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狂高洋與傀儡羔羊
2024-10-11 03:02:14
作者: 張程
一
高歡新立的孝靜帝元善見是北魏孝文帝的曾孫。高歡和左右詳細商議立元善見為皇帝的時候,認為洛陽雖然有位置上的優勢,但是土地狹小,久經喪亂,城池殘破,不適合作為首都;而且元修和宇文泰在長安居高臨下,對洛陽構成威脅,因此,高歡等人選擇鄴城為新的首都。元善見就在鄴城東北登基稱帝,改元天平,成為東魏的開國皇帝,也是唯一的皇帝。元善見年幼,高歡繼續主政,掌握軍國大權。
高歡的統治相對平穩,高氏家族繼續竊取權力。當時南梁雖然有北伐,但與東魏的關係仍以外交通使為主。高歡害怕北方士大夫視梁朝為正朔所在而投奔江南,也無意南向擴張疆土。為了抵抗柔然對分裂的魏國的侵略,高歡迎娶了柔然公主,對柔然奉行結交和好政策。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與關中宇文泰的作戰中。隨著連年戰爭和關中的恢復,東魏和西魏逐漸形成了均勢。高歡的平穩統治為兒子的篡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高歡死後,長子高澄繼承他的地位,受封渤海王、大將軍,把持朝政。
高澄的才能無法和父親相比,而且為人殘暴猜忌,嗜權如命,導致內部人際關係緊張。比如他任用親信崔季舒、崔暹(xiān)監督百官,對父親留下來的大臣很不客氣。結果,東魏內部怨氣重重,和高歡一道起兵的大將侯景乾脆就割據叛變,先後投降了西魏和南梁。
不過,高澄的運氣實在是好。群臣雖然有怨氣,但都被他的專橫殘暴所壓制了。侯景叛變導致河南地區脫離東魏,卻因為侯景首鼠兩端、決策失算,東魏很輕鬆地就收復了河南大部分地區。意外的驚喜則是,高澄把「瘟神」侯景趕到南梁之後,南梁內部大亂,淮南江北各州郡的刺史、太守紛紛向東魏獻城歸降。高澄派人南下納降,兵不血刃地接收了淮水以南的二十三州。這其中包括鍾離、壽陽、合肥、淮陰等重要軍鎮,南北方的國境幾乎推進到了長江北岸。高澄舉手之間就完成了之前北方歷代統治者耗費千軍萬馬都沒有實現的目標。
同時,高澄雖然沒有在對西魏的戰爭上有大的進展,卻攻占了西魏在河南的重要據點潁州。潁州治所在長社(今河南長葛東),由西魏大將軍王思政鎮守。王思政是孝武帝元修時的老臣了,對西魏忠心耿耿,起初將城池守衛得很好。東魏大將慕容紹宗、劉豐生等都死在這裡。高澄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兵臨長社城下,採用水攻,將長社城淹成汪洋中的一座孤島。城牆多處崩陷,儲糧被淹,王思政不得已向高澄投降。高澄也不殺他,以禮相待。王思政幾年後病死在北齊。長社陷落後,宇文泰放棄了河南的其他各州。高澄又輕鬆撿了個大便宜。
高澄因「功」使聲望達到頂峰,被加封為齊王、相國,享受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殊禮。
