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懂社交心理學的女人有人緣> 為什麼商品的價格提高反而賣得更好?

為什麼商品的價格提高反而賣得更好?

2024-10-11 05:55:08 作者: 朱丹

  北方有個小伙子從南方的服裝批發市場購進了一批十分便宜的衣服,租了一家店面便開始出售,衣服的售價大多在30-50塊,這個價錢已經十分便宜了,他本以為自己會大發一筆,可沒想到就開業的時候有那麼幾個人來光顧,之後就沒什麼人再走進店鋪了。他十分懊惱,請教了自己的一個朋友,朋友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讓他把店鋪重新裝飾一下,裝飾得漂亮一些、優雅一些,然後把所有的衣服都提高到200-300塊,小伙子心想便宜的衣服都沒有人要,價錢翻了好幾倍,更不會有人要了,可禁不住朋友的勸說,他便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把店鋪做了重新裝修,搞出一副港范兒十足的樣子,還給衣服貼上了提高好幾倍的價錢標籤。如此一來這家店的身價可就不一樣了。

  這個時候,奇蹟真的發生了,同樣的衣服,賣幾十塊的時候沒人要,而價錢漲到幾百塊的時候,一下子便生意興隆了。可是,回頭想想看,這些衣服不還是那些賣不出的便宜貨嗎?價錢提高了,竟然會賣得這麼好。於是我們都十分疑惑,為什麼同樣的東西,將價錢提高之後,反而會賣得更好了呢?

  商品價格提高,反而賣得更好,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但是無一不是和人的心理有關係的。

  首先,商品在提高價格之後,本應需求量是下降的,可是有一些商品在價格提高之後,需求量也得到了提高,這一類商品被稱為吉芬商品。這是著名的經濟學家羅伯特·吉芬做出的定義,他對愛爾蘭的土豆進行了研究,發現當愛爾蘭的土豆提高價錢之後,反而賣得更好了。經過分析他得出,土豆原本是十分廉價的蔬菜,是人們在不富裕時才會選擇的蔬菜,當土豆的價格一成不變了,很少有人問津,而當土豆漲價時,人們潛意識覺得土豆的價格還會漲,於是早點兒下手,便搶先買下了漲價的土豆。很多人都是抱著這樣的心態,認為這個東西漲價了,之後還會再漲,現在不買更待何時呢?這才會買下提高價錢之後的商品。說白了,這還是人的求廉心理在作祟,生怕自己之後花多了錢。

  很多商家抓住這個特點,人為地製造了一些「吉芬商品」,綠豆的漲價,食鹽的漲價,大米的漲價等。很多都是商家人為製造出來的,為了製造出還要漲價的假象,讓消費者們紛紛囤貨,買了大量的商品堆積在家裡。作為消費者,一定要謹防商家的這些陰謀,這是他們的營銷策略之一,很多商品在滯銷一段時間,或者銷售量一直上不去的時候,商家便會提高一些價錢,讓消費者提起注意,從而提高銷售量。

  

  其次,人們認為價錢代表價值。為什么小伙子把衣服賣到幾十塊的時候沒人買,而當價錢提高到幾百塊,反而生意好了呢?幾十塊的衣服在女人們的定義中那就是地攤貨,而只有在店鋪中賣到幾百塊、幾千塊的衣服,那才叫高檔貨。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價錢高的衣服自然是品質好得多。再加上女人們扎堆在一起,總是會攀比,我這個衣服幾百塊,那個衣服一千多塊,女人們就喜歡比來比去以彰顯自己的價值和品位。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即便是這個衣服真的和地攤貨衣服一模一樣,價錢擺在那裡,也不會有人質疑這個衣服的品質和檔次。同樣一件衣服,放在地攤上幾十塊,放在高檔的商場裡就上百塊,這件衣服的價值並不取決於衣服的本身,而是取決於它所在的位置和它的價格。在女性的定義中就是如此,它們自然想要價值高的衣服,以便讓自己有面子。

  商家自然不會放過女性的這些特殊心理。如果是一個愛逛街的女人必定能夠覺察到,大商場裡賣得許多衣服和那些小攤販、小店中賣得衣服完全是一模一樣的,可是價錢卻差了好幾倍,但仍舊有人放棄小攤販、小店,而選擇商場裡所謂的「高檔貨」。即便是自己從心理上認為小攤販的衣服和自己從商場買的衣服一模一樣,自己嘴上也不會承認的,必定會為高價商品找一個合適的理由,或許是品牌的原因,也或許是製作工藝上的問題吧。

  價錢真的代表價值嗎?這可是不一定的事情。如果是一個百萬富翁送給自己心愛女人的禮物,就算是花了幾十萬,它的價值也不過是討心愛女人一笑。而一個窮小子花光自己一個月的薪水,為自己心愛的女人買了一件裙子,價錢雖然不高,可價值卻是無限的。

  女人真應該好好警醒自己,買一件衣服或是一雙鞋子,究竟是為了自己舒服好看,還是為了價錢貴,令人高看一眼呢?當你自認為買了一件價錢昂貴的商品,會為自己臉上貼金時,殊不知有些人正在嘲笑你的愚蠢,花多了好幾倍的價錢,卻只是買了一件小攤販上的商品罷了。所以,當我們購物時,不要過多在意商品的價錢,而應該多在意一下商品的價值。這件衣服,做工精細,自己又喜歡,即便它是小攤貨,也值得你擁有,而如果一件衣服,做工一般,自己又不是特別喜愛,即便是大商場裡的「高檔貨」,也不值得你購買。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