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制隱忍——學會藏身,時機到了再出頭
2024-10-11 07:19:42
作者: 蔣巍巍,石玉峰
事情未發生之前,「靜不露機,雲雷屯也」,冷靜沉著,不露聲色,好像雲雷蓄而不發,其實是在暗中觀察、謀劃,靜待最佳時機的到來。而一旦時機成熟,萬事俱備,就要及時出手,以迅雷之勢直撲目標。有如霹靂,劃亮整個夜空;有如驚雷,讓人不及掩耳。
春秋初年,鄭武公去世後,太子即位,他就是鄭莊公。鄭莊公出生時,因腳在先,頭在後,讓母親武姜難產幾乎喪命,所以武姜十分討厭他,而偏愛他的胞弟共叔段。兄弟倆長大之後,武姜曾幾次請求立共叔段為太子,但武公礙於古制,沒有答應。對於這事,武姜和共叔段一直心懷不滿,所以武公一死,他們便加緊了奪權步伐。
開始,武姜以母親的身份為共叔段要求封地,要莊公把制邑封給共叔段。制邑是軍事要塞,莊公沒有答應;武姜就又替共叔段求易守難攻的京城,莊公只好答應了。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
共叔段一到京城,就加高加寬城牆。鄭國大臣們對此議論紛紛,負責國家禮制的大臣對莊公說:「對於都邑城牆的高度,先王都有規定。如今共叔段不按規定修城,您應及時阻止他,以免後果難以收拾。」莊公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但他心裡另有打算,所以說:「我母親希望這樣,我又有什麼辦法呢?」
共叔段見莊公沒有對自己採取限制措施,便更加放肆起來,下令讓西部、北部邊陲守軍聽命於自己,並私自占領了周圍的城邑來作為自己的封地。這種行為使鄭國將士們憤憤不平。公子呂對莊公說:「應及早下手制止他,否則軍隊慢慢就會被他掌握了!」鄭莊公還是不緊不慢地說:「用不著,不仁不義的事做多了,就會自取滅亡。」
共叔段看到哥哥還沒有反應,更加肆無忌憚起來,聚集糧草,擴充步兵和車馬。他還暗地準備攻打莊公的國都,並約母親作為內應。這下舉國上下的百姓都義憤填膺。
這時,莊公派人探聽到共叔段起兵的日期後,便說:「時機到了!」於是立即調派公子呂率領兩百輛戰車攻打京城。京城軍民紛紛倒戈,而共叔段又沒有做好防禦的準備,只好撤退,跑到鄢地。莊公派大將打到鄢地,共叔段只好逃亡到外國去了。
對於一般敵人,只要自己實力不處劣勢,就好對付。但鄭莊公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他的生母和胞弟,這就讓他有些犯難了。如果一開始就對共叔段大加討伐,別人會說他不顧親情,在道義上他會失分。用什麼方式與他們鬥爭才好呢?
鄭莊公的高明之處,在於其遇事能忍善藏。當他的母親武姜與胞弟共叔段串通一氣,給他多方製造麻煩的時候,他能做到隱忍不發。共叔段想占好的地方,他就把共叔段分封到京地;共叔段貪心不足,大修城邑,圖謀不軌,他也能克制隱忍,裝出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藏起自己的智慧和意圖。如此這般,使得他的胞弟對他產生錯誤的判斷,錯把他表現出的妥協退讓誤認為懦弱無能,於是步步緊逼。
這樣一來,一是使共叔段過低地估計莊公的實力而疏於防範,二是讓共叔段一步比一步深地暴露自己的弱點,向世人昭示了他足以致命的滔天罪行。如此,莊公既能一出手就輕鬆地置對手於死地,又能順理成章地出兵,不使自己背上「不孝不悌不仁」的罪名,反而贏得「大義滅親」的聲譽。
能忍善藏之後,第二步便是抓住最佳時機,該出手時就出手。一旦時機到來,便以迅雷之勢出手,重拳出擊,讓對手再無翻身之日。
鄭莊公在胞弟逼宮一事上的隱忍,說到底不是單純的隱忍或退讓,而是運用了「避其鋒芒,誘敵深入」的策略。如果早早動手,就是抓住了胞弟也不能將他處死,會留下無窮後患。等到共叔段陰謀盡顯的時候,鄭莊公集合軍隊給以致命一擊,既贏得了民心,又輕鬆地除掉了王位競爭者;既鞏固了自己的地位,又不失道義,實乃高明之舉。
這就是鬼谷子所說的「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就是說打擊敵人的時候應當誘敵深入,避其鋒芒,甚至假裝糊塗。假裝糊塗,放縱對手,讓對手放鬆警惕,自己再暗自布局,在關鍵時刻給予對手致命一擊,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樣的歷史故事告訴我們:不管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若是與他人競爭,時機不利,要能忍善藏;一旦時機成熟,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要拖延,也不要含糊。正所謂:「真功夫不可告人,自有其理由。」有時是時機不成熟,必須像獵人一樣耐心潛伏著,等待獵物出現;有時是為了讓對手充分表演,完全徹底地暴露出他的全部招數,然後再抓住其要害給予致命打擊,讓他領教後發制人的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