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歸真,不要迷失自己
2024-10-11 08:03:13
作者: 趙一
——《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
南先生進一步說,莊子借用庖丁的嘴,講出了自己修養的造詣境界和處世的方法原則。庖丁說當我到一般的殺牛匠那裡去看時,看到殺牛匠的小心緊張與嚴謹的準備,自己便「怵然為戒」,頓生警覺,仿佛看到自己的榜樣。庖丁的技術那麼高明,可是在看技術差的人殺牛時,並沒有看不起別人。不要認為自己學問好、本事大、技術高,為人處世就要像庖丁那么小心,那麼謹慎。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在談到人對自己的評價時,把人比作一個分數。他說:「一個人就好像一個分數,他的實際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對自己的估價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則分數的值就越小。」
庖丁說:「我學了他們的樣子,雖然自己技術很高明,但動刀慢慢地,很小心很仔細地下來,『嘩』的一聲,牛的四肢都解開了,牛身像泥巴一樣散在地上。這個時候,我也累了,像一般殺牛匠把刀一丟,躺在地上也像一團泥巴一樣。休息一陣子,威風又來了,提刀而立,英姿四顧,站在高台上四面一看,覺得自己是個英雄,躊躇滿志,把刀好好擦拭收好。」這就是人生,我們大家都有這個經驗,一件事情做成功了,過後越想越覺得自己是英雄,在當時卻痛苦得很,「善刀而藏之」是故事的結尾,也是重點。
庖丁解牛的技術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做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做人的標杆。學問到了最高的境界,就是將最平凡、最膚淺的人當作自己的老師,做自己的榜樣。
庖丁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有位剛剛退休的資深醫生,與自己的得力助手,一位年輕醫生分開看診。一段時間過後,專家發現指明掛號給年輕醫生看診的病患者,比例明顯增加。專家心想:「為什麼大家不找我看診?難道他們以為我的醫術不高明嗎?我剛剛才得到一項由醫學會頒贈的『傑出成就獎』,登在新聞報紙的版面也很大,很多人都看得到啊!」原來,年輕醫生的經驗雖然不夠豐富,但因為其有自知之明,所以問診時非常仔細,慢慢研究推敲,跟病人的溝通較多,也較深入,且為人親切、客氣,還常給病人加油打氣:「不用擔心,回去多喝開水,睡眠要充足,很快就會好起來的。」類似的心靈鼓勵,讓他開出的藥方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過來看看專家這邊,情況正好相反。經驗豐富的他,看診速度很快,往往病患者無須開口多說,他就知道問題在哪裡,資深加上專業,使得他的表情顯得冷酷,仿佛對病人的苦痛漸漸麻痹,缺少同情心。整個看診的過程,明明是很專業認真的,卻容易使病患者產生「漫不經心、草草了事」的感覺。
其實,這也正是庖丁提及的問題,很多具有專業素養的人士,都很容易遇到類似的問題。並不是故意要擺出盛氣凌人的高姿態,而是因為地位高高在上,令人仰之彌高,產生遙不可及的距離感。要知道,越成熟的麥穗,越懂得彎腰;越懂得彎腰,才會越成熟。
最後,南先生進一步告訴我們:一個人的一生,由最絢爛而歸於平淡,由極高明而歸於平凡,這才是成就,這樣的成就才是養生之主。莊子在這裡告訴我們一個人生的道理,即儒家、道家講的「極高明而道中庸」。的確,對於人生來說,由高明而歸於平凡,是最難做到的,因為人們往往迷失在表面的繁華與成就中,迷失了自我,忘記了過程中的謹慎與艱辛。
一位著名的教授曾在某高校做過一次深刻的演講。教授拿了兩杯水,一杯黃色的,一杯白色的,故作神秘地對學生說:「待一會兒,你們從這兩杯水中選擇其中的一杯嘗一下,不管是什麼味道,先不要說出來,等實驗完畢後我再向大家解釋。」隨後,先問甲乙兩位同學想喝哪杯水,甲乙二人都說要黃色的那杯,接著又去問丙丁兩位同學,丙丁二人也同樣要嘗試黃色的那杯。就這樣,總共有200多個同學做了嘗試,其中只有1/3的同學選擇了白色的那杯。
之後,教授問同學們,黃色的那杯是什麼水?2/3的同學伸出舌頭回答:「是黃連水。」「那你們為什麼想要嘗試這一杯呢?」教授接著問道。那些同學又回答:「因為它看起來像果汁。」教授笑了笑,接著又問嘗過白色杯里水的同學,這些同學大聲答道:「是蜜。」「那你們為什麼選擇嘗試白色的這杯呢?」「因為摻雜了色素的水雖然好喝、好看,但是並不能解渴呀!」這些喝過蜂蜜的同學笑著答道。
聽完了同學們的回答,教授又笑了笑,說道:「大多數的同學選擇了很苦的黃連水,因為它看起來像果汁;只有少數的同學嘗到了蜂蜜,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在我看來,人生的過程也就是選擇兩杯不同顏色的水,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有顏色的耀眼的那杯,只有少數人才會選擇不太起眼的、不招人喜歡的、很平常的那杯。要知道,浮華過後的樸素才是甘甜。」
由高明歸向平凡,是從心裡開始的,越是偉大的人,越對自己不以為意。越高明,越謹慎,越是一副平凡的樣子,實則內涵豐富,包羅萬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