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變引發質變

2024-10-11 08:46:34 作者: 甘延青

  清華大學博士楊玉崗1998年剛進入華為的時候,領導安排他從事與電磁元件相關的工作。他當時想不通,有一種不被重用、被埋沒的感覺,認為自己是堂堂的電力電子專業博士,理所當然應該干項目,而且應該干大項目,結果卻讓他乾電磁元件這種「小事」,既無成就感,又無發展前途,而且只能用到他所學專業知識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他覺得不值得為「電磁元件這種小事」付出時間與精力,不值得去坐這種冷板凳。

  當時他只是出於服從領導的分配而硬著頭皮勉強幹上電磁元件這個「不起眼」的行當。但是隨著他後來工作的經歷和體驗不斷增多,他越干越發現,電磁元件雖小,裡面卻有大學問。而且在2000年的時候,在二次電源產品線和中試部及工藝部領導的支持下,他承擔了該項目,經努力實踐和探索,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並申請了專利。《華為人》報曾刊登過一篇《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文章,文章中闡述道:

  在冷板凳上坐的都是一代英豪。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要有思想上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要有堅定不移的精益工作目標,要有跟隨社會進步與市場需求的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做實不是沒有目標、沒有跟蹤、沒有創新,但沒有做實就什麼也沒有。君不見周勁、余浩澤、吳昆紅、谷豐、張來發、張群……的點滴奮鬥與持之以恆的努力,踏踏實實地在本職崗位上不斷進取,太陽已經在地平線下升起。

  任正非曾說:「我們的市場營銷要從公關、策劃型向管理型轉變,高中級要作勢、基層要做實。這種『作勢做實』需要我們多少人去琢磨,我們那些讀了幾年人的銷售工程師,在理論上再提高,多讀一些書,『讀書又讀人』『讀人再讀書』難道就不會轉變成戰略專家嗎?知識在一點一滴去積累,方法在一點一滴去實踐,成績在一點一滴去創造。只要動腦筋,善於用紙筆去總結,幾年後您再來看自己,就有些奇怪進步為什麼這麼大。」有不少管理學家認為21世紀是學習力競爭的時代。21世紀的文盲,不是不識字、沒有文化的人,而是沒有學習能力、沒有教養的人。一位老教授曾就「學生的平凡」說過一點自己的看法:

  在我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中,發現有許多在校時資質平凡的學生,他們的成績大多在中等或中等偏下,沒有特殊的天分,有的只是安分守己的誠實性格。這些孩子走上社會參加工作,不愛出風頭,默默地奉獻。他們平凡無奇,畢業分手後,老師同學都不大記得他們的名字和長相。但畢業後幾年、十幾年後,他們卻帶著成功的事業回來看老師,而那些原本看來會有美好前程的孩子,卻一事無成。這是怎麼回事?後來我漸漸意識到:平凡的人比較務實,比較能自律,所以許多機會落在這種人身上。

  現在人們的智力水平相差無幾,但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怎樣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要不斷學習。企業要不斷學習,建立學習型組織,提高應變能力。企業的員工更要學習,學習各種專業技術以及協調人際關係的能力。

  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是一種以增長知識和獲取信息為目的的學習;而學習型組織所倡導的學習則是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學習,是通過開放的思維使人們獲得一種行動的能力的學習。學習不是單純地獲取知識和信息,而是轉化為實踐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才可以把這種學習概括為「學習力」。換言之,學習力就是指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學習與工作結合起來,把「充電」與「放電」結合起來。學習和工作不可分割,學習的動力和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工作,通過學習可以在工作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工作也是提高學習和檢驗學習成果的過程。未來最有希望的企業是學習型企業,而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在於每個人。讀書成就員工和企業未來,深入開展全員讀書活動,創建學習型企業、培育知識型員工、幫助員工建立起人生基本知識體系和職業生涯基本專業知識體系,則是加強「三基」工作的重要途徑。

  本章節來源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升職是每一個身在職場中的人夢寐以求的。但是我們不應該僅僅看重升職會帶給自己更多的薪水,更應當看重增加薪水背後自己應當承擔更多的責任。承擔更多的責任,就需要自己具備更多的能力,要能夠為公司創造出更多的價值。而學習是提高一個人價值的最重要的途徑,這就要求我們「日知一新」,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只有先讓自己升值,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為自己贏得更好的平台施展才華。

  博學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我們都要樹立主動學習、超前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把學習作為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企業要大興學習之風,健全學習制度,制訂培訓計劃,落實學習任務;員工要拓寬知識領域,改善知識結構,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爭做學習型員工。企業和員工都要努力將學習成果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思路、促進工作的措施、開展工作的本領。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