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高品質溝通> 心直可以,口不能快

心直可以,口不能快

2024-10-13 14:22:08 作者: 郭津宏

  與人溝通的過程中,言多必失,以慎言為主,實現有效溝通。

  會說話,可以讓一個人少奮鬥十年。相反,不會說話,可能要多花費十年。

  舉個我的例子吧!

  我剛剛參加工作不久,就因為說錯話,挨了一頓罵。

  當時,已經快到休息的時間了,打進來一個電話,問老嚴在不在,老嚴是經理,我知道這個人是經理的一個朋友,約經理談點事。

  本書首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我回答說:「嚴經理半個小時前就出門了,這會兒應該在路上,馬上就該到了。」

  對方嗯了一聲。

  我想給經理的遲到找個託辭,於是又加了一句:「嚴經理很忙的。」

  我的動機很簡單,告訴他,儘管嚴經理非常忙,但還是去赴約。卻不想,對方突然提高了嗓門,說了一句:「他忙?我不忙嗎?」然後掛斷了電話。

  我覺得莫名其妙。

  下午,嚴經理剛進公司,就劈頭蓋臉地訓斥我一頓。

  原來,我最後多說的那句為嚴經理找的託辭,讓對方很反感。兩人見了面之後,嚴經理的朋友直接把火發到嚴經理頭上:「你的下屬說你很忙,似乎不太願意接受老朋友的邀請似的,我感覺自己像個無所事事的混混……」

  再來說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事。

  我剛參加工作不久,領導交給我一個任務,我因能力和經驗不足,工作進展得不順利,後來,領導為了儘快完成這個任務,讓我把任務交接給別人來做。

  交接的過程中,我隨口說了一句:「這個case很難的!」

  接手這個任務的同事很狐疑地看了我一眼,我以為他沒有聽清楚,又強調了一遍,而且提高了聲音。

  同事聽了之後,很有情緒地說了一句:「你解決不了的問題,並不代表別人也解決不了。」

  「這個case很難的!」這句話說給別人聽的時候,別人潛意識裡,會出現這樣一種心理:懷疑我的實力,對我的一種輕視。

  想想吧,你輕視別人,如何讓別人對你產生好感?當然,或許這句話對當事人來說,只是一句隨口而出的話,但隨口而出的話,可能到別人耳朵里,會變得格外刺耳。

  有一則寓言小故事,讓我記憶深刻。

  故事說的是一個書生請客,約定的時間已經快到了,還有幾個重要的人沒有到場,心裡很焦急,自言自語地說:「怎麼搞的,該來的人還不來?」

  先到的客人聽到了這句話,心生敏感:「該來的沒來,言下之意是不該來的卻來了。」於是悄悄地離開了。

  書生一看這種情況,更著急了,說道:「怎麼這些不該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

  剩下的客人一聽,非常不高興,心想:「走了的是不該走的,言下之意是我們這些沒走的倒是該走的了。」於是又都走了。

  最後只剩下一個書生的同窗好友,看了這種尷尬的局面,對他說:「話到嘴邊三思何妨,理到真時斟酌無礙。」

  書生大叫冤枉,急忙解釋說:「我並不是叫他們走!」

  朋友聽了思索一下,說:「不是叫他們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說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故事雖然有些誇張,但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說話在人際交往中是多麼重要。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作「瀑布心理效應」。這是一種非常態的心理現象,指的是在人際交往中,一句非常隨意的話也可以引起聽的人很強烈的心理反應,用通俗的說法來講,就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好比平靜的水,表面上看像一面鏡子一樣,但下面卻暗流涌動。

  這種心理現象提醒人們,人際溝通的過程中,話到嘴邊三思何妨?說話與做事一定要顧慮到他人的感受,給足人家面子,千萬別因為一些話語和別人結下樑子。

  心理學中,人在長時間觀看一些動態事物,比如汽車拉力賽、運動項目之後,立刻觀看靜態的事物,視覺上會產生一種錯覺,感覺靜態的事物也在動,並且是朝著剛才運動狀態的事物的相反方向。

  美國科學家經過長期研究發現,這是一種直覺後效,借用神經抑制學說來解釋它:人類的神經細胞是非常複雜的,成網狀結構分布的,它們之間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當你長時間看某一動態事物後,與之相關的細胞就會疲勞,而抑制它與它相反功能的細胞也就相對地得到激活,當在看靜態事物時,這種相反的運動錯覺就產生了。

  這種心理告訴人們,與別人交談的過程中,你的某一個工作或者一句話,一旦激活了它相反功能的細胞,會激起它強烈的活動,原來的精神狀態就會蕩然無存,轉而被一種與先前精神狀態相反的狀態取代,對溝通產生不利的影響。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說,人的五官各有所長,但也各有各的敏感區域。因思而出,因入而思,這兩個敏感區一入一出,難免曲解、深解。

  曲解、深解是聽者所為,無法避免,關鍵是管好自己的嘴巴,這是天下最難的事。

  甚至具有卓越口才能力的卡耐基,也曾有過因自己的「無心」而得罪別人的經歷,這就說明,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說話的方式要有所考究。尤其是聲量控制、遣詞用句等方面要格外謹慎小心,否則就很容易遭到他人之「意」的曲解或深解。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