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從王莽復起至稱帝
2024-10-11 10:03:50
作者: 吳晗,孟森,呂思勉,張蔭麟,岑仲勉
王莽罷政後不久,被遣歸「國」(即本封的新都,在今河南)。他閉門韜晦了三年,期間吏民上書替他訟冤的有一百多次。後來,應舉到朝廷考試的士人又在試策里大大訟贊王莽的功德,哀帝於是召他還京,以陪侍太皇太后。他還京年余而哀帝死,哀帝絕後,他的母后及祖母又皆已前死,大權又回到太皇太后手中,這時她七十二歲了。王莽於哀帝死後不幾日,以全朝幾乎一致的推舉和太皇太后的詔令,復大司馬職。是年九月,他才選了一個年方九歲的中山王做繼任的皇帝,這時朝中已沒有和王莽不協,或敢和王莽立異的人了。次年,王莽既進號太傅、安漢公,位諸侯王上,太皇太后又從群臣的奏請,下詔道:
自今以來,唯封爵乃以聞。他事安漢公、四輔平決。州牧(成帝末王莽為大司馬時,罷刺史,於每州設長官,稱州牧)、二千石及茂材吏初除奏事者,輒引入至近署,對安漢公考故官,問新職,以知其稱否。
平帝雖名為天子,連自己的母親衛後也不得見面。她被禁錮在中山,因謀入長安,全家被誅滅,不久平帝亦鬱郁而死。他一共做了五年傀儡。在這五年間,王莽行了不少的惠政和善政,舉其要者如下:他大封宗室和功臣的後裔,前後不下二百人。他令官吏自「比二千石」以上,年老退休的,終身食原俸三分之一。值凶年,他獻田三十頃、錢百萬,以與貧民,同僚仿行的二百三十人。他在長安城中起了五條街,房屋二百所,給貧民居住。他立法,婦女非身自犯法,不受株連;男子八十以上七歲以下,非家犯大逆不道,被詔名捕,不得拘系。他賜天下鰥寡孤獨及高年人以布帛。他在郡(王國同)、縣(侯國同)、鄉、聚(較鄉為小)皆設公立學校;在郡的稱「學」,在縣的稱「校」,每所置經師一人;在鄉的稱「庠」,在聚的稱「序」,每所置《孝經》師一人(《孝經》是戰國末出現的一部勸孝的書,托為孔子和弟子對話的記錄)。他還擴充太學,增加博士人數至每經五人;於五經之外又添立《樂經》;太學生增加至萬餘人,又給太學建築宏偉的校舍,其中學生宿舍就有萬多間。他徵求全國通知逸經、古記、天文、歷算、樂律、文字訓詁、醫藥、方技,和能以五經、《論語》、《孝經》、《爾雅》(秦漢間出現的講訓詁的書)教授的人,由地方官以優禮遣送到京;前後應徵的凡數千人,皆被令在殿庭上記述所學。他又曾奏上「吏民養生,送終,嫁娶,田宅,奴婢之品」。所謂「品」,就是分等級的限制。董仲舒、師丹的建議他也打算實行,可惜這方案提出不久,適值衛氏之獄,便被擱置了,後來不知何故,竟沒有重提,其詳細節目也就不得而考了。
請記住𝘣𝘢𝘯𝘹𝘪𝘢𝘣𝘢.𝘤𝘰𝘮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謳歌和擁戴王莽的人自然不會缺少。當平帝選後,王莽拒絕把女兒送去參加修選時,就每日有千餘人,包括平民、學生和官吏,守闕上書,「願得公女為天下母」,結果他的女兒不待候選便直接做了皇后。當皇后正位後,群臣請求給他「大賞」時,就有八千多人上書附和。當他拒絕接受賞田時,就先後有吏民四十八萬七千五百七十二人上書朝廷,聲言對他「宜亟加賞」。
在這一時期,王莽處處以周公為榜樣,朝野也以周公看待他。傳說周公輔政時,有南方遠夷越裳氏來獻白雉,是為周公功德及遠的表徵;是時也有益州塞外(今安南境)蠻夷,自稱越裳氏,來獻白雉和黑雉,其後四夷聲言因慕義而來朝貢的絡繹不斷。周公「托號於周」,所以朝廷的公論要給王莽以安漢公的稱號。周公位居總領百僚的太宰,所以朝廷的公論要為他特設「宰衡」一職,位在諸侯王之上(宰衡是兼采太宰和阿衡之號,商湯大臣伊尹,號阿衡,曾輔湯孫太甲)。周公的七個兒子都封為諸侯,所以朝廷的公論要把他的兩個兒子(他原有四子,一因殺奴,為他迫令自殺;一因助衛氏,伏誅;後來又一因謀殺他,為他迫令自殺)都封侯。最後,傳說周公當成王幼小時,曾暫時替代他做天子,謂之「居攝」,於是就有一位侯爵的宗室上書,說:「今帝富於春秋,宜令安漢公行天子事,如周公。」這件想像的史事正要開始重演時,平帝病死,又是絕後。是月就有人奏稱,武功縣長淘井,得白石,上有丹漆寫的文字,曰:「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王莽卻經問卜和看相之後,選了一個最吉的兩歲宗室子弟子嬰,做平帝的後嗣,同時他受同僚的推戴和太皇太后勉強下的詔令,實行「居攝」。他令臣民稱他為「攝皇帝」,而他在祭祀及朝見太皇太后時,則自稱「假皇帝」(假有代理之意,非言偽)。
在王莽「居攝」的頭兩年間,安眾侯劉崇及東郡太守翟義先後起兵討伐他,皆敗死。第三年(公元8年),宣示天意要王莽做皇帝的「符命」接疊而起。是年十一月,王莽奏上太皇太后,請(許莽):
共事神祇宗廟,奏言太皇太后、孝平皇后,皆(仍)稱假皇帝,其號令天下,天下奏言事,毋言攝,以居攝三年為初始元年,漏刻以百二十為度,用應天命。臣莽夙夜養育,隆就孺子,令與周之成王比德;宣明太皇太后威德於萬方,期於富而教之。孺子加元服,「復子明辟」(謂待子嬰長大後,還他帝位),如周公故事。
次月,某日黃昏時,有梓潼人哀章,穿著黃衣,拿了一個銅盒,送到漢高祖廟。盒裡裝著兩卷東西,一卷題為《天帝行璽金匱圖》,一卷題為《赤帝行璽劉邦傳予黃帝金策書》。策書的大意是說王莽應為真天子,太皇太后應從天命。守廟的人奏聞王莽,次日一早,王莽便到高廟拜受這銅盒,即所謂「金匱」,然後謁見太皇太后,之後還坐殿廷,下書道:
予以不德,托於皇初祖考黃帝之後,皇始祖考虞帝之苗裔,而太皇太后之末屬。皇天上帝隆顯大佑,成命統序,符契圖文,金匱策書,神明詔告,屬予以天下兆民。赤帝漢氏高皇帝之靈,承天命傳國。金策之書,予甚祇畏,敢不欽受?以戊辰直「定」(定是建除等十二日次之一),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新」。其改正朔,易服色,變犧牲,殊徽幟,異器制。以十二月朔癸酉為始建國元年正月之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