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同有計劃的旅行

2024-10-11 08:04:05 作者: 趙一

  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莊子·內篇·逍遙遊第一》

  到近郊去,一天在那裡吃上三頓,回來了肚子還飽飽的;假如走一百里路呢?情況就不同了,得帶一點乾糧,說不定要兩三天才能回來;如果走一千里路,那就要準備帶三個月的糧食。南先生進一步講,看上去這是莊子在告訴我們出門旅行該怎麼準備,實際上講的卻是人生的境界。前途遠大的人,就要有遠大的計劃;目光短淺,只注重眼前的人,恐怕只能抓住今天。我們應該做的不只是擁有今天,還應該抓住明天、後天,甚至是永遠。

  如何抓住永遠?只有讓你的人生持續發展,為今後的旅程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走得更遠,而非永遠停留在一點。

  有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的廟裡,兩座山之間有一條小溪,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久而久之二人成為好友。時光飛逝,如白駒過隙,在每天一成不變的挑水中不知不覺已過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便沒有在意。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依然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樣。過了十天還是一樣,直到過了一個月,右邊那座山的和尚終於受不了了,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過去拜訪他,看看能幫上什麼忙。」於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等他到了左邊這座山的廟裡,看到他的老友之後大吃一驚,因為他的老友正在誦經讀書,一點也不像一個月沒喝水的人。他很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嗎?」

  左邊這座山的和尚微笑著說:「來,我帶你去看。」於是,他帶著右邊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廟的後院,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即使有時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如今終於讓我挖出井水,我就不用再下山挑水了,可以有更多時間誦經打坐,鑽研佛理。」

  世界上有三種人:第一種人只會回憶過去,在回憶的過程中體驗感傷;第二種人只會空想未來,在空想的過程中不務正業;只有第三種人將現實與理想完美結合,高瞻遠矚,腳踏實地。只有將昨天、今天、明天的事情都打理妥當,才能走好漫漫人生路。

  

  「之二蟲又何知!」這兩個小動物又懂什麼!它們的知識範圍有限,正所謂小知不及大知。如果一個人沒有眼光氣度,就會鼠目寸光,其前途成就也很有限。高瞻遠矚的人,才能成就千秋的事業,這就是智慧的大小有別。一個人壽命的長短,關鍵在於你能不能把握。有些人渾渾噩噩地活了幾十年,卻不懂得如何把握,所以說:「小年不及大年。」

  有些人做事只圖眼前利益,而不會為長遠打算。眼前可以得到的利益總給人一種實實在在的感覺,短視的心理卻常常使人們失去本應該得到的美好事物。也許人們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更注重現實,而實際上是自己將未來的發展與成功的機遇白白浪費掉了。沉湎於過去和未來就會迷失現在的一切,包括自己本身。

  有一個人經常出差,經常買不到有座的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

  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地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準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捨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

  他說,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面現象迷惑了,不大細想在數十次停靠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的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為了一個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也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與生活中一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永遠只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一樣,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

  急功近利是人性的一面。許多人貪圖小便宜,往往被眼前的小利益所迷惑,殊不知在得到的同時卻往往失去了更多。生活中,我們常常被眼前利益的絢爛外貌蒙住了雙眼,寧願一直低頭享受那片刻的短暫歡愉,也不肯抬起頭望望遠方,去尋找更大的空間。

  只為眼前利益的人,受人性所限,只會陷入庸人自擾的無邊煩惱之中;唯有立足長遠的人,才能突破人性的瓶頸,活出智慧人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