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父母若無遠慮,孩子就有近憂> 考砸了,沒關係,下次接著努力

考砸了,沒關係,下次接著努力

2024-10-11 06:51:18 作者: 霍慶苓

  一次,期中考試過後,兒子的學校開家長會。每當這個時候,我能從每個家長的臉色中看出他家孩子這次考試的情況——滿臉笑容略帶自豪的父母,他家的孩子這次考得不是名列前茅,就是較之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那些一臉失望甚至略帶幾分生氣的父母,他的孩子肯定考得不太理想,或者明顯退步很多。

  我走到兒子的座位旁邊時,聽見兒子的同桌小海正自豪地對他的媽媽說:「媽媽,這次期中考試我是第三名。」看得出來,此時此刻,小海非常希望能夠得到媽媽的讚賞和鼓勵。

  本章節來源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可是,我看見小海的媽媽先笑了笑,然後嚴肅地對小海說:「兒子,這次考試你確實進步很大,可這次你也只是第三名,你前面還有兩位同學呢,所以你要繼續努力,下次考試的時候一定考個第一名。只要你能拿第一,媽媽就帶你去雲南旅遊一趟,怎麼樣?」

  看得出來,小海很想去雲南玩,可是面對媽媽下次考試一定要考第一的條件,他心裡沒有十足的把握,所以一句話也不說。而小海的媽媽以為她許給孩子帶他去雲南玩的吸引力還不夠大,於是又說可以帶他出國旅遊。小海聽後,默默地低下了頭。小海媽媽剛要說什麼,我趕緊輕輕地拍了拍小海的媽媽,搖頭示意她不要再說了。小海媽媽明白了我的意思,摸了摸小海的頭,沒再說什麼。

  家長會結束後,小海媽媽和我聊了起來,問我為什麼阻止她繼續說下去。我告訴她,小海這次的成績已經考得很不錯了,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對他進行肯定,鼓勵他別驕傲,繼續加油,而不是一味地提出更高的要求。小海之所以對她最先提出的帶他去雲南旅遊的承諾不予回應,就是因為他心裡對考第一沒有把握,而且他也擔心考不到第一,自己就永遠沒有去雲南玩的機會了。對他來說,考第一無異於是壓力「山大」,在這種壓力之下,也許下次考試時他連正常水平都沒辦法發揮出來。

  近年來,我們國家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呼籲父母不要把分數當成審核孩子成績的唯一標準。可在實際面對孩子的考分時,我自己看見的、能夠笑著鼓勵孩子的父母寥寥無幾,他們無法承受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優秀,於是就給自己的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讓他們下次考出更優異的成績。

  我的一位朋友曾跟我宣揚她的育兒經,說在教育孩子讀書、提高成績這方面,她摸索出了一個有效的「良方」。她告訴我,之前孩子的考試成績不穩定,為了讓她家孩子的考試成績有所提高,她和孩子的爸爸一起制訂了非常適合孩子的獎罰制度:以80分為基準,考試時如果超出80分,會得到相應的獎勵,且分數越高,獎勵就越豐厚;反之,如果考試分數在80分以下,那就要當心咯,懲罰就要來臨了,而且分數越低,懲罰越嚴厲。朋友對我說,試驗一段時間之後,他們發現這套獎懲制度對孩子來說非常管用,孩子每次的考試成績基本都能保證不低於80分,跟之前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對於朋友採取的教育方法,我想短期內或許對孩子提高成績有所幫助。但眾所周知,學習和教育並不是短暫的、某一個階段的事情,它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沉澱。這也就促使我們不能因循守舊,要一直不斷地探索更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以此來激勵、幫助他更好地學習、成長。另一方面,這種物質上的激勵在孩子年幼時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是從長遠發展來看,也並不是一個明智之舉。

