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干就干,才能創新
2024-10-11 11:43:01
作者: 周希奇
馬雲出手,認為看不清的模式才是好模式。馬雲的創新沒有準則,天馬行空或許是對馬雲式創新的最好概括。從無到有,由弱到強。馬雲在創新中享受著開疆拓土一般的快感。別問馬雲是誰,他是規則的創造者。「不按常規出牌」是馬雲的習慣,如果馬雲打牌,那一定是行家裡手。
「唯一不變的是變化」,這或許是對馬雲「不按常規出牌」這一特點最大眾化的解釋。馬雲說:「除了我們的夢想之外,唯一不變的是變化!這是個高速變化的世界,我們的產業在變,我們的環境在變,我們自己在變,我們的對手也在變……我們周圍的一切全在變化之中!」
在建立阿里巴巴的時候,不少電子商務公司是面向大公司的,但馬雲預測,網絡的普及可能就是大公司模式的終結。當其他人還沒有意識到網際網路這個動向的時候,馬雲就已經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變化。因此,不同於當時任何電子商務模式的、專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阿里巴巴」誕生了。
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強調創新。馬雲強調:「唯一不變的是變化」。關於擁抱變化,阿里巴巴對員工的要求是:突破自我,迎接變化;對於本行業的特點有深刻的認識,堅信變化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對於公司的變化,認真思考,充分理解,積極接受並影響和帶動同事;對於變化對個人產生的影響,理性對待,充分溝通,誠意配合;在工作中善於自我調整,具備前瞻意識,建立新方法、新思路;面對變化後產生的挫折和失敗,能夠重新調整,以更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改進中。網際網路最大的特徵是變化,阿里巴巴就處在不斷變化之中。
馬雲在2006年的公司大會上提到:「我們認為去年、今年和明年是電子商務的一個積累期,到了2008年、2009年必然有一個爆發。因此我們必須搶在這個變化前先變,而不是等到出了問題再去想辦法解決。這是阿里巴巴保持變革能力的關鍵。網際網路世界總是充滿風險的,誰能擁抱變化並且具有大膽追求的勇氣,誰就能在這個領域生存下去。」環境的變化是個人無法控制的,我們必須懂得用主動和樂觀的心態去擁抱變化。雖然變化往往是痛苦的,但機會往往在適應變化的痛苦中獲得。馬雲說:「我們阿里巴巴在過去七年裡的經歷和我本人近十年的創業經驗告訴我,懂得去了解變化、適應變化的人很容易成功,而真正的高手還會製造變化,在變化來臨之前變化自己!」
在馬雲的手裡,創新是一件說干就幹的事情。2006年9月4日下午,阿里巴巴發布消息,集團旗下的淘寶、阿里媽媽兩家公司將合併,新公司採用淘寶名號。阿里媽媽是阿里巴巴的分支,成立之初,就以幫助中小企業為目的;而淘寶,則是馬雲成名的利器。這一招雙劍合璧可謂創意非凡。馬雲說:「面對全球電子商務發展的巨大機遇,為了給網絡消費者以更好的購物體驗,『大淘寶』將在今天淘寶網的基礎上超越自己,只有走非常規的發展路線,也只有打造出世界獨特的商業模式,我們才有可能實現我們設定的『淘寶十年交易量超越沃爾瑪全球交易量』的目標。」馬雲的這一舉動,確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
創新便是如此:超乎別人的想像,合乎自己的情理。
按照模式做事,這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更不是缺點。正因為人們有了這種能力,大量寶貴的經驗才得以傳承,使得整個社會有了實質性的推進動力。然而,時代是變化的,社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改變的社會就不能再完全依賴固有的知識,必須要引入一些新的內容,這便有了創新的客觀需求。
關於創新力的培養,馬雲也是不走尋常路。和一般的企業上創新課、搞創新理念培訓不同,馬雲組織管理層進行創新學習的方法就是——看電視劇。2006年,馬雲在談「文化是企業的DNA」這一話題時講道:「前些天,我組織公司的一些高層看《歷史的天空》。這是一部很好的電視劇,講述了一個農民如何逐步成長為將軍的故事。主人公姜大牙一開始幾乎是個土匪,但是通過不斷學習、實踐,不僅學會了游擊戰、大規模作戰、機械化作戰,而且還融入了自己的創新,最終成為一個百戰百勝的將軍。與眾多的中小企業一樣,阿里巴巴也希望員工像姜大牙一樣,不斷改造,不斷學習,還要不斷創新,這樣企業才能持續成長。」
不論是上面提到的農民如何轉變自己,還是企業突破自身的發展上限,創新的本質都是突破固有的限制,創造一個全新的規則。傳統概念中的遵守規矩在此並不受歡迎,「不按常規出牌」才是創新的王道。
最好是把它變成一種思維定勢。創新需要琢磨,但「要不要創新」這件事情不應該琢磨。
馬雲出手,認為看不清的模式才是好模式。馬雲的創新沒有準則,天馬行空或許是對馬雲式創新的最好概括。從無到有,由弱到強。馬雲在創新中享受著開疆拓土的快感。別問馬雲是誰,他是規則的創造者。
