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人格魅力在選擇中彰顯
2024-10-11 07:48:56
作者: 趙一
南懷瑾先生在講述孟子的人生際遇時,有感而發地說,古今中外,許多能影響千秋萬世,被後世稱為聖賢的偉人,在當時,大多處境都很淒涼寂寞。之所以這樣,原因就在於他們的選擇。孟子選擇了為「王道」政治奔走,而當時的國君更注重的是君臨天下的「霸道」之業。
《史記》一書中,司馬遷為孟子這個選擇的後果做了很好的註解。孟子奔走於各個國家,都受到冷遇,而孟子之後的騶衍卻是風光無限。「是以騶子重於齊。適梁,惠王郊迎,執賓主之禮。適趙,平原君側行撇席。如燕,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築碣石宮,身親往師之。」
騶衍在齊國極受尊敬,連稷下先生在他的影響下,也受到了齊王的敬重和優待。當騶衍到魏國(梁)的時候,惠王親自到郊外去迎接他,而且惠王還用接待國賓的大禮來接待他。正是「惠王郊迎,執賓主之禮」也。後來他到趙國的時候,當時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平原君竟然不敢和他並排走路,小心翼翼地側著半個身子在後侍從,非常恭順。到了行館以後,在請騶衍坐下之前,平原君親自用自己的衣裳打掃了一下座位,表示恭敬。
其實,無論是孟子還是騶衍,都是治世之才,孟子是聖人,騶衍也不是欺世盜名之輩,只是二人的思想不同。恰好一人的思想主張與當世君王的意願相符,從而得到重用;而另一人卻因其思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能為君主接受而已。兩個傑出人士卻有不同的命運,原因只在於選擇。
人生中不可避免地要選擇。在選擇之前,未來是不確定的;在選擇之後,你的選擇就成了既定的事實。即使有無數人對你的選擇產生非議,都不得不接受你已經做出的選擇。
人生就像是一條通向未來的路,你所做的每一次選擇就是這條路上的一個岔道口,它們不停地延伸,把你帶向生命的終點。只有到了你要離開這個世界的一瞬間,你才會知道自己歸於何處。到了那個時候,你心中會或多或少地有著某種遺憾或懊悔:「當初,如果我……就好了!」你卻永遠無法再次回到當初的那個起點重新做選擇。可你不能不選又不能全選,不選也是一種選擇,不選和全選只在特定空間、時間和事件中存在。
因此,你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並為這個選擇埋單,無論其結果是好還是壞。
顏回和子貢同為孔子的弟子,二人的遭遇卻大不相同,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出身貧寒,自幼生活清苦,卻能安貧樂道,不慕富貴;性格恬靜,聰明過人,長於深思。孔子所講的許多高深道理,他能完全理解,且能「聞一知十」。顏回跟隨孔子周遊列國,過匡地遇亂及在陳、蔡間遇險時,子路等人對孔子的學說產生了懷疑,而顏回始終不渝。不幸的是顏回早逝,葬於魯城東防山前。孔子對他的早逝感到極為悲痛,不禁哀嘆道:「噫!天喪予!天喪予!」顏回一生沒有做過官,也沒有留下傳世之作,他的隻言片語被收在《論語》等書中,其思想與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後世尊其為「復聖」。孔子在顏回逝世之後感嘆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而孔子的另一位弟子子貢博學多才,洞察時勢,能言善辯,在經商和社會活動方面都很有成就。《史記·貨殖列傳》共記載17人,子貢列在第二。子貢善於掌握市場信息,並「與時轉貨貲」,在商業經營和國際貿易中取得巨大成功。他「常相魯衛,家累千金」。子貢將經商與政治目的聯繫在一起。他經常「結駟連騎,束帛之幣以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越王勾踐甚至「除道郊迎,身御至舍」。正因為經商致富,他才有顯赫的政治地位和廣泛的社會影響。
無論是孟子與騶衍,還是顏回與子貢,他們因自己不同的選擇,經歷了不同的人生。孟子和顏回等當初寂寞處世的人,都在經過歷史的大浪淘沙之後,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孟子「亞聖」之稱就是明證。而顏回雖然早逝,並沒有留下系統的論著,但孔子一句「賢哉回也」,也讓後人對其景仰不已。而騶衍和子貢在當世風風火火,成就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同樣值得尊敬。做利在當代事,或者功留千古名,兩者都有其不可否認的積極意義,同樣值得提倡,如何選擇就留給後來者評說和實踐了。
本章節來源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總之,無論做出何種選擇,只要能夠自得其樂,認為這樣的選擇是值得的,並能為其後果負責,如此面對選擇、面對人生,相信人生就會無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