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超越自卑> 個體心理學對夢的研究方法

個體心理學對夢的研究方法

2024-10-11 05:22:17 作者: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二十五年前,當我著手探索夢的意義時,遇到了最棘手的問題。我看到,夢與清醒時的生活並不對立,它與生活中的其他行為和表現一致。假如白天我們全神貫注地努力朝著實現優越感的目標奮鬥,晚上也會想著同一個問題。夢肯定也是生活方式的產物,並與生活方式保持一致。

  強化生活方式

  以下事實可以幫我們馬上了解做夢的目的。我們做夢,但早晨醒來一般會忘記做了什麼夢,似乎一絲痕跡也難以尋覓。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果真一絲痕跡也未留下?其實還是有東西留下的,那就是夢所引起的內心的波動。所有的圖像都已消失,對夢的所有理解都不復存在,只有內心的感覺仍然存在。夢只是激發感覺的方式和工具,做夢的目的在於遺留下這種感覺。

  個體所產生的感覺必定與其生活方式一致。夢中的思想和白天的思想沒有絕對的差異,兩者間並無嚴格界限。二者的差異簡單來說,就是夢中接觸的現實要比清醒時更少,但並未完全脫離現實。當睡覺時,我們仍然會與現實接觸。如果白天有某些問題困擾我們,晚上睡覺時,這些問題仍然會如影隨形。例如,即使睡著了,我們仍能控制自己不從床上掉下來,這就表明在睡夢中,我們與現實的聯繫依然存在。

  一位母親在街道的喧囂嘈雜中仍然能安然入睡,但只要身邊的孩子發出一點兒響動就會醒過來。即使在睡夢中,我們與外界的聯繫依然沒有切斷。但是,在睡夢中,感官知覺雖然存在,卻已減弱,我們與現實的聯繫也就減少了。做夢時,我們是獨自一人,社會的要求並不那麼緊迫地困擾我們。在夢的思維中,我們並不需要像清醒時那樣真實地應對周圍的環境。

  只有當我們沒有緊張感,對面臨的問題胸有成竹時,睡眠才不會受到干擾。寧靜睡眠的干擾之一就是做夢。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只有在沒有把握解決問題時,或者即使在睡夢中現實也在壓迫我們、要求我們解決困境時,我們才會做夢。

  現在,我們可以來看看大腦是如何在睡眠中解決這些問題的。因為我們不是對整個情境進行研究,所以問題看起來會簡單一些,其解決的方法需要我們做出的調整也會相對較小。做夢的目的是支持和肯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並引起與之相適應的感覺。但是,為什麼生活方式需要支持?什麼東西可能會威脅到它?只有現實和常識會對生活方式造成威脅。因此,做夢的目的是逃避常識的種種要求,捍衛原有的生活方式。這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視角。假如某人遇到一個問題,不想依照常識來解決,就會通過夢所激發的感覺來確定他的態度。

  乍一看,這似乎與我們清醒時的生活相對立,但實際上二者並不矛盾。我們完全可以在清醒時以同樣的方式來激發各種感覺。假如某人遇到問題,不希望用常識來解決,而是想延續原本的生活方式,他就會儘自己所能來為自己的生活方式辯護,使其看起來令人滿意。例如,假設某人的目標是無須努力工作、無須為他人做出貢獻便可輕輕鬆鬆地賺大錢,他就會想到賭博是一種途徑。他知道許多人因為賭博一貧如洗,但他想輕輕鬆鬆賺大錢,過上舒適的日子,他會怎麼做呢?他滿腦子都會想著錢。想像自己通過投機賺大錢,從而寶馬香車,一擲千金,成為旁人眼中的富翁。通過這些幻想,他激起了促使自己行動的感覺,從而拋棄了常識,開始賭博。

  

  類似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發生。如果我們正在工作,有人向我們大談特談他看過的一部戲劇有多精彩,我們便會開始想停止工作,跑去劇院。如果一個人在戀愛,他會在腦海中勾勒出美滿的未來。但有時如果他覺得悲觀,就會覺得未來一片迷茫。不管怎樣,他都會激起相應的感覺,我們也總能通過觀察他產生的是什麼感覺來判斷他是怎樣的人。

  假如夢醒後只剩下感覺,那麼對常識又有什麼影響呢?夢與常識背道而馳。我們可能會發現,有的人不想被感覺欺騙,喜歡以科學的方式行事,這種人不會經常做夢,甚至完全不做夢。還有些不那麼遵守常識的人,不希望通過正常有效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常識是合作的一個方面,那些沒有很好地學會合作的人通常討厭常識,從而常常做夢。他們擔心原本的生活方式會受到威脅,希望逃避現實的挑戰。

  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夢是個人試圖在生活方式和現實間架起的一座橋樑,以此來避免對生活方式做出調整。生活方式是夢的主人,可以激起個人所需要的感覺。我們在夢中發現的所有東西,都可以在其他特徵和行為中找到。不管做不做夢,我們都會用同樣的辦法來處理問題,但夢可以為生活方式提供支持和維護。

