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馬雲與馬化騰的網際網路江湖> 巨額補貼:打車軟體會戰

巨額補貼:打車軟體會戰

2024-10-11 11:41:08 作者: 周希奇

  馬雲自詡「風清揚」,但因外表和舉止,人們更愛稱其為「外星人」。馬化騰行事低調,雖然沒有自詡過是什麼人物,但因為專注於「宅」,常在暗處指揮作戰而得名「馬幫主」。

  自古英雄多寂寥,這兩位至今還打得不可開交,說明雙方都還有待修煉,方能占領業界之巔。從2006年淘寶、拍拍的針鋒相對開始,二馬的交鋒一直不斷,隨著時間的推移,戰況也是越發激烈。一場因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支付入口而起的「新華山論劍」又在馬雲與馬化騰之間火熱展開,直到現在也沒有真正停止。

  2013年12月,一陣寒流由北向南掃過神州大地。一時間,大部分城市的居民換下秋裝,迎接冬天的考驗。氣溫在逐漸降低,而分別叫作「快的打車」和「滴滴打車」的兩款軟體卻在逆天氣而行。為了吸納更多用戶使用自己的軟體,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使出了相同的招數——打車給補貼,讓司機端和乘客端都享受補貼,而且額度高達28元。

  「打車還能拿補貼」,這無疑成了當時最新鮮的事情。很多曾經下載了打車軟體的用戶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以廣州為例,2014年,廣州計程車起步價10元,起租里程2.5公里。而根據快的打車與滴滴打車在2014年1月推出的活動,使用「快的打車」的乘客使用支付寶支付,使用「滴滴打車」的乘客使用微信支付車費的話,乘客可以享受10元打車補貼,即在2.5公里內,打車是完全免費的,比坐公交都划算。在一段時間裡,社交圈中經常能夠見到好友「曬幸福」,諸如:「今天打車沒花錢,真是太贊了!」這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也吸引了很多沒有用過打車軟體的消費者。很多市民表示願意試一試——「反正坐車有人補貼」。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

  在這股嘗鮮力量的推動下,很多業界人士聞到了打車市場的這塊蛋糕的香味。「快的打車」和「滴滴打車」更是不斷升級戰術,調整補貼額度,並且配合相關部門的政策,最大限度地推行補貼政策,雙方甚至各出奇招,推出了送「熱門遊戲頂級道具」「安裝就送啤酒」等稀奇古怪的營銷方式,只為讓自己的打車軟體能夠走得更遠。

  「你升我升,你降我降」,從最開始的群雄逐鹿到兩家之爭,「快的打車」和「滴滴打車」的爭奪戰足足打了半年。隨後,市場監管部門介入,對打車軟體的使用進行了干預。競爭漸趨理性的兩家公司也開始對補貼的額度進行逐步下調。直到2014年5月17日,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兩款打車軟體同時宣布暫停乘客端的現金獎勵,這場補貼大戰才算告一段落。

  然而,兩家之間的競爭卻沒有結束。僅僅過了不到兩周的時間,2014年5月30日到6月5日,高德地圖又與快的打車聯手,推出了「打車用高德,最高返50元話費」活動,掀起新一輪補貼熱潮。看來,明爭暗鬥的打車大戰還要持續一陣子。

  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但是「快的打車」和「滴滴打車」這兩款軟體背後的推手——馬雲和馬化騰心中所想的道道兒,行業內的許多大佬也直呼看不懂,並且表示不看好:對於一個撐死了只有幾百萬市場份額的業務,馬雲和馬化騰為什麼要往裡砸數億的資金呢?這是一場土豪之間的炫富戰嗎?

  當然,也有一部分業內人士指出:「快的打車」和「滴滴打車」這種不計成本的投入是在搶行動支付的入口。行動支付為什麼有入口?這是由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全新的消費特徵所決定的。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應用走進千萬消費者的手機終端,而手機也就成了顧客消費的一大埠。例如:越來越多的顧客選擇用手機直接交納各種生活基本費用,利用手機購物網站進行日常消費,使得消費的發生地由早期網際網路時代的電腦邊變成了手機旁,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消費的自由性。很多商家也嗅到了這一商機,紛紛推出支持手機支付的應用端,並一改以往的優惠促銷形式,以手機優惠券取代傳統的紙質優惠券。「憑碼消費」讓更多顧客享受到了消費的便捷,因忘記帶券而不能享受優惠的情況大大減少。

  打車軟體的火爆,其實主要是因為打車軟體創造了一個很好的行動支付環境,並且有效地打通了打車者與計程車司機之間信息不互通的壁障,為急著打車的乘客提供了方便。另外,打車軟體的支付具有「支付資金少、過程標準化、支付頻率高」三大特點,這些特點與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消費特徵吻合,因此打車軟體能夠成為人們的常用軟體。

  正如許多人猜想的那樣,馬雲和馬化騰是「醉翁之意不在車」,而是背後的行動支付市場。早年有門戶網站之爭,最後門戶網站的入口被新浪搶到了;之後又有搜尋引擎之爭,最後搜尋引擎的入口被百度搶到了。如今有了行動支付之爭,兩個都不缺錢的大佬自然要火拼一番,誰在這個時候退讓,就等於誰將未來的市場拱手讓人。

  數據研究公司IDC的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行動支付的金額將突破1萬億美元。而中國的行動支付市場也非常龐大,央行的統計數據顯示:行動支付業務保持高位增長。2013年,全國共發生電子支付業務257.83億筆,金額1075.1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4%和29.46%。

  在一塊如此龐大的蛋糕面前,馬雲和馬化騰紛紛表示「不差錢」,並且摩拳擦掌,準備繼續「幹下去」。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