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抑先揚——批評也可以悅耳
2024-10-11 07:21:14
作者: 蔣巍巍,石玉峰
在批評別人時,先找出對方的長處稱讚一番,然後再提出批評,最後再使用一些鼓勵性的語句,可以讓對方比較舒服地接受你的批評。
未批先夸,實際上就是一種欲抑先揚的方式。這種方法使人認為你的批評是公正客觀的,自己雖有過失,但也有成績,這樣就減少了批評所帶來的牴觸情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某領導發現秘書寫的總結有不妥之處,他是這樣批評秘書的:「小張,這份總結寫得不錯,思路清楚,重點突出,看來你下了功夫。只是有幾個地方提法不妥,有些言過其實,有的地方尚缺定量分析,麻煩你再修改一下。你的文筆不錯,過去幾次寫總結也是越修改越好,相信你這次也一定能改出一份好總結來。」
這樣說,秘書會感到領導對自己很公正、很器重,充滿期望和信任,因而就會很賣力地把總結改好。
讓對方先聽到你對他的某些長處的讚賞之後,再對他進行批評,這樣對方心裡往往會好受得多。
柯立芝任美國總統期間,一天對女秘書說:「你今天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位年輕迷人的小姐。」女秘書受寵若驚,因為這可能是沉默寡言的柯立芝對她的最大誇獎了。但柯立芝話鋒一轉,又說:「另外,我還想告訴你,以後抄寫文件時標點符號要注意一下。」
像柯立芝這樣在批評之前先表揚對方,以表揚來營造批評的氛圍,能讓對方在愉悅的讚揚中同樣愉悅地接受批評。
但是,在使用這一方法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錯誤地加上兩個字。有許多人在真誠地讚美之後,喜歡自然而然地加上「但是」兩個字,然後開始一連串的批評。舉例來說,有人想改變孩子漫不經心的學習態度,很可能會這樣說:「小虎,你這次成績進步了,我們很高興——但是,如果能多加強一下數學,那就更好了。」
在這個例子裡,原本受到鼓舞的小虎,在聽到「但是」兩個字後,很可能會懷疑之前的讚美之詞。對他來說,讚美通常是引向批評的前奏,如此不但讚美的真實性大打折扣,對他的學習態度的改善也不會有什麼幫助。
如果我們改動一兩個字,情況就會大為改觀。我們可以這麼說:「小虎,你這次成績進步了,我們很高興。而且,如果你在數學方面繼續努力下去的話,數學下次一定會跟其他科目一樣好。」
這樣,小虎一定會欣然接受這番讚美了,因為後面沒有直接明顯的批評。由於我們也間接提醒了應該改進的注意事項,他便能懂得該如何改進以達到我們的期望。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有的人認為先講讚揚的話再批評,帶有操縱人的意味,用意過於明顯,所以不喜歡用這個方法。這種想法也有一定道理,因為如果你一找到某人就表揚他,他根本聽不進你的表揚,只是想知道另一棒會在什麼時候打下來——表揚之後有什麼壞消息降臨。所以在更多的時候,許多人把表揚放在批評之後,當用表揚結束批評時,人們考慮的會是自己的行為,而不是你的態度。
范承祚是外交部的一名翻譯,一次他與周恩來總理一同參加外事活動。總理及友人談到中國氣候時,突然問范承祚:「你說颱風來自哪裡?」范承祚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颱風來自台灣海峽吧。」周總理聽完,神色嚴肅起來,當著外賓的面批評道:「我們外交部的翻譯,一不學歷史,二不學地理,哪有颱風來自台灣海峽的道理呢?颱風是來自南海的深海區域嘛!」
眼瞧著范承祚的尷尬,周總理的批評點到為止,話鋒一轉,又說:「范承祚同志是我的老鄉,多次為我做翻譯,我對他很了解。我今天這樣批評他,並不是他平時的工作沒做好,他還是積極的、勤奮的,為人很誠實。」
范承祚事後回憶起這件事時說,總理這堂「氣象課」上得及時,使自己從此更加勤奮學習了,以免再開「昏腔」。
周總理的這番話,就是先貶後褒的批評法,先在個別問題上給對方以嚴厲的批評,然後又在全局角度給對方以充分的讚揚。這種方法同樣能使被批評者感動,收到好的效果。
概括來講,妙用未批先夸的手法就是先誇獎對方,然後再委婉地進行批評。有時也不妨來個先批評後讚揚,不過,話語中要儘量避免出現「但是」二字。
俗語說「打人一巴掌,再給一個甜棗」,雖然不能輕易地「打一巴掌」,但既然「打」了,給與不給「甜棗」的效果便大不相同。丟了羊再補牢,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當你一時衝動當眾責備了下屬時,不妨一試,相信會有效果的。
《鬼谷子·飛箝》講:「其有隱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應對他人使用鉤持鉗制詞句,表揚讚譽而鉗制住他們,使他們為我們所用。人是有感情的動物,開門見山地批評很容易傷害他人的自尊心,引起各種不滿情緒,難免會造成反作用或陽奉陰違的情形。先表揚,後批評,不僅不會使人難堪,反而能促使被批評的人心情愉悅地改進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