  假如上述觀點正確,我們對夢的了解便邁出了最重要的新步伐:夢是自欺欺人的行為。每一個夢都是一次自我陶醉、自我催眠。其全部目的就在於創造一種心境,為面對某種現實情況做好準備。我們在夢中可以看到與日常生活完全相同的個性,但也能看到,在心靈的工作中,這種個性仿佛在為白天所需要的感覺做準備。如果事實真是如此,我們將能在夢的構造,以及它所採用的手段中都發現這種自我欺騙。

  我們發現了什麼呢?首先,我們發現了對各種圖像、事件和表現的選擇。我們曾提及這種選擇。回顧過去的時候,個人會對其中的一些圖像和事件進行選擇。我們發現這種選擇是有目的的,他只會從記憶中選取那些支持他優越感目標的事件。操控他記憶的是他的目標。同樣,在構造一個夢時,我們所選擇的那些事情都是符合我們生活方式的,並能在遇到某些問題時表達生活方式對我們的要求。這種選擇的意義在於,它能表現出我們遇到現實困難時相關的生活方式的意義。在現實中處理這些困難會需要常識,但生活方式拒不退讓。

  符號和暗喻

  夢的素材是從哪裡汲取的呢?無論是歷史久遠的古代,還是當今弗洛伊德的觀點,都表明夢主要由符號和暗喻構成。正如一位心理學家所說:「在夢中,我們都是詩人。」那麼,夢為什麼不用簡單直白的語言,而要選擇詩的語言和暗喻呢?答案是:如果我們直來直去,不用符號和暗喻,就無法避開常識。符號和暗喻有時是可笑的。它們會將兩種意義不同的事物相聯繫,可以同時表達兩個觀點,而其中一種也許十分荒誕。符號和暗喻的結果可能是不合邏輯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會看見這種情況。想糾正某個人的錯誤時,我們會說:「不要這麼孩子氣!」我們還可能會問:「你為什麼哭?你是娘兒們嗎?」我們使用暗喻時,不相關的事情、只訴諸情感的事情都會混進來。或許一個大個子對一個小個子生氣時會說:「你就是一條毛毛蟲,只配讓人踩。」通過這個暗喻,他在為自己的憤怒找一個正當的理由。

  暗喻是奇妙的語言工具,我們可能利用暗喻來欺騙自己。當荷馬描述希臘軍隊如雄獅般橫掃戰場時,他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壯觀的景象。難道我們相信他想準確地描寫一群髒兮兮的可憐士兵在戰場上匍匐爬行嗎?不,他希望我們把他們視為雄獅。我們都知道他們並非真的雄獅,但如果詩人描述士兵氣喘吁吁、滿頭大汗,怎樣鼓起勇氣逃離險境,鎧甲如何破爛不堪,以及諸多此類細節,我們就不會有這麼深刻的印象了。運用暗喻是為了美感、想像和幻想。然而,我們必須強調,對於生活方式有錯誤的個人來說,運用暗喻和符號便十分危險。

  一次考試對一個學生而言是再尋常不過的事了,他只需像平時一樣勇敢面對。但假如他的生活方式是想逃避,他可能會夢見自己在作戰。他用暗喻將這個直接的問題描繪出來,這樣,他的害怕就有了充分的理由。或者他會夢見站在懸崖邊上,必須往後退才不會掉下去。他必須產生相應的感覺,以使他躲避考試。他通過將考試比作懸崖來欺騙自己。如此,我們可以發現其他夢中常用的花招,這就是把問題大事化小,只留下原來問題的一部分,然後將剩下部分用暗喻的形式表達出來,把它當作原問題來進行處理。

  例如,另一個學生更有勇氣,有長遠的眼光,希望能完成任務,通過考試。然而,他仍然希望得到支持和肯定,這也是生活方式所要求的。考試前夜,他夢見自己站在高山之巔。這幅表現其處境的圖像已經被大大簡化了。他的全部生活環境只有最小的那部分被表達出來。考試對他來說是一個重大問題,但通過排除這個問題的許多方面,只集中在成功的前景上,他激起了對自己有益的感覺。次日早晨起床時,他會覺得心情愉悅,精力充沛,充滿勇氣。他成功地將必須面對的問題化解到最小。儘管他安慰了自己,但事實上也愚弄了自己。他並沒有運用常識來面對全部問題,但確實激起了自信的心態。

  這種激發自信的感覺其實隨處可見。有人想跳過一條小溪,在跳之前,他可能會數到三。數到三事實上真的有這麼重要嗎?跳這個行為和數到三有什麼必然聯繫嗎?事實上沒有絲毫聯繫。然而,他數到三,是為了激起自己的感覺,集中所有力量。我們具備心靈所需要的一切手段,可以精心構建一種生活方式,並進行調整和鞏固。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手段就是激發某種感覺的能力。我們不分晝夜地進行這個工作,但可能在夢中更加清晰。

