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鬼谷子的溝通技巧> 同舟共濟——求大同存小異好辦事

同舟共濟——求大同存小異好辦事

2024-10-11 07:23:53 作者: 蔣巍巍,石玉峰

  留心我們的周圍,爭辯幾乎無處不在。一場電影、一部小說能引起爭辯,某個特殊事件、某個社會問題能引起爭辯,甚至,某人的髮式與裝飾也能引起爭辯。而且爭辯留給我們的印象往往是不好的,因為其目標指向很清楚:每一方都以對方為「敵」,試圖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別人。

  人與人交往,難免有意見相左的時候,如果一味要求別人依從你的觀點,那就很難與人相處,也就很難圓融待人。所以在這種情境下,我們可以把握求大同存小異的原則。

  不僅在一些思想觀念上我們要求同存異,就是在具體的辦事過程中我們也要遵循求同存異的原則。這樣才能把事情辦好,同時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以便日後進一步合作共事。

  宋代的開國功臣趙普,在原則是非問題上常與皇上發生爭執,但無論何時,他都始終堅持求同存異的做人做事原則。

  趙普原是趙匡胤的幕僚,任掌書記,曾與趙匡胤等策劃陳橋兵變,幫助趙匡胤登上皇帝寶座。後來又參與制定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統一戰略,幫助太祖、太宗二帝一統江山。

  歷代做宰相的人,多數為私利著想,一切言行都要討皇帝的歡心,不觸怒皇帝。趙普卻把治理好國家當成自己的責任,在與皇帝發生分歧時,只要他認為自己的意見有利於國家,就會犯顏直諫。

  有一次,趙普舉薦某人做官,宋太祖不肯任用。第二天,他還是舉薦那人,宋太祖仍然不肯。第三天,他又向宋太祖推薦那人,宋太祖發怒了,把奏章撕碎扔到地上。趙普臉不變色,也不辯白,跪下來拾起奏章碎片就回家了。過了幾天,他又把被撕碎的奏章粘好,再次像以前那樣上奏,宋太祖終於醒悟,就任用了那人。

  又有一次,一個大臣應當升官,而宋太祖素來不喜歡那人,不同意。趙普堅決要提升那人,宋太祖發怒說:「我就是不給他升官,看你怎麼辦!」趙普心平氣和地說:「刑罰是用來懲罰壞人的,賞賜是用來酬勞功績的,這是古今一致的道理。況且刑賞是天下的刑賞,不是陛下一個人的刑賞,怎能因為您個人的喜好而獨斷專行呢?」宋太祖氣極了,起身離去,趙普就跟在後面。宋太祖進了皇宮,趙普就站在門口等候,等了很長時間,直等到宋太祖允諾了他才離去。

  宋太宗時,趙普再次擔任宰相。宋太宗因為聽信了弭德超的讒言,懷疑曹彬不遵守法度,要處罰他。趙普知道曹彬冤枉,就為他辯解,並且予以擔保,最終真相大白。宋太宗知道真相後嘆息說:「我聽斷不明,幾乎誤了國家大事。」之後,他對待曹彬一如既往。

  

  當然,趙普不是普通人,他做事求同存異的出發點是社稷民生。作為普通人,雖然沒有這麼崇高的意圖,但凡事堅持原則,力避同流合污,還是能做到的,否則,一旦流於「同而不和」,將互相損耗。

  《謀》篇中講:「故同情而俱相親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情、欲相同的人做事之後仍舊能夠保持親密關係,是因為他們都取得了成功,都獲取了利益;情、欲相同的人做事之後卻關係疏遠了,是因為他們中只有一方取得了成功、獲取了利益。同想避免某種結局而事後仍能保持親密關係的人,是因為他們同樣受到傷害,同樣遭受損失;同想避免某種結局但事後關係疏遠了的人,是因為他們中只有一方受到了傷害、遭受了損失。所以,共同獲取利益就能保持親密關係,使一方遭受損失必然導致疏遠,任何事情的道理都是這樣。

  即使是朋友,每一個人也都應該明白這一點,自己永遠生活在社會之中、同事之中、朋友之中,只有「同舟共濟」才能共同生存,也只有尊重和幫助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幫助。明白這一點,我們在與朋友交往的過程中,在辦事的過程中,也就必須以求大同存小異為原則,這樣才可使朋友之間長期相知、相交。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