元善見是個自幼聰明、文武雙全的君主。他「好文學,美容儀,力能挾石獅子以逾牆,射無不中」。意思是說這位皇帝長得很漂亮,喜歡文學,而且還能挾帶著石獅子翻牆,射箭百發百中,這在歷代皇帝中還真算得上是才能出眾的。朝廷宴會的時候,元善見老是命令群臣賦詩,自己從容沉雅,頗有北魏孝文帝的遺風。但元善見始終是一個傀儡,未能親政。傑出>的才幹是多少代朝臣對君主的期望,但對於傀儡君主來說,它就變成負面因素了。高澄將大將軍中兵參軍崔季舒調任中書、黃門侍郎,監察皇宮的動靜。因此元善見的大小舉動都被崔季舒偵知,再告訴高澄。
元善見一次在鄴城東部打獵,驅馬馳騁如飛。監衛都督烏那羅等人在後面緊緊追趕,高呼:「天子莫走馬,大將軍怒!」意思是說皇帝不能跑得太快了,大將軍知道了會發怒的。
高歡生前雖然專權,但對皇帝的表面功夫還是做得非常到位的。他對孝靜帝元善見畢恭畢敬,君臣之間倒也相安無事。但高澄一點兒表面文章都不做,在元善見面前毫不掩飾自己的專橫跋扈。一次,高澄和元善見一起飲酒。高澄舉觴對元善見說:「高澄祝陛下長命百歲。」元善見聽了,可能比較感慨,就不高興地說:「自古沒有不亡之國,朕怎麼能受用這樣的話!」高澄發怒了:「朕,朕,狗腳朕!」高澄說完還不解氣,讓崔季舒上去打了元善見三拳。當眾毆打了元善見後,高澄奮衣而去。第二天,高澄讓崔季舒去慰藉元善見。元善見也不得不表示辭謝,還賜給崔季舒絹。崔季舒哪裡敢接受,就先跑去報告高澄,問自己是否能夠接受。高澄讓崔季舒取其中的一段。元善見就束了百匹絹給崔季舒。
元善見不堪憂辱,常常在宮中詠同時代南方大詩人謝靈運的詩:「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志義動君子。」
這是南方謝靈運遭地方官員彈劾後借古諷今、立志雪恥的詩。大臣荀濟聽聞後,知道元善見的心意,就與華山王元大器和元瑾等大臣密謀於宮中。他們三個人想出了一個餿主意,在宮中以造假山為掩護,挖地道出宮。估計他們是想將元善見弄到城外去,再集結天下兵馬做進一步打算。荀濟計劃的地道一直向北城方向挖進,到千秋門的時候,守門者察覺到地下有響動,趕緊跑去報告高澄。高澄領兵入宮,責問元善見:「陛下為什麼要造反?我高家父子兩代功存社稷,有什麼地方辜負了陛下嗎?」高澄當即下令捕殺宮中的妃嬪。元善見正色說:「自古只聽說大臣反皇帝的,不曾聽說還有皇帝反大臣的。大臣們造反,關我何事?我不惜生命,何況妃嬪!你如果打定主意要造反弒君的話,你就動手吧!」高澄見元善見來硬的,只好下床叩頭謝罪。元善見見高澄服軟了,就擺宴招待。高澄在宮中酣飲,到深夜才出去。三天後,高澄還是將元善見幽禁在含章堂,而元大器、元瑾等人都在鬧市中被當眾烹死。
元善見在含章堂提心弔膽地過日子,他不知道自己身死何時。一切似乎都明朗了,高澄馬上就要篡位稱帝了。
二
萬萬沒想到,先傳來的卻是高澄的死訊。549年,高澄在家裡被廚師刺死。
兇手是一個叫蘭京的南方人。東魏在與南梁的戰爭中,南梁將領蘭欽的兒子蘭京被北方俘虜,高澄讓蘭京在家中配廚。蘭欽請求贖回兒子,蘭京本人也向高澄申訴,均被高澄拒絕。高澄還讓監廚蒼頭薛豐洛杖責蘭京,並警告他說:「再申訴,就殺了你。」蘭京不是軟柿子,秘密聯結了六個人陰謀作亂。
