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銀,行動是金

2024-10-11 05:13:15 作者: 程應峰

  12歲開始,他對英語產生了濃厚興趣。每天,無論颳風下雨,他都要騎自行車到杭州西湖畔的一個小旅館學英語。當時,許多外國遊人到杭州旅遊觀光。一有時機他就免費為他們當導遊,四處瀏覽的同時練習英語口語。

  1979年,他同兩個來自澳大利亞的孩子一起玩了三天,成了好友。六年後的暑假,他應邀去澳大利亞住了月余。眾多外國遊客對他潛移默化的作用,加上這次澳大利亞之行,實實在在讓他開了眼界,長了見識。

  他說不上很聰明。高考,他考了三次,才被當地一所普通的大學錄取。大學校園,常以英語論英雄。這樣一來,他便如魚得水,很快當選為校學生會主席、杭州市學聯主席。畢業時,他成為唯一一位留校任教的應屆畢業生。五年的教書生涯中,他一直夢想到哪家公司去工作。

  1992年,商業環境開始改善。他英語好,便信心十足地去應聘肯德基總經理秘書職位,但被拒絕了。隨後他應聘了許多工作,依然沒有人要他。為生存下去,他一邊為海博翻譯社做翻譯工作,一邊背著麻袋走義烏、闖廣州,去進一些有賣點的大路貨,甚至銷售過醫藥。足跡所到之處,上至大醫院,下至鄉村醫療點。

  1995年,他以某貿易代表團翻譯的身份前往西雅圖。在西雅圖,一位朋友首次向他展示了網際網路。他在雅虎上搜索「啤酒」的英文單詞,沒有搜索到任何關於中國的資料。

  他問:「為什麼有些能搜索到,有些搜索不到?」朋友告訴他:「要先做個homepage(主頁),放到網上去,然後,全球人就都能搜索到了。」他馬上想到應該給海博翻譯社做個homepage(主頁)。

  按照他的想法,製作人員在海博翻譯社網頁上寫明了報價、電話和信箱。當天晚上,他收到五封郵件。除了來自日本、美國、德國的客戶詢問翻譯價格外,還有一封來自海外華僑。他在郵件中興奮地說:「海博翻譯社是他在網際網路上看到的第一家中國公司。」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那一刻,他感到了網際網路的神奇。一閃念之後,他決定創建一個網站,註冊「中國黃頁」這個名稱。他借了兩千美元,創建了這個公司。但因沒有過硬的技術支撐,加上資金周轉困難,一年後,他所在的公司被中國電信合併。

  中國電信在公司董事會中占了五個席位,而他的公司只有兩個席位,他建議的每件事均被拒絕,就像螞蟻和大象博弈一樣,根本沒有任何可以發展的機會。他痛定思痛,決定辭職單幹。

  1999年,他決定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公司。說干就干,他召集了十八個人,對他們描繪了自己的構想。兩個小時後,與會的人都開始掏腰包,一共湊了六萬美元——創建阿里巴巴的第一桶金。

  他設想的是建立一家全球性企業,因此選擇了一個具有全球性的名字——阿里巴巴,除了易拼寫,《一千零一夜》里「芝麻開門」的故事也家喻戶曉,容易被人記住。

  阿里巴巴在運作過程中,每一分錢都用得非常仔細,公司的辦公地點就選在他的公寓裡。1999年從高盛獲得了資金注入,2000年又從軟銀獲得了投資,公司規模開始擴張。他樹立起「全球視野,本土能贏」的理念,自己設計業務模式,竭力關注產品質量,關注如何幫助中小企業賺錢,讓「點擊,得到」迅速成為現實。

  阿里巴巴也曾走入迅猛擴張的誤區,在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後,阿里巴巴網站擁有的現金只夠維持十八個月。許多用戶都在免費使用其服務,他卻不知道如何獲利。如此失意的時候,他不斷地給自己打氣、加油。

  他告誡自己:「人,生來不是被打敗的,沒有人能打敗你,除了你自己。」他明白,當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的時候,就必須學會專注,學會運用大腦的思考力,而不是意氣用事。他堅信:只要有一顆善於捕捉機遇的心,一切還來得及。

  2002年,阿里巴巴終於開發出一款新產品,為中國的出口商和美國的買家牽線。就這樣,公司從困頓中走了出來,到2002年底,實現了一美元淨利潤,跨過了盈虧平衡點。自那以後,公司的經營業績逐年攀升,時至今日,已成為一家超強的上市公司。

  他叫馬雲,央視二套《贏在中國》節目曾介紹過他。他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失敗後,最終成了阿里巴巴集團的總裁。我們不能不承認,並不怎麼優秀的他走上了成功之路。當主持人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驕人成績時,他說:「如果說有一點點成功,那是因為自己在並不順暢的人生中明白了『心智是銀,行動是金』這樣一個道理。獨到的眼光加上永不言棄的精神,就一定會贏得成功的機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