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字蘊含的領導哲學
2024-10-11 07:51:06
作者: 趙一
「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這句話是孟子引用《書經》里的。意思是說: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們降生了君主和老師,這些君主和老師的唯一責任,就是幫助上天來愛護人民。
南懷瑾先生認為「作之君,作之師」正是政治哲學的一個大原則。他說,在我國古代,君道和師道是平等的。除此之外,後世要加一個「作之親」。身為領導,不但要作為部下的老師,教導他們,同時還要像父母對待子女一樣,關懷他們,保護他們。其實這是在說領導的職責,即領導者不僅要承擔起教導下屬的責任,還要注意與下屬交流感情,要以情待人。
「作之君,作之師,作之親」是我國古代的領導哲學,但其現代意義仍然很明顯。「作之君,作之師」講的是君道與師道,其有兩方面的含義,即領導要以身作則,成為一個榜樣,所謂:正人先正己。同時還要負起引導下屬、關注下屬成長的責任。精明的領導者應懂得「作之親」的道理,能夠領會並運用「以威懾人,以情動人」這一原則。
而把以情動人這一領導哲學發揮到極致的當數三國時期的蜀主劉備。
《三國演義》中記載了劉備摔阿斗的故事。長坂坡之戰是曹操、劉備兩軍的一次遭遇戰,驍將趙雲承擔著保護劉備家小的重任。由於曹軍來勢兇猛,劉備雖衝出包圍,家小卻陷入曹軍圍困之中。趙雲拼死搏殺,七進七出終於尋到劉備之子阿斗,他衝破曹軍圍堵,追上劉備,呈交其子。劉備接子,擲之於地,慍而罵之:「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雲抱起阿斗連連泣拜:「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
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這一歇後語可以證明,劉備成功地激發了趙雲的忠心。古人有云:動人心者莫過於情。情動之後心動,心動之後理順。以情動人的力量就是如此之大。
作為領導者,手下沒有一群優秀的人才,做事是難以取得成功的。所以洞悉此道的領導者在爭奪人才時,無不費盡苦心。在爭奪人才的策略中,以情動人是最常見的一種。中國人尤其如此。「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士為知己者死」,無一不是「感情效應」的結果。感情投資,可謂一本萬利,是一種最為高明的領導藝術。有許多身居高位的大人物,會記得只見過一兩次面的下屬的名字,在偶遇之時,點頭微笑之餘,叫出下屬的名字,從而令下屬受寵若驚。因此,富有人情味的上司必能獲得下屬的衷心擁戴。
吳起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他在擔任魏軍統帥時,與士卒同甘共苦,深受下層士兵的擁戴。當然,吳起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士兵在戰場上為他賣命,多打勝仗。他的戰功大了,爵祿自然也就高了。有一次,一個士兵身上長了個膿瘡,作為一軍統帥的吳起,竟然親自為士兵吸吮膿血,全軍上下無不感動。
這個事例展示出吳起領兵的高明之處,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有了這樣「愛兵如子」的統帥,部下能不盡心竭力、效命疆場嗎?
本書首發𝗯𝗮𝗻𝘅𝗶𝗮𝗯𝗮.𝗰𝗼𝗺,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中國人自古重情義,領導者善用「情」這一法寶,以情暖人,以情感人,以情動人,自然會在無形中為自己打下一個良好的群眾基礎,只有在大家都擁護你的情況下,整個團隊才能產生凝聚力和向心力,從而建功立業,成就一番事業。
古人云「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正是此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