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和南懷瑾一起讀國學(套裝共4冊)> 生死輪迴是天理,無須執著

生死輪迴是天理,無須執著

2024-10-11 08:03:44 作者: 趙一

  麗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晉國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於王所,與王同筐床,食芻豢,而後悔其泣也。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

  ——《莊子·內篇·齊物論第二》

  這一段話討論生與死的問題,莊子引用了「驪姬出嫁」的故事:驪姬原本是一個民女,因為國君選宮女,她被選中,最後還成了夫人,享盡人生榮華富貴。她在回想當初被選中時,在家裡哭得一蹋糊塗的悲慘情形,現在看來覺得當初是多麼的荒唐、愚蠢、無知。在生死問題上也是如此,因為人心懷死亡的恐懼而在臨死前拼命哭泣,結果死了以後到陰間反而覺得很舒服,到那時才知道臨死時的哭泣與掙扎都是多餘的。

  生死就是最根本的大問題,所以哲學家常常會思索死亡的問題。所謂「千古艱難唯一死」,如果這一點能夠看透的話,人生還會有什麼困難呢?老子也曾說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如果老百姓不怕死亡,那麼你就算用死亡來嚇唬他們也沒有用。

  南先生說,生與死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個大轉折,生死齊一,齊一生死,有著看透生死的勇氣,就等於把人生中的生死問題徹底解決了。

  相傳六祖慧能禪師彌留之際,眾弟子痛哭,依依不捨,大家都將他視為再生父母。六祖氣若遊絲地說:「你們不用傷心難過,我另有去處。」

  「另有去處」這四個字,發人深省。慧能把死當作換了一段新的旅程,這想法不但豁達、開朗,而且把生命在時間、空間上的價值繼續延伸,遠遠勝過有些人雖然活著,卻只有華美裝飾的軀殼,而無真我的風采!

  請記住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禪宗有關超越生死的看法,很值得今天還看不透人生、想不通生活、貪生怕死的人參考借鑑。禪宗重來去自在,生死也有如來去。有生必有死,有得必有失,生死是人生必經的旅程,不要把死看作是終結,也可以同慧能一樣,走向「另一個去處」。參透這一玄機,我們就不必天天為生老病死而恐懼不安,或對於家庭、親朋甚至世間的虛華富貴捨不得,至少可以活得開心一點、快樂一些。

  南先生說,上帝給了我們了不起的生命,就是讓我們學會面對生命中的一切,包括生與死的重大問題。如果不給我們生命,連死的機會都沒有,現在總算給我們一個死的機會,多可貴呀!這就是看透生死的勇氣。

  人來到世上是偶然的,走向死亡卻是必然的。人生除了生與死能引起幾聲歡呼、幾陣哭泣外,健康活在世上的人很少會想到死亡。因而生活中常可見到一些人,成則輕狂驕妄、得意忘形,敗則一蹶不振、沮喪絕望,錙銖必較,患得患失,慾壑難填。無論大事小事,整天煩惱、憂愁、痛苦、懊喪,甚至去猜忌、爭鬥、相互陷害。不識人生之輕重、不辨生命之真諦,真可謂一葉障目,不識泰山!

  感慨生命的短暫,不是學曹孟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嘆息,也不是拾蘇東坡「人生如夢」的無奈,更不是看破紅塵的消極頹唐。而是想,人生苦短,生命易逝,今天能健康、自在、安樂地活著,我們就沒有什麼理由不去珍重生命、熱愛生活、好好活著,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科爾和馬克一起去醫院看病,他們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驗結果期間,科爾說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馬克也如此表示。

  結果出來了,科爾得的是鼻癌,馬克長的是鼻息肉。科爾留下了一張告別人生的計劃表離開了醫院,馬克卻住了下來。科爾的計劃是:去一趟埃及和希臘,以金字塔為背景拍一張照片;在希臘參觀一下蘇格拉底雕像;讀完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

  他在這生命的清單後面這樣寫道:「我的一生有很多夢想,有的實現了,有的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現在上帝給我的時間不多了,為了不留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後幾年去實現剩下的願望。」科爾辭掉了公司的職務,去了埃及和希臘。現在,科爾正在實施他出一本書的夙願。

  有一天,馬克在報上看到科爾寫的一篇有關生命的散文,於是打電話去問科爾的病情。科爾說:「我真的無法想像,要不是這場病,我的生命該是多麼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實現自己想去實現的夢想。現在我才體味到什麼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

  馬克沒有回答,他早把自己親口說的去埃及和希臘的事拋在腦後了。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最後都不可避免地走向生命的盡頭,有的人走得快,有的人走得慢。走得快的人,看透了生死,反而活出了精彩的人生;而走得慢的人,總是想著自己還有足夠的時間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一拖再拖,直到最後仍然沒有完成,碌碌無為地度過了自己平庸的一生。這不能不說是生命的一種悲哀。

  人,倘若能時常想起死亡,想到每天都有那麼多人死去,而自己能健康地活著,一定會感到生命的可貴和生活的可愛,再難處理的事也會變得輕鬆,人自然而然就會豁達、超脫起來。人只有面對死亡,想到死亡,才能真正冷靜理智、大徹大悟、超越自我。

  因此,當你得意或失意的時候,請站在生命的制高點上,叩問生死,思考人生。有了看透生死的勇氣,才能順應自然、重生樂生,選擇超越自我的人生觀,創造超越自我的人生價值。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