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鬼谷子的溝通技巧> 難得糊塗——看透不說透,還是好朋友

難得糊塗——看透不說透,還是好朋友

2024-10-11 07:23:50 作者: 蔣巍巍,石玉峰

  信陵君,即魏無忌,戰國時代魏國人。信陵君以禮賢下士之為人、竊符救趙之義勇贏得了盛譽,是赫赫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之首。可就是這樣一位仁義忠勇之君子,最後卻見疑於魏王,只能整日以美女醇酒為伴,鬱鬱而終。身為同父異母的哥哥,魏王為何會對信陵君起疑心呢?其中必有玄機。

  魏王的異母兄弟信陵君,在當時名列「戰國四公子」之一,知名度極高,因仰慕信陵君之名而前往投奔的門客達三千人之多。

  有一天,信陵君正和魏王在宮中下棋消遣,忽然接到報告,說是北方國境升起了狼煙,可能有敵人來襲。魏王一聽到這個消息,立刻放下棋子,打算召集群臣共商應敵事宜。坐在一旁的信陵君則不慌不忙地阻止魏王,說道:「先別著急,或許是鄰國君主行獵,我們的邊境哨兵一時看錯,誤以為敵人來襲,所以升起煙火,以示警戒。」

  過了一會兒,又有報告說,剛才升起狼煙報告敵人來襲是錯誤的,事實上是鄰國君主在打獵。

  於是魏王很驚訝地問信陵君:「你怎麼知道這件事情?」信陵君很得意地回答:「我在鄰國布有眼線,所以早知道鄰國君主今天會去打獵。」

  從此,魏王對信陵君漸漸地疏遠了。後來,信陵君受到別人的誣陷,失去了魏王的信賴,晚年沉湎於酒色,終致病死。

  也許信陵君心中並不明白為何魏王突然疏遠了自己,其實,他這一句「我在鄰國布有眼線,所以早知道鄰國君主今天會去打獵」,讓魏王感到了無比的警覺與恐懼——作為臣子有這種過人的心機,實在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鄰國之事都了如指掌,何況國內之事呢?作為君王肯定會有這種擔心。門客三千、聲名顯赫的信陵君一旦有謀反之心,君王之位還不是探囊取物般容易?如此這般的心態之下,魏王就開始疏遠信陵君了。可見,人心是相當微妙的,也許在你是一句無關痛癢的話,在他人看來可能會有相當不一樣的意思,所以說與不說,說又如何說,都要仔細揣摩人之心理,經過一番斟酌之後再做決定。

  類似的情形下,齊國隰斯彌的做法就比信陵君高明多了。

  隰斯彌是齊國的一名官員,住宅正巧和齊國權貴田常的官邸相鄰。田常為人深具野心,後來欺君叛國,挾持君王,自任宰相執掌大權。隰斯彌雖然懷疑田常居心叵測,不過依然保持常態,絲毫不露聲色。

  一天,隰斯彌前往田常府第進行禮節性的拜訪,以表示敬意。田常依照常禮接待他之後,破例帶他到邸中的高樓上觀賞風光。隰斯彌站在高樓上向四面眺望,東、西、北三面的景致都能夠一覽無餘,唯獨南面的視線被隰斯彌院中的大樹所阻擋,於是隰斯彌明白了田常帶他上高樓的用意。

  

  隰斯彌回家立即派人砍掉那棵阻礙視線的大樹。然而正當家人砍樹的時候,他卻又阻止了大家,並道出了其中的奧妙:「俗話說『察見淵魚者不祥』,意思就是能看透別人的秘密並不是好事。現在田常正在圖謀大事,就怕別人看穿他的意圖,如果我按照田常的暗示砍掉那棵樹,只會讓田常感覺我機智過人,對我自身的安危有害而無益。不砍樹的話,他頂多對我有些埋怨,嫌我不夠善解人意,但還不致招來殺身之禍,所以,我還是裝作不明白,以求保全性命。」

  事實上,隰斯彌要砍樹最終又未砍,是一種明智的保身之道。田常在高台上望見南邊隰斯彌家的樹遮蔽了視線,誠然有不快之意,然而他的這種心思並未公開流露,只是一種隱情。隰斯彌如果伐掉樹木,也許能討得田常一時之好,但卻顯得自己過分聰明了。田常正陰謀篡國,心有重大隱秘,最忌恨那些能察人隱秘的聰明之人。隰斯彌不想成為田常所忌恨的人,那麼,就只能假裝不知田常的一切隱情,做一個糊塗之人。

  《謀》篇中講:「其身內、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你身在某一決策圈內,卻把機密、計謀泄露到圈外去,必定被疏遠。你身在某決策圈外,卻過多地議論決策圈內的事,必定會有危險降臨。不要把別人不想做的事、不想解決的問題強加在別人頭上,去遊說他做這件事、解決這個問題;也不要把別人所不可能理解的道理告訴他,以之開導他。

  「察見淵魚者不祥」,本是說能夠感知深水之魚,是一件不好之事。究其深意就是能察知別人內心深處隱秘活動的人,必然處於危險的境地。事實上,人們都有自己的隱私,之所以叫隱私就是隱而為秘、秘而不宣之事,之所以會「隱而為秘」,一般是這一思想意念或者是事情本身與社會的道德倫理觀念或外在的行為規範相牴觸。如果有誰察知了某個人不願公開的思想活動,就等於認定了其人對社會要求的抗逆,把自己無意識地放置在了與其人對立的境地,必然遭到忌恨和報復。隰斯彌深知這一道理,砍樹是小,洞悉他人之隱情卻是大,所以他要通過掩飾聰明、示人愚鈍來表示自己對別人隱秘活動的無所知覺,藉以脫離危險的境地。這實在是深諳人性之舉措。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