  就拿我們成年人來說,當我們給自己定下一個奮鬥的目標時,我們會拼盡全力去做,一旦目標達成或者實現,我們很有可能會立刻懈怠。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如果他們考取了父母要求的成績,實現了父母對自己的許諾,以後可能就不再那麼用心關注學習了。當然,也許有的父母會反駁說,這些都不要緊,自己還可以制訂新的獎勵制度。可是要知道,我們忽略了孩子學習的動機,迷失了教育的真正目的,一味採用刺激、獎勵的做法,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認為學知識就是為了考高分,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長此以往,孩子只會機械地學習,對學習的知識死記硬背,根本不會融會貫通、真正做到對知識進行消化和吸收,也就無法提升學以致用的能力,關注點只在分數和獎勵內容上。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剛要進小區的時候,看到一個媽媽正在路邊訓斥孩子:「你怎麼會那麼笨!你看你的作業本上,都是紅色的叉,以前你做作業的時候,同樣的題型我都幫你仔細分析過,每次做完我問你是不是懂了,你都說懂了,可再做作業的時候怎麼還是出錯呢?到現在為止,你回回考試都考不了高分,我真想帶你去測測你的智商。」孩子站在一旁看著憤怒的媽媽,不停地用手擦眼淚,一句話都不敢說。

  看著孩子委屈的樣子,我忍不住走上前去勸孩子的媽媽:「別著急,有話好好跟孩子說。他還小,做作業的時候難免馬虎,我兒子有時候也會因為粗心做錯題。你生氣吼他也無濟於事,不如嘗試換個方式跟孩子溝通,只有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讓孩子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

  聽到我這麼說,孩子的媽媽開始向我抱怨:「我也不想說他,可是你問他,一樣的題型,給他講過很多次,再讓他做,還做不對,就是不往心裡去、就是記不住,不是欠罵是什麼呢?」

  孩子在旁邊嗚嗚地哭,嘴裡嘟囔著:「媽媽,我錯了!下次我一定細心。」

  看到這一幕,我的心裡非常難受。這個孩子的表現讓我覺得他並不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只不過面對父母的教育方式,他也無奈。如果他的父母能稍微改變一下,耐心幫孩子總結,找到問題的根本所在,我相信結果肯定不一樣。

  我堅持我的觀點是有原因的。你想,這位媽媽按捺不住自己,情緒已經這麼激動,孩子始終待在那裡接受媽媽的教導和訓斥,而且還是在大街上,過往的人都回頭看他們。這種情況下,雖然他也感到委屈、難受,但是他沒有和媽媽爭執,甚至邊哭邊向媽媽道歉,說是自己的不對,是自己粗心,才導致作業本上出現這麼多的錯誤。

  我想,這位媽媽如果不把孩子的成績、分數看得那麼重,而是鼓勵、安慰他,協助他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讓他在輕鬆的環境下學習,相信孩子一定會交給她一份滿意的答卷。

  雖然說人不能完全沒有壓力,可是承受壓力也要有一定的限度。我們時常看到選手在參加比賽時由於心理壓力過重,最後發揮失常,以慘敗告終。所以我們常說,不強求才是最好的結果。

  兒子在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很貪玩,不愛學習,考試成績下降也很快。當時我和丈夫很著急,我們擔心兒子會一直這樣下去。於是,我們倆商量過後,決定由我找兒子好好談談。

  一開始,兒子什麼都不肯說。我用了一整天的時間,跟他慢慢溝通之後才知道,原來他已經很努力地背書,希望考試的時候能考高分。可越是這樣想,一到考試的時候他就越考不好,於是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笨,不像別的同學那樣聰明。聽他這麼一說,我驚訝地問:「你怎麼會這麼想?我和爸爸從來沒有說過你的成績不理想,也沒有要求你考高分啊。」兒子沮喪地說:「你們是沒有跟我說過,但我知道你們都希望我考得好。」

  後來,我反思了自己和丈夫的一些做法,發現我們的做法確實存在問題。比如,雖然我們在言語上並沒有指責、咒罵兒子的成績不好,可是我們面對他成績單時候的狀態卻傳達出這樣一種含義——考得好,我們就笑得合不攏嘴,誇他真棒;考得不好,我們的情緒就會顯得低落。兒子的心思細膩,我們的反應他都能感受到。受這種無形的壓力的影響,導致兒子考試的時候不能正常發揮,漸漸變得開始討厭學習。

