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之道:知人善任,人盡其才
2024-10-11 07:50:54
作者: 趙一
孟子關於用人之道也有他的心得。「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如?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至於治國家,則曰:『姑舍女所學而從我。』則何以異於教玉人雕琢玉哉?」意思是說,一個人從小就學一樣東西,長大之後,想施展所學,你卻要他放棄自己所學,按照你的方法去做,結果會怎麼樣呢?再假定有一塊上等玉石,即使價值萬兩黃金,也一定需要琢玉的工人依他的學識技術,把它雕琢好才可以。你現在尋找治國之才,卻叫他放棄平生所學,唯你是從,豈不是等於讓琢玉的人放棄他所學的技術,按你的方法來琢玉一樣?這如何行得通?
南懷瑾先生總結孟子的說法其實就是用人不可學非所用,用非所長,而是要知人善任,唯才所宜。拿破崙說過,最難的不是選拔人才,而在於選拔後怎樣使用人才,使他們的才能發揮到極致。因為發現人才,識別人才,選拔、推薦人才,都是為了善用人才。韓信用兵,多多益善;劉邦擇將,三人而已,這就是領導用人的奧妙所在。「伯樂」與「千里馬」的關係,可謂人人皆知,但不見得人人都能用。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說過:「人的長處,才是一種真正的機會。」大凡高明的領導者無不深明此意:要以人的長處運用為機會,善於識察人的長處,並能用得恰到好處,這樣就能不失時機地贏得事業的成功。這也正是中國管理者從古至今一直在學習汲取並不斷實踐的用人之道。
唐代陸贄說過:「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責短舍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唐代韓愈在《送張道士序》中也說:「大匠無棄材,尋尺各有施。」用人也是如此。俗話說:「人無棄才。」關鍵在於知人善任。只有知人善任,才能人盡其才。知人善任是領導藝術,也是決定事情成敗的關鍵所在。
《貞觀政要》記載著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之術。李世民說:「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為轅,曲者以為輪,長者以為棟樑,短者以為栱角,無曲直長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無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將無棄材,明主無棄士。」李世民不僅是這樣說的,而且也是這樣做的。
在一次宴會上,唐太宗對王琺說:「你善於鑑別人才,尤其善於評論。你不妨從房玄齡等人開始,評論一下他們的優缺點,同時和他們互相比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更優秀。」
王琺回答說:「孜孜不倦地辦公,一心為國操勞,凡所知道的事沒有不盡心盡力地去做,在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齡;常常留心於向皇上直言進諫,認為皇上的能力、德行比不上堯舜,這方面我比不上魏徵;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帶兵打仗做將軍,又可以進入朝廷擔任宰相,在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報告國家公務,詳細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轉達下屬官員的匯報,能堅持做到公平公正,在這方面我不如溫彥博;處理繁重的事務,解決難題,辦事井井有條,這方面我比不上戴胄;至於批評貪官污吏,表揚清正廉潔,疾惡如仇,這方面比起其他幾位來說,我也有一技之長。」唐太宗非常贊同他的話,而大臣們也認為王琺完全道出了他們的心聲,連連點頭稱是。
從王琺的評論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團隊中,每個人各有所長,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將這些人依其專長運用到最適當的職位上,使其能夠發揮自己所長,進而讓整個國家繁榮強盛。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裡,沒有廢人,正如武林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人才如花,艷花大多不香,香花大多不艷,艷而香的花大多有刺。艷者取其艷,容其不香;香者取其香,容其不艷;艷且香者取其艷香,容其有刺。要做一個好的領導者就要重視人才、知人善任,並且能夠籠絡人心,留住人才。對於有能力的人,要安排合適的崗位發揮他們的長處;對犯了錯誤的人,要悉心教育;對待有大功勞的人,要重獎,要提拔,以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的團隊氛圍。
苦無伯樂,乃千里馬之大不幸。而遇一不能善用人才的領導,卻是人才之大不幸。因為你也只能在泥沙遮不住珍珠光彩的信念中埋沒一生,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嘲中抗爭一生。對領導者來說,善於用人,則家和業興國盛;埋沒人才,則害人害己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