當時高澄正準備接受魏禪,與陳元康、崔季舒聚集在北城東柏堂里密謀最後的步驟。太史向高澄警告說天象突變,一個月之內有動亂,提醒高澄注意。這天,蘭京進東柏堂端菜。高澄不讓蘭京進來,對旁人說:「昨天晚上,我夢見這個奴才要殺我。」過了一會兒,高澄又說:「我要先殺了這個奴才。」蘭京聽了,把刀放在菜盤下,冒險進食。高澄見了,發怒說:「我並沒有叫吃的,你為什麼進來?」蘭京拔出刀,惡狠狠地說:「我來殺你!」高澄急忙逃跑,傷了腳,躲入床下。蘭京的同夥湧入堂里,掀去床板,將高澄亂刀砍死,高澄時年二十九歲。
高澄遇刺身亡,事出倉促。高家親信連忙報告高澄的二弟高洋。高洋聞訊,神色不變,親自斬殺了蘭京及其同黨,同時收殮哥哥,卻秘不發喪。高洋只是對外宣稱家奴造反,大將軍高澄受了一些輕傷,並無大礙。當時洛陽周邊因為局勢不明,出現騷動跡象,聽到高洋發布的消息後才稍微安定下來。高洋再以東魏立皇太子為由,大赦天下。等待洛陽周邊安定後,高洋緊急奔赴晉陽,接收軍隊,掌握權力。這時,高洋才向天下宣布了哥哥高澄的死訊。
聽到高洋接替高澄的職位後,元善見天真地認為:「上天佑我,魏室可以復興了。」
元善見輕視高洋是有原因的。高洋長相猥瑣,皮膚黝黑,滿身魚鱗紋,平日窩在角落裡少言寡語,和儀表堂堂、風度翩翩的大哥高澄相比,簡直是一個地下一個天上。不僅高澄以為他沒有什麼能耐,連諸位大臣也看不起他。即使是高洋的生母婁昭君也憂慮地對他說:「你爸爸是龍,你大哥是老虎,才有了我們家如今的地位。現在輪到你了,你行嗎?」
事實隨即粉碎了元善見的幻想與外界的偏見。
高洋那是韜光養晦、城府深厚而已。在諸多的子女中,高歡最看好的,恰恰是二兒子高洋。一次,高歡拿出一團亂絲,叫幾個兒子解開。當兄弟們解得手忙腳亂時,高洋拔出刀就砍,還說:「亂的該斬!」高歡很欣賞高洋的作風。還有一次,高歡叫高澄、高洋各帶一隊士兵行軍,按照命令大將彭樂率領騎兵佯攻他們,想測算一下兄弟二人的膽略。高澄表現得驚慌失措,高洋卻不慌不忙指揮部下迎敵。彭樂連忙說明來意。高洋不相信,將彭樂捆綁起來,押到父親面前才把事情弄清楚。經過這些考驗後,高歡生前雖然以長子高澄為繼承人,但同時培養次子高洋。
高澄即位後,高洋擔心遭兄長排擠陷害,刻意保持低調。他每次退朝回府就閉門靜坐,整天不開口。有時,高洋在家裡跑跑跳跳,夫人問他做什麼,他只說玩玩而已。其實高洋是不想自己安逸下來,在保持活躍的身體和精神。
在處理高澄被刺事件時,高洋從容自若、手段高超,讓旁人大吃一驚。在晉陽,高洋大會文武大臣,期間神采飛揚、言辭敏銳,與昔日木訥安靜的樣子判若兩人,令人刮目相看,全場都被震懾了。掌權後,對大哥高澄的政令,高洋幾乎全部修改或廢除。高隆之、司馬子如趁機彈劾高澄親信崔暹與崔季舒的過失,高洋將二人各打兩百鞭,發配邊疆。他很快就樹立了權威,原本對高澄有怨氣的大臣們,紛紛聚集到高洋的周圍。
但是隨著權勢的迅速穩定,高洋卻突然性情大變,很快墮落成了一個癲狂病人。他的行為越來越放縱,有時整天整夜唱歌舞蹈;有時披頭散髮,穿著胡服;有時騎驢、騎牛、騎駱駝、騎象,從不加鞍繩,隨便走到哪裡就是哪裡。大臣的府第、貧民居住區,他自由出入,累了就在街上或坐或臥。高洋似乎寒暑不分,在冬天的嚴寒中裸露身體狂奔。
