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
2024-10-11 08:44:32
作者: 甘延青
「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這種團隊奮鬥精神是華為的企業文化之一。
在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亞,有一個魚竿和魚簍的故事廣為人知。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兩個年輕人外出旅行,由於迷路而越走越遠,到了一個人跡罕至的處所。這個地方間隔最近的村鎮也有幾百公里。
眼看著所帶的食品都沒有了,要返回是不可能的了。
正在失望的時候,他們碰到了一個釣魚的老人。老人手裡拿著一根釣魚竿,魚簍里有一些魚。他們立即向老人求救。老人說,從這裡走到有人煙的地方,至少有7天的路程,我手裡的兩樣東西分頭送給你們,請你們自己看著渡過難關吧。老人請他們自己選擇,要麼要魚簍里的那些魚,要麼要釣魚竿。年紀大些的要了魚簍里的魚,他說,我沒有力量去釣魚了,我吃著這些魚回去了。他拿了魚簍就上路了。年輕一些的拿了釣魚竿以後,心裡想,有了釣魚竿就去找有魚的地方釣魚,也沒有問題。他很愉快地從老人手裡接過釣魚竿就上路了。幾天過去了,拿了魚的那個人把魚吃光了,但是他僅僅走了一半的路程,在他要開始走下一半路程的時候,他餓死在了路上。而拿了釣魚竿的人呢?他拿了釣魚竿以後就尋找能夠釣魚的地方,當他間隔有魚的地方還有十幾公里的時候,他再也爬不動了,他也餓死在了路上。
很多年以後,又有兩個年輕人同樣由於迷路到了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同樣,在他們山窮水盡的時候,碰到了一個老人,老人手裡有兩樣東西,一個是釣魚竿,一個是有一些魚的魚簍。他們向老人求救,老人依然是分頭送給他們每人一樣東西以後就走了。
兩個年輕人是好朋友,他們磋商,我們不能離開,兩個人的力氣和智慧肯定比一個人大,我們共同吃著這些魚尋找釣魚的地方,邊釣魚邊向有人煙的地方靠近就有救了。果然,在魚簍里的魚將要吃盡的時候,他們找到了釣魚的地方,他們一個上午就釣了10多斤魚。而後,他們把釣的魚曬成魚乾,向著來時的路走。不久便又發現了釣魚的地方,他們又釣了很多魚。
十幾天以後,他們勝利地從死亡之地突圍,回到了各自的家鄉。
澳大利亞人告知自己的子孫,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精誠合作,不要自私狹隘,並把這個作為他們民族的座右銘。
任正非曾著重表揚過一名叫作毛生江的華為員工。他認為毛生江在經歷了艱難的挫折和打擊後並沒有一蹶不振,而是釋放出了自己全部的能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值得全體華為人學習。
毛生江進華為公司後做產品開發,不久便擔任了華為拳頭產品08機的開發項目經理,參加了第一台08機的開發。1994年,華為市場部集體大辭職,華為幹部能上能下、打造職業管理隊伍和制度化讓賢的序幕被拉開。辭職意味著可能降職、降薪、地位更換,意味著離開自己熟悉的崗位從頭做起、從頭學起,也意味著將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那是一種脫胎換骨般的新生陣痛。
經過短暫的陣痛後,毛生江別妻離子,全身心投入在山東市場的開拓上。山東是華為的傳統市場,市場容量及潛力都十分可觀。然而,由於通信市場的競爭日趨殘酷,特別是個別廠家使用非常規手段進行低價傾銷,華為在山東市場上的推進緩慢。如何變被動為主動,將團隊塑造成一個進退有形、富有戰鬥力的集體?如何營造出團結進取的組織氛圍?毛生江一到山東代表處便在腦子裡籌劃這些緊要的事。他知道:一個強有力的團隊必然能克服眼前的重重困難。於是他通過多次召開民主生活會,引導大家開展自我批評,改進不足,又針對具體項目,進行項目分析會和定期的工作例會,並按需組織培訓,堅持不懈地推行新員工思想導師制。
山東一線員工在毛生江的帶領下,面對一個又一個困難,承受著一次又一次被磨礪的痛苦。1999年,山東代表處實現市場格局均衡化,取得了驕人的業績:銷售目標比1998年增長50%,總銷售額達93億元,回款接近90%。2000年1月18日,毛生江被任命為公司執行副總裁。
危難中,企業要看到光明和希望,要有必勝的信心和豪情,只有這樣,才能「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這種必勝的精神,與其說是一種信念,不如說是一種狼性、一種不畏強敵的自信!
「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的市場工作原則,幾年來感召了多少英雄兒女一批一批地上前線。商場如戰場,卻比戰場更加殘酷與艱苦,苦難的歷程又撫育、成長了多少市場營銷幹部。沒有他們一滴汗、一滴淚的奮鬥,就不會有今天月銷售額突破12萬線的好成績。幾年的時光一晃就過去了,華為從一個小公司逐漸變為一個有實力的公司,更有機會向市場提供良好的服務,售後服務的成本也在降低。歷史給了華為巨大的壓力、危機,也給了華為難得的機遇。
在公司的危機治理方面,任正非還強調:若當公司出現危機時,光靠一兩百人是救不了公司的,必須全員上陣。「由於資金的不平衡,公司一次又一次地面臨危機,一次又一次被推到危險的邊緣。是誰挽救了公司,是什麼神暗中保佑?是集體奮鬥之神,是數千員工及家屬之魂,托起的氣場保佑了公司。」
如果沒有了奮鬥的精神,沒有了危機感,沒有了「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的工作原則,最大的敵人不是時代,不是對手,而是華為自己。
在面臨困境、危機四伏的緊要關頭,企業一定要克服畏敵情緒,擁有必勝的信心,提高團隊的凝聚力,這才是戰略決策的關鍵。一個沒有信心的企業是無法在競爭中取勝的,因此,在遇到問題時,企業管理者一定要正確、客觀、公正地估量競爭對手的實力,切不可「長別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更不能盲目自卑、不戰而退,要用必勝的信念為成功殺出一條血路。
不僅僅是企業管理,在短兵相接的戰場上,團隊凝聚力也幾乎是將領們生命的喉嚨,它直接關係到戰爭的勝敗。回顧歷史上那些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役,無一不閃爍著將領們智慧的火花和豪邁的戰鬥激情。斯巴達用300名勇士的鮮血創造了「溫泉關戰役」以少勝多的奇蹟,雖然付出了全軍覆沒的慘重代價,卻為希波戰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使得希臘軍隊唱響了凱旋的讚歌。這樣的奇蹟,沒有團隊的支撐是無論如何也創造不出來的。
團隊的凝聚力就是有著這樣的力量,它能夠使處於逆境中的團隊發揮出超常能量,從而反敗為勝,也能夠讓企業在看似窮途末路的時候殺出重圍,從而走進一片柳暗花明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