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光養晦——自污,有時是自保
2024-10-11 07:20:29
作者: 蔣巍巍,石玉峰
「舉世皆濁我獨清」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狀態,沒有人樂意讓一個「異己」長久地立於身側。以「自污」來做障眼法,能讓對方安心,使自己安全。
戰國末年,秦王嬴政準備吞併楚國,繼續他統一中國的大業,他召集大臣和將領們商議此事。
秦王先是問大將李信,攻滅楚國需要多少軍隊。李信不假思索地說:「有大王的英明決策,挾秦軍勝利之師的雄威,滅楚20萬軍隊足矣。」
秦王聽了,暗暗稱讚李信果然是個英雄。他又問老將王翦:「王將軍,你的意見呢?
王翦說:「楚國很有實力,至少要派60萬兵。」
秦王聽了,命李信攻打楚國。
王翦料定李信必敗。果然,李信帶領20萬秦軍攻打楚國,被楚軍連破二陣,李信率殘部狼狽逃回秦國。秦王盛怒之下,把李信革職查辦,然後親自去王翦的家鄉,請王翦復出,帶兵攻楚。
秦王見到王翦,恭恭敬敬地向他賠罪,請他帶兵出征,王翦自然答應。出兵之日,秦王親率文武百官到霸上為王翦擺酒送行。
飲了餞行酒後,王翦裝出一副惶恐的樣子說:「請大王恩賜些良田、美宅與園林給臣下。」
秦王聽了有些好笑,說:「王將軍是寡人的股肱之臣,國家對將軍依賴甚重,寡人富有四海,將軍還擔心貧窮嗎?」
王翦卻又分辯了幾句:「大王廢除列土分封制度,臣等身為大王的將領,功勞再大,也不能封侯,所指望的只有大王的賞賜了。臣下已年老,不得不為子孫著想,所以希望大王能恩賜一些,作為子孫日後的保障。」秦王哈哈大笑,滿口答應:「好說,好說,這是件很容易的事,王將軍就放心出征吧。」
自大軍出發至抵秦國東部邊境為止,王翦先後派回五批使者,向秦王要求多多賞賜些良田給他的兒孫後輩。
王翦的部將們都認為他年老昏頭了,胸無大志,整天只想著替兒孫置辦產業。面對眾人的不理解,王翦說:「你們說得不對,我這樣做是為了解除我們的後顧之憂。大王生性多疑,為了滅楚,他不得不把秦國全部的精銳部隊都交給我,但他並沒有對我深信不疑。一旦他產生了疑念,輕者,剝奪我的兵權,罷免我的官職;重者,不僅滅楚大計成為泡影,恐怕我和諸位的性命也將難保。所以,我不斷向他要求賞賜,是為了讓他覺得我決無政治野心,因為一個貪求財物、一心想為子孫積聚良田美宅的人,是不會想到要去謀反叛亂的。」
秦王果然因此而相信王翦沒有異心,放心讓他指揮60萬大軍,發動滅楚戰爭。僅用了一年多時間,王翦就攻下了楚國的都城壽春(今安徽壽縣西南),俘虜了楚王負芻,兼併了秦國最大的對手楚國。
王翦為打消秦王的疑心,不惜自損其名,伸手向秦王要求賞賜,使部將以為他昏了頭,但使秦王更加深信他不會造反,從而全力支持他對楚作戰。王翦無後顧之憂,一舉滅楚。
正如《抵巇》所說:「天下紛錯,上無明主,公侯無道德,則小人讒賊,賢人不用,聖人竄匿,貪利詐偽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離散,乖亂反目,是謂萌芽巇罅。聖人見萌芽巇罅,則抵之以法。」聖智之人面對天下的紛爭,會用抵巇法去處理。小人的讒害、奸邪之人的迷惑,使天下相互攻伐。人人都需要睜大眼睛,看清時事,為自己的行動做好打算。
有實力者如果太過「高尚」「自斂」「清正」,會讓領導或競爭者覺得不安。適度「自污」,告訴他們自己也只是個貪一時之財的小人物,對方自然會放鬆警惕。聰明的人總會為自己撐起一把保護傘,以應對突如其來的變化。伴君如伴虎,王翦深諳秦王的心理,打消秦王的疑心是最好的方法,「自污」也是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