更可怕的是,高洋開始嗜血,殺人成性。他製造了許多殺人工具,有大鍋子、長鋸、銼刀、碓等,一一陳列在朝堂里。高洋喜歡喝酒,而且一喝醉就要殺人取樂。他經常從早到晚地喝酒,也就從早到晚不停地殺人。宮女、宦官甚至親信每天都有人慘死在他盛怒之下。後來人們摸到主子的秉性,就預先將監獄中的死囚提到高洋住處,供高洋不時殺人之用。但是高洋殺的人太多了,官府的死囚不夠用,親信們就把拘留所里正在審訊中的犯人或者剛拘捕的嫌疑人拉來備用,史稱「供御囚」。高洋出巡時,這些可憐的供御囚也跟在後面。官府定了一個奇怪的規矩:一個人只要做供御囚三個月而不死,即判無罪釋放。
高洋幼年時,丞相高隆之對這個癲狂孩子不太看好,也就不甚禮遇。高洋登基後記起前恨來,下令將高隆之殺掉。之後高洋還不解恨,就把高隆之的二十多個兒子喚到面前表演集體屠殺。群刀齊下,人頭落地。高洋這才解恨。
丞相李暹病故後,高洋去李暹家祭弔。他問李暹妻子:「夫人是否思念丈夫?」李暹妻子回答:「結髮夫妻,怎麼能不想念啊?」誰知高洋說:「既然想他,就前去陪他吧!」說完,高洋抽出配刀,砍下她的頭扔進了陰溝里。
高洋寵愛的薛貴嬪是妓女出身。一天高洋想起來薛貴嬪的過去不乾淨,就不顧夫妻情誼,將她殺掉了,但事後又想起她的美來。於是把血淋淋的人頭藏在懷裡參加宴會,在宴會高潮時掏出來放在桌子上欣賞。參加宴會的大臣貴族無不大驚失色。高洋思念更深,將她的屍體肢解,用腿骨做了一面琵琶。他抱著琵琶一邊彈一邊唱:「佳人難再得。」最後,高洋又為薛貴嬪辦了一個隆重的葬禮,跟隨在棺材後面,蓬頭垢面,大聲號哭。
高洋還有兩個弟弟,永安王高浚和上黨王高渙,經常勸說哥哥注意自己的行為。高洋煩了,就將這兩個弟弟關到地窖的鐵籠里。高洋去看他們,縱聲高歌,命二人相和,高浚和高渙既悲傷又害怕,顫抖著唱出歌來。高洋聽得淚流滿面,突然拿起長矛向籠中猛刺,還命令衛士們一起刺。兩個弟弟用手抓住鐵矛掙扎,號哭震天,最終高洋命人堆上柴火將兩人活活燒死了。高洋在執政的後期,老擔心自己死後政權不穩,於是就把魏國元姓皇族全部屠殺。嬰兒們被拋向空中,用鐵矛承接,一一刺穿。但是在他死後,高氏親屬爭權奪利,依舊難逃骨肉相殘的厄運。
三
這是這麼一個癲狂病人,以異乎尋常的速度完成了逼宮禪讓的過程。
武定八年(550),元善見晉升太原公高洋為丞相、齊王,都督中外各軍事。這時,徐之才、宋景業等人紛紛勸高洋稱帝,宣稱應該在五月受禪即帝位。高洋早有此意,於是從晉陽來到鄴城,進行最後的準備。文武百官見局勢如此,沒有敢反對的。五月,元善見再任命高洋為相國,總百揆,備九錫之禮,又以齊國太妃為王太后,王妃為王后。
五月初八,襄城王元昶、司空潘樂、侍中張亮、黃門侍郎趙彥深等人要求入朝奏事。元善見在昭陽殿召見他們,君臣間進行了東魏朝廷最後一場辯論。
張亮說:「五行遞運,有始有終。齊王聖明仁德,深受老百姓愛戴,請陛下效法堯、舜,將帝位禪讓給他。」元善見一點兒辦法都沒有,只能在程序問題上拖延時間,說:「既然這樣,那我就先準備制書吧。」中書郎崔劫、裴讓之說道:「不勞陛下,我們已經寫好了。」侍中楊愔獻上制書,讓元善見按照內容抄寫一份。元善見只得照辦。
