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昆明,與老友相聚暢談
2024-10-11 05:39:19
作者: 沈念
若不是這場無情的戰爭,林徽因的人生可以算是相對完滿,然而,歷史從來都沒有假設。抗日戰爭打響後,林徽因與家人一路逃亡,作為家庭的主心骨,梁思成與林徽因相繼病倒,若不是沿途多有好心人相助,恐怕難以到達昆明。
定居昆明後,梁思成臥病在床,生活的壓力使林徽因透不過氣來。幸好不久後,多年的老友張奚若、趙元任、金岳霖、聞一多等人也相繼來到昆明,他們大多經過了沿途的風霜,早已身無分文、狼狽不堪,但當大家重新聚首時,林徽因依舊從工資里拿出幾天的伙食費宴請各位好友,好讓大家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中彼此間尋得一絲慰藉。
老實說,林徽因之前在北平時就喜歡邀請諸位好友共聚一堂,喜愛熱鬧的她總是被大家的笑聲所吸引,如今國難當頭,林徽因依舊希望能在荒涼的生活中尋得一絲溫暖。這段時期,她儼然成為眾人的精神支柱,金岳霖曾經在書信中寫到,只要有徽因的日子便有笑聲。她已經成為好友圈裡的重要角色,雖然在幾名大老爺們談論國家時事時她經常插不上嘴,但每次聚會她都是不可缺少的角色。
林徽因在給費慰梅的信中也對當時的情景有所描述:「思成笑著、駝著背(現在他的背比以前更駝了),老金正要打開我們的小食櫥找點吃的……可憐的老金每天早晨在城裡有課,常常要在早上五點半從這個村子出發,而沒來得及上課空襲又開始了,然後就得跟著一群人奔向另一個方向的另一座城門、另一座小山,直到下午五點半,再繞許多路走回這個村子,一整天沒吃、沒喝、沒工作、沒休息,什麼都沒有!」
在艱苦的生活中,林徽因等人漸漸尋得了樂趣,也逐漸懂得了苦中作樂,然而生活的苦澀卻絲毫也沒少。為了讓孩子能有更好的成長環境,林徽因與梁思成經過商量後準備著手在昆明蓋一所屬於自己的房子。可是隨著物價的飛速上漲,建房子所花的費用不經意間已經超出了預算的幾倍,夫妻二人除了花光積蓄以外,更是欠下了大量的外債。想來命運便是如此諷刺,梁思成夫婦在中國建築史上赫赫有名,而他們一生中為自己設計的唯一一所房子竟是在如此情形中建成。他們所建造的房子比其他房屋更舒適、寬敞,但他們欠下的外債更讓夫妻二人不得不努力賺錢。貧窮與疾病讓他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為了生計,梁思成與莫宗江等人去四川考察半年,林徽因不得不獨自挑起生活的大梁。從千金小姐到戰亂貧民,林徽因在生活上吃了不少苦頭。關於林徽因的那段經歷,金岳霖在給費正清的信中曾有所透露:「她仍舊很忙,只是在這種鬧哄哄的日子裡更忙了。實際上她真是沒有什麼時間可以浪費,以致她有浪費掉生命的危險。」
忙碌的生活讓林徽因變得身心疲憊,平日的她不僅忙於工作,還要兼顧家務以及照料孩子。由於居住的地方沒有冷凍設備,林徽因每天都必須外出購買食物,甚至在夜雨時更需要爬上屋頂修葺。
關於這段經歷,林徽因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我是女人,理所當然變成一個純淨的『糟糠』典型,一起床就灑掃、擦地、烹調、洗衣、鋪床,每日如在走馬燈中過去。然後就跟見了鬼似的,在困難的三餐中間根本沒有時間感知任何事物,最後我渾身疼痛著呻吟著上床,我奇怪自己幹嗎還活著。這就是一切。」
生活便是這樣無奈,對於曾經衣食無憂的林徽因而言,她是經歷了多少掙扎與堅持才能夠在這樣艱苦的日子裡存活。後來,林徽因回想起這段日子依然深有感觸,並將這段難忘的時光記錄在筆下:
街上沒有光,沒有燈,
店廊上一角掛著有一盞;
他和她把他們一家的運命
含糊的,全數交給這黯淡。
街上沒有光,沒有燈,
店窗上,斜角,照著有半盞。
合家大小樸實的腦袋,
並排兒,熟睡在土炕上。
外邊有雪夜;有泥濘;
沙鍋里有不夠明日的米糧;
小屋,靜守住這微光,
缺乏著生活上需要的各樣。
缺的是把乾柴;是杯水;麥面……
為這吃的喝的,本說不到信仰,——
生活已然,固定的,單靠氣力,
在肩臂上邊,來支持那生的膽量。
明天,又明天,又明天……
一切都限定了,誰還說希望,——
即使是做夢,在夢裡,閃著,
仍舊是這一粒孤勇的光亮?
街角里有盞燈,有點光,
掛在店廊,照在窗檻;
他和她,把他們一家的運命
明白的,全數交給這悽慘。
不難看出,相比起以往林徽因的詩詞,這首《微光》與往常的唯美浪漫有所不同,它的字裡行間都散發著令人唏噓的煙火氣,而在艱辛的氛圍中又散發著對希望的嚮往。
私以為,這就是林徽因的倔強與好勝,從繁華中墜落的她卻憑藉著一路堅持,在平凡且艱苦的生活中掙扎著。也許,在她心中依然嚮往著美好的明天;也許,一家人共聚的美好足以讓她甘願忍受生活的苦澀。
但無論如何,生活依然在繼續,迎面而來的困難亦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