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需要嘗試
2024-10-11 06:09:37
作者: 金文
大教育家葉聖陶說:「每個孩子都有好奇心,好奇心驅使孩子們幹這干那,努力在嘗試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和能力,他們像一隻只搖搖晃晃的可愛的小鴨子,跟在媽媽的身後,媽媽做什麼,他就去做什麼。」但是,生活中大多數母親總是顯得不夠耐心,常常在無意中向他們潑冷水,以至於「冷凍」了孩子的求知慾。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有一次,3歲的彼得正在學著自己穿鞋。「來,彼得,你穿得太慢了,媽媽給你穿。」媽媽抱過彼得,三下兩下系好鞋帶。面對媽媽熟練的技巧,彼得感到自己很笨拙。他灰心了,伸著腳讓媽媽給他把鞋穿上。
4歲的時候,彼得小心翼翼地拿起水壺,想要幫助媽媽給花草澆水。「彼得,別動。」媽媽喊道,「小心把水灑到身上,你還小呢,讓媽媽干吧。」
彼得要幫媽媽收拾桌子,媽媽嚇壞了,趕緊奪過碗碟:「小寶貝,你會把碟子摔碎的,還會劃破手。」為了不使碟子破碎,彼得再一次喪失了學習的機會。面對媽媽一次又一次的拒絕與否定,彼得的自信心完全破碎了。
當孩子自己穿衣服的時候,媽媽說:「穿錯了,穿反了。」當孩子自己吃飯時,媽媽說:「看你把衣服弄得多髒」,然後把勺子拿過來,餵他吃。就這樣,媽媽讓孩子們看清楚了自己是多麼的不行,媽媽是多麼的能幹。如果他們不高興,不肯張口吃飯,堅持要自己吃,媽媽還要大發脾氣。媽媽認為孩子們弱小,懷疑他們的能力。媽媽並不知道自己做的這些事打擊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其實,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第一次有可能做不好,以後就會做得又快又好。到時再表揚幾句,孩子會認為自己又學會了一技之長,以後處理其他事會很有信心。如果大人凡事都不讓孩子動手,無形中就抑制了孩子做事的欲望,更嚴重的是打擊了孩子的自信,使孩子認為自己是多麼渺小,從而降低了孩子對自我能力的評估。
孩子們有天生的主動性,他們很小就認為自己能幹一些事情,所以每個父母都應該明白,4歲的孩子是可以給花澆水的,就是把衣服弄濕了、弄髒了又有什麼關係?孩子們一旦能夠識別各種花,並且看到澆過水的花更加美麗,他會充滿自豪感,引起更多的興趣去探索這個世界。我們應該給他們機會。
父母一心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最出色的青年,不惜花錢讓他們去上各種訓練班,提高能力,但在日常生活中卻又不允許孩子們用不同的方法去發現自己的潛力,而是懷疑他們的潛力,限制他們的發展。父母相信孩子長大後能夠干成事的,而且還要幹大事,但現在還小,所以不需著急。
但多數父母忘記了從孩子出生後,就急切地盼望孩子能跟自己笑一笑,揮一揮手,不厭其煩地教他們喊媽媽爸爸。父母就是在鼓勵他們學習、行動。那時候每個父母都很有耐心,因為這裡面有娛樂成分,而且說說笑笑也不會給大人帶來麻煩和干擾。一旦孩子的行動給父母帶來麻煩和干擾,他們就會阻止孩子,等到明天再要求他們做事。
如果彼得總是跟著媽媽身後叫著「我要澆花」「我要打雞蛋」「我要洗盤子」「我要打掃屋子」,而媽媽永遠回答:「寶貝,你太小了,去玩玩具吧,去看電視去吧。」這樣的話,彼得永遠也無法學會做這些事情,他永遠都是那麼沒有自信,因為他的自信從來就沒有成長過、鍛鍊過,沒有成功的經驗,何談充足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