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謙虛」,孩子不想聽
2024-10-11 11:23:11
作者: 金文
有一次,我帶著3歲的兒子小小費在樓下玩,遠處走過來一個牽著寶寶的阿姨。她女兒在外地工作,孩子就只能由老人照顧著。孩子叫亮亮,比小小費大1歲。亮亮的姥姥拿著畫板,看起來是要帶孩子上課去。
我帶著小小費走上前打招呼:「亮亮去哪兒呀?」
阿姨回答:「帶他去上美術課。」
「讓小小費看看哥哥畫的畫,好嗎?」我輕聲問。
阿姨遞過畫板。畫面上是一個紅色小屋,裡面手拉手站著三個人,滿滿的童趣。
「我猜,亮亮一定是想爸爸媽媽了,是嗎?」我看著畫說,「構思好巧妙,顏色也豐富,畫得真好!」
當亮亮帶著些許得意的小表情想要搭我的話時,阿姨連忙擺手:「一般一般吧。孩子嘛,有個愛好就可以了,也沒指望成畫家。給他找點事情做,隨便畫畫吧。」
姥姥說這話的時候,亮亮的大眼睛暗淡下去,不說話也不再讓我欣賞他的作品,扭捏著躲到姥姥後面,也不看我們。
我連忙打圓場:「畫得挺好的,亮亮真棒,加油啊!」
阿姨和亮亮的身影消失在遠方。我心裡不時浮現出亮亮那張失望的小臉和悄然暗淡的眼睛。得到了他人的讚美,卻得不到姥姥的認可。可見,亮亮當時的內心有多受傷!
我們在生活中或許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帶著孩子上街、逛商場玩耍時,身邊的人總會夸自己家孩子兩句,有夸外表可愛的,有夸聰明活潑的,有誇才藝出眾的,有夸懂事乖巧的等,五花八門的誇獎總是能令小朋友兩眼放光,卻總會迎上父母的一番委婉而謙虛的客套話。
大多數家長認為,孩子不能多夸,要謙虛一點兒,要收斂一點兒,這樣才不會驕傲。所以,面對其他人的誇讚,他們經常會給予謙虛的回答,過於否定自己的孩子。「不行」「差遠了」「一般」「勉強」等字眼,總是會成功地熄滅孩子滿滿的自信,在孩子渴望被讚揚的內心潑上一盆涼水。
長久下去,孩子就會信以為真,認為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還只是「一般般」「不太好」「差得遠」的狀態,就會因此而否定他們自己,從而形成一種自卑,這種影響對孩子是一輩子的。
其實,孩子有著很強的自尊心,他們都希望獲得讚揚,不希望被批評,特別是不希望在眾人面前被批評。所以,對於他人的稱讚,如果你認同,就可以真誠地回一句「謝謝」,適當地附和一下對方的讚賞;就算你不認同,也不要當面糾正,更不能當面說孩子的缺點。
上文中的亮亮姥姥如果回答:「這段時間他畫畫比之前更努力了,看起來有進步了!」用描述進步的語言替代「中國式謙虛」,就會帶給孩子足夠的信心和勇氣,鼓勵他去迎接更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