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低調做人的格局> 正視自己在什麼場合下是什麼身份

正視自己在什麼場合下是什麼身份

2024-10-11 05:51:07 作者: 李宏民

  英國著名的維多利亞女王與其丈夫相親相愛,感情和睦。但是維多利亞女王乃是一國之王,整天忙於公務,出入於各種社交場合。而她的丈夫阿爾伯特卻和她相反,對政治不太關心,對社交活動也沒有多大的興趣,因此兩人有時也鬧些彆扭。

  有一天,維多利亞女王去參加社交活動,而阿爾伯特卻沒有去。已是深夜了,女王才回到寢宮。只見房門緊閉著,女王走上前去敲門。

  房內,阿爾伯特問:「誰?」

  女王回答:「我是女王。」

  門沒有開,女王再次敲門。

  房內阿爾伯特問:「誰呀?」

  女王回答:「維多利亞。」

  門還是沒開。女王徘徊了半晌,又上前敲門。

  本書首發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房內的阿爾伯特仍然問:「誰呀?」

  女王溫柔地回答:「你的妻子。」

  這時,門開了,丈夫阿爾伯特伸出熱情的雙手把女王拉了進去。

  作為女王的丈夫阿爾伯特,一開始就知道敲門的人是自己的妻子,他的兩次發問實是明知故問。為什麼維多利亞前兩次敲門都遭到了拒絕,叫不開門,而最後一次丈夫開了門並熱情有加呢?這是由於女王的心理狀態沒有隨著交際的環境、對象的變化而加以調整,她的語言和她在此時所扮演的角色發生了嚴重的衝突而造成了失誤。

  第一次女王上前敲門回答說「我是女王」,她這種自稱是在維護自己的尊嚴,這樣的態度應該在宮殿上運用才合適,這表明交際雙方的關係是君臣關係。而現在是在寢宮之中,面對的是丈夫,所以她這樣回答顯得態度高傲,咄咄逼人,沒有滿足作為丈夫的阿爾伯特的自尊心理,因而沒有叫開門。

  第二次敲門,女王的回答是「維多利亞」,應該承認第二次回答比第一次回答語調有所變化,但是「維多利亞」這個自稱在這裡是中性的,似乎只是一個冷冰冰的代號,沒有顯現出作為妻子角色的感情色彩,因而效果也不好,喚不起丈夫的親切之感,故而也沒叫開門。

  第三次敲門,女王回答說「你的妻子」,體現了作為「妻子」的角色意識,傳達出妻子特有的溫柔和濃烈的感情色彩,她的心態適應了具體的場合和對象,把交際雙方的角色做了明顯的定位,極大地滿足了阿爾伯特的自尊心理,於是先前失誤的不愉快一掃而光,效果極佳,不僅敲開了房門,也敲開了阿爾伯特的心扉。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一定的場合,時刻都在扮演著某種角色。因此,每當與人交際時,不僅在傳遞信息,而且還包含並規定了表達者與接受者雙方的角色關係,人們期待你說出的話符合角色規範。我們常常聽人說,某某人今天說話有失體統,往往是指他所說的話有悖於人們所期待的角色規範。這樣交際的效果就不會好。

  然而這種角色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場合的變化和交際對象的變化,角色也有可能轉換。蘇聯社會心理學家安徒列耶娃說:「實際上,每個個體所擔任的(角色)不只是一個,而是幾個社會角色,他可能是會計、父親、工會會員、混合足球隊隊員,有些角色是在人出生時就已確定(例如:女人或者男人),另一些角色是在生活過程中獲得的。」

  同一對象在不同的環境裡往往表現為不同的角色,彼此的關係也就會跟著變化,這種變化往往通過說話表示出來,不然就會發生角色錯位。同樣是維多利亞,在宮殿上是女王,回到寢宮就是妻子,她的語言形式隨著角色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不做這種調整,就會造成交際對象的不解、不快和不認同。所以,人們的語言一定要符合不斷轉換的身份。「處身京畿地,感受皇家風」「涉足異域土,甘當行路人」。

  人這一生就是這樣,每一次角色的轉換都應該恰得其位和心甘情願。處高可自得其樂,自恰其心;處低可抬他人之尊,成他人之美,因而也可得他人之提攜、他人之善待和他人之感戴。

  有過必悛,有不善必懼。

  ——《國語·楚語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