元善見抄完後問:「你們將如何安排我呢?」楊愔回答說:「在鄴城北城有所別館,我們已經準備好了車駕,侍衛會帶你過去的。」元善見慢慢地走下御座,走出東廊。這位文才出眾的皇帝邊走邊詠范蔚宗的《後漢書贊》:「獻生不辰,身播國屯。終我四百,永作虞賓。」
元善見走到宮門處,相關官員請他上車出發。元善見留戀地說:「古人想念遺簪弊履。我想和六宮告別,可以嗎?」尚書令高隆之說:「現在的天下還是你的天下,何況後宮呢?」元善見就與夫人貴嬪訣別,大家無不唏噓流淚。趙國李嬪吟詠陳思王曹植的詩:「王其愛玉體,俱享黃髮期。」皇后等人哭聲震天。
直長趙德準備了一輛老牛車,等候在東上閣。元善見上車後,趙德竟然也趕上車來,坐在元善見旁邊。像趙德這樣的低級別的官員,按禮是根本沒有資格與皇帝同車的。元善見用手肘碰碰趙德,說:「我畏天順人,授位給相國。你是什麼奴才啊,竟然也敢逼我!」趙德堅持不下去。元善見只得與他同車走出雲龍門,王公百僚整理衣冠跪在路邊給皇帝送行。元善見極其感慨,說:「今天的我還比不上山陽郡公和常道鄉公呢。」大臣們也都覺得很悲涼,很多人都流下淚來。
五月初十,齊王高洋在鄴城南郊舉行受禪典禮。當天,鄴城出現赤雀,人們將赤雀獻到郊所。高洋升壇,柴燎告天,正式接受皇位。事畢後,高洋進入皇宮太極前殿,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天保,國號齊,史稱北齊。新皇帝大賞天下之民,百官進兩大階,六州緣邊職人進三大階。北魏孝莊帝以後,百官都不領俸祿,現在高洋又重新給百官發工資了。東魏只經曆元善見一個皇帝,享國十六年。東魏全境進入北齊的統治,高洋終於成功篡權奪位。
高洋給遜帝規定了相當可觀的優待條件。封元善見為中山王,食邑一萬戶;上書不稱臣,答不稱詔;出行可以使用天子旌旗,乘五時副車;奉絹三萬匹,錢一千萬,粟二萬石,奴婢三百人,水碾一具,田百頃,園一所。元善見繼續延續魏室正朔,在中山國立魏國宗廟。元善見的皇后被封為太原公主,各個兒子被封為縣公,食邑各一千戶。
高洋出巡的時候,常常讓元善見伴隨左右,以示恩寵,但元善見一家依然生活在恐懼之中。因為過去北魏的各位皇帝即使禪讓退位了,也沒能得到善終,這些皇帝通常都會被新皇帝毒死。元善見的妻子為了防止毒物,每次吃飯前都為他吃東西試毒,盡力保護著丈夫。但是高洋還是找到機會,於551年下毒毒死了元善見。元善見年僅二十八歲,被追諡為孝靜皇帝,葬在鄴西漳北。
現在邯鄲西南六十五公里處的磁縣還保留著元善見的陵墓——天子冢。天子冢並不豪華,墳墓為封土形式,高約五十米,直徑約一百二十米。墓頂建有玉皇大殿和娘娘廟、觀音廟。前後有台階。至今,天子冢還是旅遊景點。但是奇怪的是,一百零九級台階與地面呈五十度角,遊人登階的時候,會發出叮咚的水聲。當地人便說這是天子冢下的元善見不甘冤死的哀號之聲。其實這何嘗是元善見一人的冤號,魏朝末期的元子攸、元曄、元恭、元朗、元善見,哪個皇帝不是冤死的?