  我來舉個例子,說明我們是如何用做夢來欺騙自己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我在一家治療精神病的軍隊醫院當院長。看到那些無法適應戰爭生活的士兵們時,我總是給他們一些更簡單的任務,使他們儘量放鬆。這對於減輕他們的壓力十分管用。有一天,一名士兵跑來找我。他是我見過的體格最健壯的人。他看上去非常消沉。在給他做檢查時,我就在想,怎樣才能幫到他。當然,我也希望把每一個來看病的士兵都送回家,但我的所有治療建議書都需要通過長官的同意,我的仁慈必須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內。這個士兵的病症我有些難以確定。最後,我對他說:「你有精神病,但身體很健康。我會給你分配點兒簡單的任務,這樣你就不必上前線了。」

  那個士兵看上去非常可憐,回答道:「我是一個窮學生。我得教書來養活年邁的父母。如果我不教書,他們就會餓死。如果我不贍養他們,他們就活不下去了。」我本打算送他回家,給他找一份辦公室的工作,但我又擔心如果治療建議書這樣寫的話,長官會生氣,然後反而送他上前線。最後,我決定照實填寫,他只適合當哨兵。當晚回家睡覺時,我做了一個可怕的夢。我夢見自己成了殺人犯,在黑暗、狹窄的街道上四處亂跑,拼命回憶我殺了誰。我不記得誰是被害者,但覺得「我殺了人,我完了。我的生命結束了。一切都完了」。在夢中,我呆呆站立,筋疲力盡。

  醒來後,我第一個念頭是:「我殺了誰?」接著,我想起來:「假如我不能給這個士兵一份辦公室的工作,他可能會被送到前線,然後可能犧牲。這樣我就成了兇手。」由此可以看出我是如何激起自己的感覺來欺騙自己的。我沒有謀殺任何人。即使我所預見的不幸真的發生了,我也不會有罪。但我的生活方式不允許我冒這樣的險。我是一名醫生,我是來拯救生命的,而不是讓它處於危險之中。我告訴自己,如果我提議給他一份辦公室的工作,他的長官可能會把他送到前線,結果甚至可能會更糟。因此,如果我要幫他,唯一能做的事情是遵守常識,而不要管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我證明他適合當哨兵。事實證明,遵循常識總是明智之舉。長官看了我的建議書後畫了一條橫線。我想:「現在要把他送到前線去了,我真應該寫明給他一份辦公室的工作。」不料,長官卻批道:「六個月,軍事機關工作。」

  後來我才發現,原來這位長官已經收受了賄賂,要對這個士兵高抬貴手。這個年輕人從未教過書,他對我說的話沒有一個字是真的。他編造了這個故事,期望我給他一份輕鬆點的任務,然後這位受了賄的長官就可以批准我的建議了。從此以後,我就想最好還是不要做夢。

  夢是用來欺騙和麻醉我們的,因此,要理解夢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了解了夢的含義,夢就無法欺騙我們,也無法激起我們的感覺和情緒。我們就會選擇符合常識的方法來行事,而拒絕聽從夢的驅使。假如夢能被理解,就失去了其原本的意圖。

  夢是當前的現實問題與生活方式間的橋樑,但生活方式不應得到任何增強,它應該與現實直接接觸。夢多種多樣,每一個夢都提示出在面臨特定情境時,個人認為自己生活方式的哪一方面需要進一步增強。因此,夢的解析總是因人而異。沒有哪個公式可以用來解析各種符號和暗喻,因為夢是生活方式的產物,來自每個人在他所面臨的獨特環境下自己的解析。

  我接下來會簡要描述一些較為典型的夢,並非為夢的解析提供死板的解讀,而只是想幫助讀者理解夢及其含義。

  一般的夢

  許多人都曾夢見自己會飛。與其他夢相似,理解這個夢的關鍵在於它所產生的感覺。想飛的夢會留下一種輕鬆快樂、充滿勇氣的感覺,使人的心情由低沉到高漲。它把克服困難、追求優越感描繪成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我們可以想像,做這種夢的人是勇敢者,他們高瞻遠矚,雄心勃勃,即使在睡夢中也不打算放棄自己的雄心壯志。這種夢包含一個問題:「我是應該繼續還是放棄?」而其所隱藏的答案是:「我的前途一帆風順。」

  大多數人都做過跌落的夢。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因為它表明人的心靈更傾向於自我保護和害怕失敗,而不是努力克服困難。考慮到我們教育小孩的傳統慣例,總是警告他們,要他們小心、警惕,這就可以理解了。兒童總是被大人警告:「不要爬到椅子上去!不要碰剪刀!離火遠一點!」他們總是處於虛構的危險的包圍之中。當然,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危險,但讓小孩變成膽小鬼無助於他們應付真正的危險。

  如果我們夢見自己不能動彈,或是錯過了火車,其含義通常是:「如果我無須做任何事情,這個問題就能自然而然地解決,那真是太令人高興了。我要繞點路,到得晚一點,這樣我就不用面對這個問題了。我得等火車開走了才能到。」

  許多人夢到過考試。有時,他們會驚訝地發現,自己年紀不小了還要考試,或是還要通過一門已經通過的考試。對於某些人來說,含義可能是:「你還沒有準備好面對問題。」而對另一些人來說,含義可能是:「你以前曾通過這門考試,但是你必須接受眼前的考驗。」同一個符號對不同人的含義各不相同。對於夢,我們主要應考慮的是其留下的心境,以及與整個生活方式的關係。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