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對方的利益角度說話

2024-10-11 08:51:45 作者: 三石

  人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性,之所以需要說服,就是因為某件事情在對方看來對他有害而無益,或者說好處沒那麼明顯。所以,說服他人時,要從對方的利益角度出發,把對他有利的方面講出來,這樣最容易達到說服的目的。

  某劇場門前不許賣瓜子、花生之類的小食品,怕污染環境,影響市容。唯有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太太例外,用劇場管理員的話說就是:「這老太婆年歲大,嘴皮尖,人家叫她鐵嘴,不好對付,只好睜隻眼閉隻眼。」

  某日,市里要檢查衛生,劇場管理員小王要老太婆迴避一下,說:「老太太,快把攤子挪走,今天這裡不許賣東西。」

  

  「平時允許賣,今天不許賣,世道變了嗎?」

  「世道沒有變,檢查團要來了。」

  「檢查團來了就不許賣東西?檢查團來了還不許人吃飯啦?」

  「檢查團來了,街道不乾淨要罰款的。」小王加重了語氣。

  「街道不乾淨關我什麼事,他吃東西吃壞了肚子,能怪賣菜的人嗎?」小王無言以對,悻悻而退。

  管理自行車的劉大姐隨後走了過來,說道:「老嫂子,你這麼一把年紀,沒早沒晚的,又能掙幾個錢呢?檢查團來了,真要罰你一筆,你還能打場官司不成?再說,檢查團不會天天來,飯可是要天天吃,生意可是要天天做的啊。」老太太想了想,覺得對方說得有理,便把攤子挪走了。

  案例中的兩種勸說方式,一個失敗了,另一個卻成功了,這其中很有學問。管理員小王之所以勸阻不成,就因為他說話只是一味地講些大道理,卻沒有站在老太太的角度上耐心地為她分析利弊。而劉大姐就懂得這一點,她從老太太的切身利益出發,向她指出了只顧眼前小利而不進行全盤考慮的不良後果,使老太太心服口服地接受了規勸。

  通常我們行動的目的往往是為自己,而非為別人。如果能夠充分理解這一點,那麼想要說服他人就很容易了。只要了解對方真正追求的利益所在,進而滿足他的欲望,便可達到目的。因此,我們在勸阻對方放棄固執、愚蠢、魯莽、不理智的舉動時,也可以擺出利害關係,使對方心服口服。

  有時候,我們的真誠勸阻之所以沒有成功,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說明對方的固執行為給他自己造成的危害。抓住對方的切身利益進行說服,會使他的心弦受到震動,促使他進行深入思考,從而放棄自己欠考慮的想法而接受你的建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