國外引進的技術。從騰訊模仿案例來看,實際上有很多被模仿者也是最初的模仿者,大家都模仿了國外的同一商業模式,那麼誰的技術更先進,誰的文化移植更易被接受,誰就能取得成功。」

  雖說網際網路企業發展的一大特點就是「相互借鑑,去粗存精」,但面對社會強大的輿論壓力以及同行的「擠對」,想模仿確實還是需要非常強的定力的。好在騰訊沉住了氣,在多個應用領域取得成功,並非僅靠模仿上位,並且用實際的成就讓對手感覺到了威脅。

  忍著,最後讓對手只能吹鬍子瞪眼,這一招簡直太馬化騰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