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博弈論:人人都在用的博弈技巧>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發制人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發制人

2024-10-11 04:57:37 作者: 徐文

  在鬥雞場上,如果參賽的兩隻鬥雞實力懸殊的話,占優勢的那隻鬥雞理所當然地會依仗自己的能力選擇進攻,而實力弱小的鬥雞自然會做出權衡,在確實取勝無望的情況下,肯定不會拿雞蛋去跟石頭碰,而會很明智地選擇後退。後退是實力弱小的鬥雞的優勢策略,因為若選擇不計後果地進攻,硬碰硬,其結果十之八九自己會喪命,而選擇後退,最多也就是失去主人的疼愛,卻可以保住性命。

  但是,如果主人改變規則,規定打鬥失敗的一方不是失寵而是喪命的話,那麼弱小的鬥雞即使知道自己進攻取勝的概率很小,也不會坐以待斃地選擇後退等待主人的屠殺。它也會選擇前進,放手一搏。

  唐高祖李淵根據「立長不立幼」的傳統,冊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四子李元吉為齊王。為了在大臣和諸子之中樹立李建成的威望,鞏固他的太子地位,唐高祖接二連三地委李建成以軍國大事;為了讓李建成熟悉國事,提高處理政務的本領,唐高祖每次臨朝,都讓李建成坐在自己身邊,參加各種問題的討論。

  除此之外,唐高祖還任命禮部尚書李綱、刑部尚書鄭善果為東宮官員,給李建成出謀劃策,決斷各種機要問題。但唐高祖的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的,李建成還是辜負了他的厚望。

  在李建成被派往原州接應安興貴回到長安時,其隊伍七零八落,潰不成軍,唐高祖見此十分生氣;在東宮,李建成不理政務,無節制地飲酒,還故意搬弄是非,離間兄弟關係。李綱多次勸誡無效,辭官離開了東宮。

  就在李建成的處境日益不妙之時,秦王李世民卻逐漸得到了唐高祖的重用。李世民於公元620年奉唐高祖之命平定了劉武周割據勢力,收復了并州、汾陽廣大地區;又於公元621年奉詔消滅了竇建德和王世充兩大勁敵,極大地鞏固了李唐政權。李世民的威望日益提高,就在這時,他萌生了替代李建成當太子的念頭。

  李建成看到李世民的威望不斷提高,感到十分不安,就拉攏四弟李元吉一起對付李世民。在李世民的酒杯里下了鴆毒但未毒死李世民之後,李建成並沒有因此罷休,而是加緊了行動。

  

  就在李建成與李世民對繼承權進行激烈爭奪的時候,恰逢突厥南侵,唐高祖同意了太子李建成的建議,讓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北伐突厥,並調李世民的部下尉遲敬德和秦叔寶等人隨同出征。李建成和李元吉兩人密謀,在出兵餞行的時候,派人刺殺無將保護的李世民。李建成的一個屬官得知後,馬上將這個機密報告給了李世民,李世民忍無可忍,決定放手一搏,先下手為強。

  玄武門是宮城的北門,地位非常重要,是中央禁衛部隊屯守之所。公元626年7月1日,李世民向唐高祖秘密上奏,報告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陰謀,並揭發了他們「淫亂」後宮的罪行。唐高祖一聽,不禁愕然,答應第二天早朝時對質,處理此事。

  唐高祖當然知道三個兒子之間早有矛盾,而且還知道李建成與李元吉結成了同盟,實力遠遠在孤軍一人的李世民之上。所以第二天,也就是7月2日,唐高祖先召集了大臣裴寂等商量此事,打算與大臣商量之後再召三個兒子勸和。但唐高祖預料不到的是,實力較弱的李世民並沒有將希望寄托在父親的處理上(因為先前唐高祖總是偏袒李建成和李元吉),他果斷地部署了行動計劃,率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十員大將伏兵於玄武門,準備做最後的一搏。

  高祖妃子張婕妤探知了李世民的計劃之後,立刻向李建成通風報信。李建成聽後,找來李元吉商量,但轉念想想自己也做好了在京城的軍事準備,所以並沒有考慮太多,決定入宮上朝。

  當李建成、李元吉兩人進入玄武門,行至臨湖殿時,發現殿邊有馬影閃動,心知不妥,剛想跋馬東歸,突然李世民從後面呼喊兩人停下,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回頭張弓連射三箭,但心慌意亂,三次都沒能將弓拉滿,致使三箭均未射到李世民馬前就已經因缺少動能而落地。尉遲敬德帶領七十騎兵奔馳而來,射殺了李元吉。

  玄武門之事很快傳到了東宮和齊王府,馮立、薛萬徹、謝叔方等率精兵兩千人結陣猛攻玄武門。玄武門將領常何、敬君弘等率兵堅決抵抗。當時駐紮在玄武門的部分不明就裡的士兵多採取觀望的態度,兩不相助,一時之間戰鬥不分勝負。

  東宮、齊王府等兵將見攻打玄武門沒有成功,首領薛萬徹又另生一計,採取了「圍魏救趙」的戰術,率兵轉而攻擊將大部分兵力集中在玄武門、府中只剩幾個文官留守的秦王府。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尉遲敬德靈機一動,想出妙計,割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級,送到正在進攻秦王府的東宮和齊王府的諸將士面前,眾將一看自己的主人已經人頭落地,頓時便無鬥志,軍心渙散,紛紛潰散。

  李世民派尉遲敬德披掛全身,手持長矛直入宮中面見唐高祖。尉遲敬德殺氣騰騰地向唐高祖報告了在玄武門發生的一切。唐高祖大驚失色,但馬上明白了整個局面也沒有別的辦法,於是便依言寫下手敕:命令所有軍隊一律聽從李世民調遣,同時還派裴矩到東宮曉諭諸將卒。玄武門之變很快平息了下來。

  事變平息之後,李世民又將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和李元吉的五個兒子全部殺死,以絕後患。在事變後第三天,唐高祖立李世民為太子,且表示今後大小政事全憑太子處理。沒過幾天,唐高祖又提出自己應加尊號為太上皇,表示要退位。兩個月之後,唐高祖下詔傳位於太子,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正式即位為帝。

  對於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一些史學家頗有微詞。其中,史學家司馬光就認為李世民應當後發制人,於倫理道德上才能站得住腳,李世民這種做法給子孫後代帶了一個不好的頭兒,是很不可取的。

  雖然儒家的政治道德觀認為,「於君王忠,於父母孝,於兄弟友,於朋友義」才是立身處世的準則,可是如果完全按照這個觀念行事,中國歷史就不會出現改朝換代了。不僅西漢、唐朝不會出現,就連司馬光所處的宋朝也不會出現,因為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也是用了先發制人的策略,從後周無辜的孤兒寡母手中篡奪了權力。

  政變的是與非,在很多時候是不能就事論事的。李世民之所以發動玄武門之變,主要是因為唐高祖貪戀女色、聽信讒言,致使兄弟相殘,其次是因為哥哥李建成三番五次地咄咄相逼。李世民最後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被逼無奈才殺死自己的親兄弟的。也正是因為李世民沒有被那些無謂的倫理、道德、義氣等教條所羈絆,我國歷史上才多了一位賢明之君。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