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天地萬物本一體,眾生平等是根基
2024-10-11 08:03:58
作者: 趙一
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
——《莊子·內篇·齊物論第二》
「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這是莊子的名言,後來的人因這兩句話悟道的很多。南先生認為,莊子是把天地間的萬物看成一體,一個完整的整體,就好像馬頭、馬腳、馬毛等總合起來,才叫一匹馬。少了馬的任何一樣,都不是完整的馬。
南先生說,世間的人與物來源於同一個本體,雖然個體不同,但都是生命的一分子,就像「馬」身上的一根毫毛一樣,都是平等的。因此,生命之間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其實,生命也是一種佛法。佛,之所以高深就在於他可以摒棄一切偏見,認為人無高低貴賤之分,倡導平等。而正是由於平等,佛法圓融了世間的萬物,在佛的世界裡,眾生皆平等,而這種平等又給予了眾生最大的自尊。
在古代日本,賤民連出家當和尚的資格都沒有。無三禪師雖然出身於賤民,但是他一心皈依佛門,於是假冒士族之姓,了卻了自己的心愿。
後來,無三禪師被眾人擁戴為住持。舉行就任儀式的那天,有個人突然從大殿中跳出來,指著法壇上的無三禪師,大聲嘲弄道:「出身賤民的和尚也能當住持,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就任儀式莊嚴隆重,誰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眾僧都被眼前發生的事弄得不知所措。在這種情況下,誰都不能來阻止這個人說話,只好屏息噤聲,注視著事態的發展。
儀式被迫中斷,場上靜得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眾人都為無三禪師捏了一把汗。
面對突如其來的發難,無三禪師從容地笑著回答:「泥中蓮花。」
絕對的佛禪妙語!在場的人全都喝彩叫好,那個刁難的人也無言以對,不得不佩服無三禪師的深湛佛法。
就任儀式繼續進行,這突然的刁難並沒有對儀式有什麼影響,由於禪師的佛禪妙語,更增加了他的威信,眾人更加擁護他了。
人無差異,無貧富貴賤之分。每個人都有追求真理的權利,面對他人的刁難,一句「泥中蓮花」方顯真人本色。
其實,莊子的平等思想與佛教的平等思想是一致的。在佛教創立初期,就體現出了佛教的平等思想,佛陀當初在證悟真理時,第一句宣言就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眾生千差萬別,在智愚美醜、貧富貴賤上有所不同,但論及眾生的本體自性,並無二致。這就好比三獸渡河,足有深淺,但水無深淺;三鳥飛空,跡有遠近,但空無遠近。
在印度,佛陀喊出「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出家,皆稱釋種」的主張。正因為佛教擁有「人我共尊」的平等特性,心物一體的平等主張,因此在僧信兩眾攜手合作之下,佛法得以風行印度,乃至流傳世界,也都能與當地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在歷史上唯有佛教在流傳的過程中未曾發生過戰爭流血的衝突。可見人我共尊是平等互惠的基石,也是和平進步的良方。
有人說:「世間沒有完美平等的事情。」誠然,事相上的平等很難達成,但我們可以從心理上建立平等的觀念。例如,母親餵幼兒吃飯時,自己也張開嘴巴,作勢誘導,所以母子之間水乳交融;父親以身當馬,讓小孩騎在上面玩耍,因此父子之間心意相通。世間大小尊卑豈有一定的標準?我們唯有摒除成見,彼此共尊,人我同等,相互接納,才能和平相處,共享安樂。
想要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觀念,必須要視人如己,要愛人如己。見到別人的苦難,要設身處地為對方設想,如此立場互易才能建立人我平等的相處。
我們見到一個身體有殘缺的人,有我優你劣的心態,怎能達到平等的尊重?試想殘障之人是自己,立場互易以後,心境自然就會不同。
生命中的不平等是那麼平常,而真正的平等又是多麼來之不易。不是我們忽視了生命的平等,而是太多時候我們誇大了自己的優點,刻意認為自己比別人優秀,並且總會固執地去尋找別人的缺點給自己以安慰。這也許就是生命無法迴避的悲哀。
南先生說,人與物是同一個本體,雖然形式不同,但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尊重生命的平等,無論一個多麼渺小的生命,都和我們一樣有活在世界上的權利與生命的尊嚴,它應該得到應有的理解、尊重和關愛,對一個生命的尊重也是生命中固有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