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華為績效管理法> 最佳決策:後端標準化

最佳決策:後端標準化

2024-10-11 08:46:04 作者: 甘延青

  「以客戶為中心」是華為的核心價值觀,隨著客戶需求變得日益多樣化與個性化,華為當初選擇的這條道路似乎是明智的,但期間也隱藏著一個重要的問題:個性化的服務免不了帶來統一管理的困難,在向管理要效益的時代下,如何能做到在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的商業模式的同時,還能降低管理的複雜性?

  任正非給了一個方案:前端個性化,後端標準化。所謂個性化,就是不能到處撒胡椒麵,要區別對待。於是,《華為基本法》的第四十八條內文誕生了:

  1.建立有效的高層管理組織。

  2.實行充分授權,加強監督。

  

  3.加強計劃的統一性和權威性。

  4.完善考核體系。

  5.培育團隊精神。

  任正非強調:個性化就是效率。「面對國際化的殘酷競爭,必須提升對未來客戶需求和技術趨勢的前瞻力,未雨綢繆,從根本上扭轉我們作為行業的後進入者所面臨的被動挨打局面;必須提升對客戶需求理解的準確性,提高打中靶心的成功率,減少無謂的消耗;還要加強前端需求的管理,理性承諾,為後端交付爭取到寶貴的作業時間,減少不必要的急行軍;要提升在策劃、技術、交付等各方面的基礎積累,提升面對快速多變的市場的準備度和響應效率。」

  然而,「千里之外的炮火支援,勝過千軍萬馬的貼身廝殺。」沒有後端強有力的補給,前端的個性化作戰就無法實現。個性化的戰略給統一管理帶來了不小的壓力,這就必然要求企業在勤奮的同時,還要注重巧幹。對此,任正非提出了如下觀點:

  穿上西裝,打上領帶,並非是為了好看。我們學習它,並非是完全僵化的照搬,難道穿上中山裝就不行?我們20年來有自己成功的東西,我們要善於總結出來,我們為什麼成功,以後怎樣持續成功。再將這些管理哲學的理念,用西方的方法規範,使之標準化、基線化,有利於廣為傳播與掌握並善用之,培養各級幹部,適應工作。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是一個僵化的西方樣板,而是一個有活的靈魂的管理有效的企業。看西方在中國的企業成功的不多,就是照搬了西方的管理,水土不服。一個企業活的靈魂,就是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這兩條要領的表現,就是不斷提升效率。

  華為不是一天練成的。在最初圍著客戶轉的時候,華為也沒少走彎路。對於當時的窘狀,任正非回憶道:「我們從青紗帳里出來,還來不及取下頭上包著的白毛巾,一下子就跨過了太平洋;腰間還掛著地雷,手裡提著盒子炮,一下子就掉進了TURNKEY工程的大窟窿里……我們還無法做到把事情一次做正確,很多工作來不及系統思考就被迫匆匆啟動。管理效率的低下,也造成了我們壓力大、負荷重。」因此,「通過堅持不懈的管理改進和能力提升,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和人均效益」成了華為管理層的共識,後端標準化是支持前端個性化的最佳決策。

  首先要建立一套以矩陣管理為基礎、靈活有效的三合一管理體系。具體表現為「分層分級的順向管理體系,嚴格有序民主的決策體系,合理有效的有限授權體系」。為的是使日常運行大權落在基層幹部手裡,使用權管理、制約、平衡大權握在大部門手裡,使重大決策權在充分聽取反映後,握在高層手裡,從而使公司管理形成一個簡捷的網絡結構,使需要指導者以最簡單、最快捷、最直達的方式獲得支援,公司內每一件事、每一種內容僅有一個管理控制中心,大大壓縮了組織平面,提高了效益。

  其次是用制度、流程等來規範企業的運作。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華為先後啟動了公司基本法的起草、業務流程重整、管理信息系統的引進、ISO 9000的貫徹……這些都是促使管理體系更為科學合理的手段和措施,也是讓公司的管理體系向標準化、科學化、國際化靠攏的有力保障。

  最後是用企業文化凝聚員工力量,達到「力出一孔,利出一孔」。華為打造的企業文化以國家文化為基礎,目前已經成為公司全體員工的黏合劑,其具體內容為:愛祖國、愛人民、愛公司;奉獻社會優質產品、優質服務;團結奮鬥、拼搏,建立利益共同體;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平等溝通;民主決策權威管理。任正非將其視為「公司最寶貴的無形資產、企業發展的靈魂、管理的精髓、規範員工行為的準則、增強溝通與理解的橋樑」。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