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麼樣的人,就說什麼樣的話
2024-10-11 06:52:29
作者: 郭津宏
正確的自我認識,可以帶來良好的人際交往。錯誤的自我認識,會妨礙正常的人際交往,甚至會帶來社交恐懼。太多的障眼法,容易把人的關注力分散。我們需要掃除障礙,還原真實的自己,才能實行更好的人際溝通。
有一次,我外出旅遊,是中午12點半的航班,這個時候是很多人午休的時間。百無聊賴,我拿出一本雜誌消遣,看到雜誌上有一句話:在公共汽車上,你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張大嘴打了個哈欠,他周圍會有幾個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
我覺得很好玩,恰在此時,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一個哈欠,讓我意外的是,身邊的妻子和右邊的一位男士,也不約而同地打起了哈欠。
我很吃驚:打哈欠是會傳染的。
打哈欠的行為,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在這個過程中,人非常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
本章節來源於𝒃𝒂𝒏𝒙𝒊𝒂𝒃𝒂.𝒄𝒐𝒎
簡單地說,醫生站在病人的床前,會給人一種壓迫感;考試的時候,老師站在你的身邊,會讓你覺得被人監視。
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給不同血型的人做完多項人格調查表後,拿出兩份結果讓不同血型的參加者判斷哪一份更貼近自己的性格特徵。事實上,一份是參加者自己對自己的測試結果,另一份是多數人的回答平均起來的結果。參加者竟然認為後者更準確地表達了自己的人格特徵。
這就是巴納姆心理效應。
社交場合中,更多的人更願意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概念。即使這種描述都是籠統、概括的語言,他仍然堅持認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這些籠統、概括的語言,其實是一頂套在誰頭上都合適的帽子。只是,在你的潛意識裡,這頂套在誰頭上都合適的帽子,因為你的心理作用,成為最適合你的帽子。
生活中,很多人愛好研究星座、血型、屬相等對人的命運及性格的影響。當他們根據自己的血型、星座、屬相,參照相關介紹後,都認為說得「很準」。其實,這些看到介紹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點。比如,當他看到一把椅子後,不會想到自己的屁股是否適合這個椅子的尺寸大小,而是以椅子的大小尺寸來衡量自己的屁股。即便是身體很胖的人,也會在潛意識裡將自己的屁股縮小尺寸,滿足這把椅子。他在看到關於血型、屬相、星座的介紹後,會將這些介紹融入自己的性格中,即便一大段無關痛癢的話中只有一句切中你想表達的話,都會覺得說得「很準」。
這種「參照帽子去想像腦袋的尺寸」的心理,令許多可以成為優勢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來,同時你也有一些缺點容易被你視而不見。
舉個簡單的事例:當你看到一位女士穿著一條非常性感、漂亮的裙子,從你的面前走過,你通常會認真地記下這條裙子的顏色及樣式,同時,心中會考量這種裙子穿在你的身上,會一樣漂亮,甚至更漂亮。事實上,性感、漂亮的裙子,並非適合每一位愛美的女士。
再比如,一個打扮時髦卻唯獨臀部有一塊「不和諧」的「景觀」的女人從你面前走過,這裡的「不和諧」可能是衣服上留下一塊水印或者髒物,這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疏忽。這個時候,你會情不自禁地摸摸自己屁股相同的部位,甚至會急切地找到一面鏡子,求證自己的衣服上有沒有類似的不和諧的水印或者髒物。
事實情況是: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人際交往中,避免巴納姆效應,需要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面對自己。
認識自己,不是了解自己的姓名、身高,而是深層次的真實的自己。不要很有膽量地拍拍胸脯,說:「我非常了解自己。」
如果這樣的話,進行一個小小的測試:
閉上眼睛,回答「你的食指和無名指哪個長?」
一個簡單的生理結構的問題,居然有高達九成的人的回答是錯誤的。
你無法準確地說出你的無名指與食指哪個更長一些。
再進行一個情商的測試題目:
當一個落水昏迷的女人被救起後,她醒來發現自己一絲不掛時,第一個反應會是捂住什麼?答案是尖叫一聲,然後用雙手捂著自己的眼睛。
認識自己、面對自己,從人性的角度來說,不能認識自己,不敢面對自己,是將自己掩蓋的心理。這種掩蓋更多的是出於心理「缺陷」,就好比食指和無名指哪個長,落水女人捂住眼睛,這兩種結果實際上是一種心理上的「掩蓋」。因此,要認識自己,首先需要正確地面對自己。
社交場合中,認識自己、面對自己,要具備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銳的判斷力。可喜的是,人天生就具有明智和審慎的判斷力。判斷力是在足夠的信息基礎上進行決策的能力,信息對於判斷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視,沒有一定程度的信息收集,很難做出明智的決斷。
有一句話說:「謊言說了三遍,就會變成真理。」只要你具備足夠程度的信息收集,就能夠揭穿謊言。比如,我們聽到「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初聽到這句話時,會替諸葛亮惋惜,同時會感嘆人多力量大,但只要你具備較強的判斷能力,你會知道:臭皮匠與諸葛亮之間不是簡單的加法關係,臭皮匠永遠都是臭皮匠,即便一千個臭皮匠,也無法賽過一個諸葛亮。
古語云: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即通過與自己身邊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較,來認識自己。這裡,比較的對象至關重要。在比較的時候,你不能拿自己的優點去比較別人的缺點,也不能拿自己的缺點去比較別人的優點,如,你不能和光頭比較誰的頭髮多,不能和美國人比說普通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條件相當的人做比較,找出自己在群體中的合適位置,這樣認識自己,才比較客觀。
再次,可以通過決定命運的重大事件來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重大事件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可以提供了解自己個性、能力的信息,從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越是在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就越能反映一個人的真實面目。
有句話說:成功時認識自己,失敗時認識朋友。
這句話固然有道理,但終究,我們認識的都是自己。不管何時,我們都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點,也要認清自己的短處與不足。這樣在人際交往中才會遊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