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歷史不忍細看合集(共2冊)> 「事四朝,相六帝」,馮道的套路是什麼

「事四朝,相六帝」,馮道的套路是什麼

2024-10-11 09:47:16 作者: 趙越

  縱觀中國千年歷史,正如《三國演義》開篇所言:「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歷史的車輪滾動到最後一個分裂割據時代——唐末五代十國時期,紛爭依舊,卻少了些許英雄氣概。然王朝更迭、江山代謝中,竟磨練出一個「亂世不倒翁」——馮道。

  馮道自號「長樂老」,瀛洲景城(今河北滄州西北)人。觀其一生,處亂世、歷巨變,歷經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侍奉唐莊宗、明宗、閔帝、末帝,晉高祖、出帝,漢高祖、隱帝,周太祖、世宗,三入中書,擔任三公、三師等職,六任宰相,為官31年,幾度處於權力頂峰而不倒。政權和皇帝輪替更迭,馮道卻一路官運亨通,不但長年位極人臣,死後更被追封為瀛王。

  馮道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夠事四朝,相六帝?究其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為官不作為,圓滑應對。馮道為官,「臨難不赴,遇事依違兩可,無所操決,唯以圓滑應付為能事」。侍奉後晉石敬瑭時,石敬瑭曾以用兵之事詢問馮道,馮道答:「陛下歷盡艱險,創成大業,神武睿略天下無有不知。兵伐之事,陛下一定要自己決斷。臣下本是一書生,為陛下在中書,守歷代成規,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差錯。臣下在(後唐)明宗朝時,明宗曾以兵事相詢,臣也是這樣回答他的。」馮道將皇帝誇得龍顏大悅,並表明自己行宰相之職,忠心耿耿,對於用兵之事,並未提出良方妙計,不僅不被怪罪,反而深得石敬瑭歡心。

  

  第二,處事不執著,見風使舵。馮道不執著於大德大義,在朝權更迭的關鍵時刻,恰如其分地見風轉舵,依附於最有實力的當權者,盡己所能表現出對新主的「赤膽忠心」。後唐明宗死後,愍帝即位,馮道仍為宰相。其時潞王李從珂在鳳翔起兵造反,愍帝聞之逃往衛州。馮道一看愍帝大勢已去,便「視其君如路人」,親率百官迎接潞王李從珂入城,擁立李從珂為後唐末帝,自己繼續擔任宰相一職。

  第三,做人不敗德,潔身自好。馮道為人寬厚,不拘小節。從不結黨營私,也不與人爭權奪利。

  馮道為官清廉,生活儉樸。後唐莊宗時,馮道任翰林學士,其父去世後,馮道回鄉丁憂。當年莊稼歉收,馮道便把自己的俸祿拿來賑災,地方官贈送的糧食布匹也一概不收。

  馮道不好女色,濟世為懷。遼滅後晉時,馮道隨耶律德光北歸至常山,見到為契丹所擄掠的中原女子,便私下出資將她們贖回,寄於尼姑庵中,之後再為她們尋找家人。

  縱使馮道不算英雄,然而他一生經四朝淘洗,相位依舊,無論天下有何是是非非,如何變化莫測,他都穩坐釣魚台。如果沒有一定的手腕,是沒辦法做到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