  這件事情一直困擾著我,直到有一天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農民,他種的小麥總是比別人種得要好。每到收穫的季節,他總能有比別人多得多的收成,而且小麥顆粒飽滿,分量十足。其他農民都很羨慕他,於是向他討教種小麥的秘訣。對於來訪者,他只是實誠地笑道:「我哪兒有什麼秘訣,只不過我平時很用心地照顧它們,施肥、除蟲兩不誤,根本沒有想過最後會取得什麼樣的收成,也沒有想過要怎麼做才能比別人做得更好。」

  看了這個故事,我突然意識到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這個農民之所以獲得令人羨慕的豐收,是因為他從一開始關注的就是小麥的整個成長過程,並沒有過分地在意最後的結果。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道理也是一樣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如果身為父母的我們關注點不是孩子以後上什麼樣的大學、找什麼樣的工作等這些問題,而是實實在在、一步一個腳印地陪孩子,給他們合理的引導,讓他穩紮穩打,同時在品行和待人接物方面接受良好的薰陶,那麼我們就不會因為顧慮太多影響到孩子,孩子也會變得目標清晰。反倒是我們太注重結果,讓孩子失去前進的方向,最終導致他的失敗。

  從此以後,我和丈夫注意改變自己,不再那麼在意兒子的考試成績,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培養他的品行和相關能力方面。並跟兒子保證,希望他也能放下心中的包袱。沒過多久,兒子不再那麼厭學和怵考試了,而且他掌握的知識比以前更紮實了。儘管後來他的考試成績也有過起伏,但他已經能夠擺正自己的態度,正確應對了。他明白,一次兩次考得不好沒有什麼關係,只要自己堅持、努力,就可以考出好成績。

  一位關係不錯的朋友後來跟我訴苦,說他的孩子也出現了厭學的情況,於是我把我的經驗告訴給她。沒想到,不久後她打電話過來,說自從聽了我的建議後,她就吸取教訓不再因為孩子考分低而責罵他,而是安慰和鼓勵他。但結果並不是預料的那樣,甚至孩子的成績比以前差。她問孩子為什麼成績越來越差,沒想到孩子一臉認真的樣子說:「媽媽,你不是老說你不在意我的分數嗎?」

  於是,我就問了問之前她家孩子的表現,希望藉此了解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的原因。原來,這個孩子起初成績還可以,有一次發揮失常,成績下降了,於是被父母責罵了一頓,後來,孩子擔心考了好成績之後再發生意外狀況而被父母責罵,於是他才對學習和考試都不上心了。再後來,當媽媽跟他說考不好沒關係的時候,他如同獲得了特赦令一般。所以媽媽問他的時候,他便說出這樣的話來反駁媽媽。

  由此可以看出,父母在用上述方法教育孩子時,應該分兩種情況對待。

  第一種情況是,孩子本身希望進步,但由於方式方法不當,導致他考試成績不理想。對此,孩子自己能意識到問題所在,並且心裡感到內疚。這時候,我們作為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安慰和鼓勵,千萬不能情緒衝動而責罵他,給他施加更大的壓力。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心平氣和地跟他們溝通,彼此之間才會互相理解,同時也會激勵孩子更加努力地學習。

  第二種情況是,孩子本身對學習失去感興趣,不管父母給不給他施加壓力,他們都持無所謂的態度。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是分析孩子的心理,引導他們正確對待學習。而且,父母的表達方式非常重要,比如一定不能說「分數不重要」,而要說「一次的考分並不重要,只要你認真學習、堅持不放棄,媽媽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取得進步」。

  同樣是成績不好,但導致成績不好的原因有所差異,父母的教育方式要根據孩子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但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只要自己肯努力,下次一定會進步。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