有人曾說:「中國網際網路這10年裡迅猛發展且又變化莫測,有不少能夠經得起大風暴,又獨具判斷能力的成功人士,其中的代表就是馬雲。」馬雲有著料事如神的獨到眼光和創新能力。他總是能夠運用他準確、銳利的洞察力,總能比同時期、同行業的人棋高一招。
2013年5月,馬雲被胡潤研究院評為「2013中國十大創新企業家」之一,併名列榜首。胡潤研究院對馬雲的評價是「創立了阿里巴巴,引領了中國的電子商務行業」。有人曾說,因為阿里巴巴的B2B沒有被世界認可,馬雲推出了C2C;又因為他的C2C也沒有被認可,所以阿里巴巴併購了雅虎的引擎。這些都是外界的猜測而已,馬雲認為中國的電子商務在未來幾年一定會出現突破性的發展,也許三年,也許五年,電子商務在中國一定會超越美國電子商務的發展。
電商行業本身也還在繼續深度發展之中,馬雲的大膽預測還需要時間來進一步檢驗,但馬雲確實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胡潤研究院推出的胡潤品牌榜中,淘寶、天貓和支付寶這三個上榜品牌都是由馬雲創造的。被胡潤研究院評選為「十大創新企業家」的馬雲、馬化騰、任正非等人,都是在各自的領域中,擁有獨特的創新視角,並通過創新帶領企業走向發展和繁榮,從而引領了整個行業的方向。
為什麼阿里能夠頻頻創新成功?馬雲其實也思考過這個問題。2011年3月,馬雲就發表了一篇題為「創新的源泉」的演講,向世人闡釋被社會廣泛關注的阿里創新力:「我從不使用諮詢公司,也很少理會學者的說法,因為他們的理論都是事後歸納出來的。創新絕對不是提前就設計好,按圖索驥地一步步走下來的。創新沒有理論,也沒有公式,就是一個個地解決問題。我相信,天下有1000個問題,就有1000個回答。」
馬雲做阿里巴巴的時候,其實根本沒有仔細考慮過該怎麼創新,他只是做成了別人想都不敢想的東西。1994年年底,馬雲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美國接觸到了網際網路。他在上網時發現,當時的網際網路上沒有任何中國商品的信息,他就有了一個模糊的想法——把這個東西搬到中國去。在回顧這件事情時,馬雲仍舊非常激動地說道:「我當時就想,有一天能夠把中國企業的信息放到網站上去,讓老外查,讓老外去幫中國企業做事情。回到杭州,我諮詢了大批的老師,他們都反對。我又請了我在夜校的24個學生在家裡討論,經過兩個小時的討論,23個人反對,只有一個人說你要試試就試試看,我就決定試試看。到工商局註冊公司的時候,我花了一個多小時解釋網際網路公司是什麼,工作人員卻說這個在字典里沒有,於是我建了杭州第一家電腦資訊服務公司。我的創業正是從這家公司開始的。」這次嘗試為馬雲帶來了極為有益的啟發:敢於嘗試其實就是最實際的創新。
支付寶也是嘗試的結果,並且在業界很快取得了難以撼動的霸主地位。「淘寶當年做得很熱鬧,但是沒辦法交易,中國的網上誠信狀況逼迫我們必須解決支付的問題。但是,這個事兒得國家發牌照,我們做還是不做?大的國有銀行不願意涉足這個領域,但是他們不做,花旗銀行、滙豐銀行這些外資銀行就會做。」馬雲一方面稱讚支付寶的創新,同時又謙虛地指出支付寶並不算創新,「支付寶的模式其實也談不上創新,甚至很愚蠢,就是『中介擔保』,你買一個包,我不相信你,錢不敢匯過去,就把錢放在支付寶裡面。收到包後,滿意了中介就把錢匯過去,不滿意就通知中介把錢退回去。和學者們談到這種想法時,他們說:『太愚蠢了,這個東西幾百年以前就有。早就被淘汰了,你幹嗎還要做?』」
馬雲從來沒有想過去創造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推出支付寶只不過是為了解決很現實的問題,至於它在技術上有沒有創新,馬雲根本不去費那腦子。馬雲看到的是,到今天為止,支付寶的用戶已經突破5.6億,很好用,而且人們生活越來越離不開它。這就足夠了。
創新現在人人都提,據說很多企業也開始抓創新,甚至還要考核創新……筆者深深地為這些企業的管理者所感動,只是有一個問題不太明白:創新這個問題是如何進行量化考核的?
馬雲曾經說過:「創新沒有理論,也沒有公式,就是一個個地解決問題。」馬雲自己也坦言,無法給出創新的定律,因為創新不是設計出來的,而他自己的一次次創新經歷也是被「逼」出來的。
在馬雲看來,要創新必須扛得住壓力,擋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他最早被人說成是騙子,到後來被說成是瘋子,到今天被稱為狂人。但不管別人怎麼說,馬雲始終相信自己,他不會在乎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只在乎自己怎麼看待這個世界,如何按照既定夢想一步一步往前走,這是做企業或者做任何事一定要經歷的。
創新首先是一種態度,而不僅僅是建立一個強大的研發中心,或者擁有龐大的研發團隊那麼簡單。重要的是把創新延伸到整個公司,適應新的市場需求,不斷拿出更好的產品,不斷滿足人們對產品價值的要求。因此,創新在很大程度上不是能不能做到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想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